2.《THE WISDOM OF LIFE》_叔本华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阅读叔本华的《THE WISDOM OF LIFE》后的感悟,探讨了幸福的本质、人的内在构成、外界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对名声和骄傲的思考。作者指出,叔本华认为人的内在构成是决定幸福的首要因素,而对外在财富和他人看法的过度关注可能导致不快乐。文章引发了对个人追求、幸福感与生活态度的深入思考。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关于这个系列的更新有了一些调整,写在了整个系列的“写在前面”,为了不让你再多麻烦多点击几次,复述如下:

“继马基雅维利后,我想开始学习叔本华,但是叔本华的思想我实在没办法在一周内看完,在此修改掉这个狂妄的目标,重定为一周至三周弹性更新,更新形式从介绍人物转为介绍书籍。”

写在前面

上周在苏州跟爸妈汇合,买菜回来的路上,爸说我不要年级轻轻弄得多么老成,好像想把什么事情都看透似的,我回答到:那就是我所追求的,我想一辈子活八辈子。与此有一点相似的是,今天在白马校区实习,午休时间与同学讨论,因为刚刚学习了马基雅维利的《The Prince》,所以对于公德和政治,有了跳出象牙塔以外的,更加客观和实在的看法。同学问我:“可你这样,有什么用呢? 你又不能改变什么,你这样的人最不快乐,还不如就接受别人设计好的生活,这样他在他的内心中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很快乐的。” 这句话问住了我,我想起了鲁迅的黑屋子理论:“假如有一间铁的黑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吗?”。这个难题从我听过至今不知道如何回答,可是对我自己来说,我是心心念念的追求着“清醒”的。所以我回答:“快乐有什么用?人活着难道为了快乐吗?”。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大脑跳出了一个人:叔本华。

从这里开始

首先需要提的一点是:在读完叔本华的《THE WISDOM OF LIFE》后,我并不认同这是一个悲观的哲学家,或者至少,以叔本华自己来看。就好像你被卷入某种政治斗争中成为了牺牲品,你知道你将面临的是将会持续到死亡的牢狱之灾,可这不代表你是个悲观的人。但这其实建立在你已经认同“我必然在牢狱中度过余生,没有任何平反的机会”这个观点上,认可这个观点的人就被不认可这个观点的人称为“悲观”。所以坦白来看:有A、B两种观点,它们各自有各自的拥护群体,它们应该被命名以区别开来,但不应该以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词语来命名,比如“乐观”、“悲观”。这种习惯性的错误一般只出现在比较幼稚的思想中,比如,小时候我们在看动物世界时,看到一只年迈体衰的羊被狼吃掉,会认为狼是“坏的”,羊是“好的”,但如果从自然界的视角来看,这是必然要发生,并且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狼是狼,羊是羊而已。所以“人生来是要尽力追求幸福” 和 “人生来是要尽力避免不幸的” 是两种观点而已,不该以有感情的“乐观”和“悲观”冠名,或者不该再对“乐观”和“悲观”持有感情。

《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和 《THE WISDOM OF LIFE》是常被人提到的叔本华的两本书,叔本华个人对它们是有所倾向的,从《THE WISDOM OF LIFE》的序言可以看出:“我在这里所阐述的每件事都在某种程度上做了妥协,我采用了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的立场,所以也包含了一些其本质上存在的错误。”这种本质上的错误指的就是,人生是有幸福可言的。所以在他的眼中,《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是为那些跟他一样有高级智慧的人写的,《THE WISDOM OF LIFE》是为有低级智慧的人写的。

书中分为两篇,第一篇四章,分别讨论了“人的划分”、“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 和 “人在他人心中的位置”。第二篇五章,分别讨论了“基本原则”、“我们和自身的关系”、“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世俗命运” 和 “生命纪年”,这次只写了第一篇。

在“人的划分”中,他指出决定了人的幸福的三类原因如下:1.人是什么(其中包括了健康、力气、相貌、气质、品行、智慧、教育背景等)、2.人拥有什么(即一个人所拥有的财产以及各种各样其他所占有的外物)、3.人在众人审视下的生活(即人生活在周围人对待他的方式下),在“人的划分”中,他首先亮明了观点:“人类幸福最基本的要素——事实上也是唯一的要素——是他的内在的构成,他的心灵的构造、因为这是个人感觉、欲望和想法引发的内心的满意或不满的直接源头;从另一方面,他周遭的环境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媒介或者是一种间接的影响”。

他说:“当一个愚蠢的读者欣赏歌德和拜伦的诗歌的时候,总是嫉妒诗人身上丰富多彩的经历,而不是诗人们惊人的离奇幻想的力量,以及可以将这些非常平凡的生活转化为极度美妙和伟大的经验”,那些诗歌中出现的伟大事情可能也发生在你的身上,但你不是歌德,所以那些奇妙的事情在你看来都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罢了。由此可见,我们能够理解和欣赏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两个因素——主观和客观,客观(或者说外界因素),在人们的经验中都是相同的。但是主观(或者说个体理解力)是不同的,相同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就会完全不同,就好像客观因素完全不同一样。在大二的时候,有个同学某一门挂了,就在班级群里大肆喧嚣侮

  • 3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