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log 中的参数化建模

什么是参数化建模

和写软件程序一样,我们也希望 Verilog 的模块也可以重利用。要使模块可以重复利用,关键就在于避免硬编码(hard literal),使模块参数化。

参数化建模的好处是可以使代码清晰,便于后续维护和修改。

Verilog 的参数化建模是有一定限制的,它的参数值是编译时计算的,不会引入任何实际的硬件电路。参数必须在编译时确定值。也就是说只能达到动态编译,固态运行,而非软件的动态编译,动态运行。

这主要是因为它是描述(Description)硬件的语言,而非软件设计(Design)语言。

比如一个计数器,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参数来指定它的计数周期(动态编译),但是这个计数周期在综合之后就是固定值了(固态运行),不能在运行的时候动态地改为另外一个值(除非电路综合时同时产生了多个计数器,这种情况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动态运行,而且也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运行,因为不可能把所有可能的计数器都实现了备用,耗费资源而且没有实际意义)。

参数化建模的主要目的是:

提高模块的通用性,只需要修改参数,不用修改其他代码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中。

总结一下我找到的资料,具体的参数化建模方法一共就 3 种:

  1. `define 宏定义
  2. parameter 模块参数化
  3. `ifdef 等 条件编译

Define Macro Substitution

`define 是编译器指令,功能是全局宏定义的文本代替。它类似于 C 语言中的#define,用法如下:

// define
`define     WORD_REG    reg     [31:0]
// using
`WORD_REG   reg32;
Problem

`define 定义的宏的作用域是全局的,这种机制会导致两个问题

  1. 可能会有在不同文件中发生重定义的问题
  2. 编译顺序有要求 file-order dependent,必须确保使用前,宏定义有效,所以每个使用到宏定义的源文件必须包含这个头文件,这会导致多重包含的问题。
Solution
  1. 对于第一个问题,尽可能把所有的宏定义放在同一个头文件中,比如 “global_define.vh”
  2. 对于第二个问题,和 C++ 类似,头文件应该使用头文件保护符。
// global_define.vh head file
`ifndef GLOBAL_DEFINE_VH
    `define     MAX = 8
    `define     SIZE = 4
    // ...
`enif
Guideline
  1. 只有那些要求有全局作用域、并且在其他地方不会被修改的常量才用 define 来定义
  2. 对于那些只限于模块内的常量,不要使用 define
  3. 尽可能将所有的 define 都放在同一个文件中,然后在编译时先读取这个文件
  4. 不要使用 `undef
Parameter

应该避免硬编码设计 hard literal,使用参数 parameter 来代替。举个例子

// use parameter
parameter   SIZE = 8,
            MAX = 10;
reg     [SIZE - 1 : 0]      din_r;
// DO NOT use hard literal
reg     [7 : 0]     din_r;
Localparam

Verilog-2001 中添加了一个新的关键字 localparam,用来定义模块内部的、不能被其他模块修改的局部常量,概念类似于 C++ 中 class 的 protect 成员。
虽然 localparam 不能被外部模块修改,但是它可以用 parameter 来初始化。

parameter  N = 8;
localparam N1 = N - 1;
Parameter Redefinition

在 Verilog-2001 出现之前,Verilog-1995 中只有两种方法实现参数重定义:

  1. 使用 # 符号,顺序列表重定义
  2. 使用 defparam

逐个讨论

  1. Uisng #
    Syntax
    举个栗子,模块 myreg
module myreg (q, d, clk, rst);
    parameter   Trst = 1,
                Tclk = 1,
                SIZE = 4;
    // ...
endmodule

在上一层的模块中传递参数例化这个模块

module  bad_warpper (q, d, clk, rst)
    // legal parameter passing
    myreg   #(1, 1, 8) r1(.q(q), .d(d), .clk(clk), .rst(rst) );
    // illegal parameter passing
    // myreg #(,,8) r1(.q(q), .d(d), .clk(clk), .rst(rst) );
endmodule
Pro

虽然每次例化都要说明所有的参数值,但是比第二种方法好

Con

每次例化都要说明所有的参数值。
2. Using defparam
Syntax

defparam path.name = value;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

defparam    r1.SIZE = 8;
Pro

可以放在任何文件的任何地方,不用再重复没有修改的参数值

Con

因为 defparam 有这么 “强” 的功能,反而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Hierarchical deparam.

  • 比如顶层模块使用 defparam 修改子模块的参数,子模块中又使用 defparam 修改顶层模块要传递进来的参数,形成一个环,这样子可能导致综合时不提示错误,但是结果与预期不符。
  • Multiple defparams
    在 单个文件 / 多个文件 中重复定义 defparam,会有微妙的问题,Verilog-1995 中没有定义这种现象,实际结果依赖于使用的综合工具。

因为 defparam 有这么多缺点,所以在 2001 年之前,Synopsys 是不支持 defparam 的,网上很多转载的博客都说 defparam 是不可综合的,实际上在后来,Synopsys 在压力之下添加了对其的支持。而我用 XST 也证明是支持 defparam 可综合。
综上原因,Verilog Standards Group (VSG) 倡议大家抵制使用 defparam,大神 Clifford E. Cummings 在论文中建议综合工具如果用户坚持使用 defparam 语句,必须添加以一个参数 +Iamstupid…

“The Verilog compiler found a defparam statement in the source code at (file_name/line#). To use defparam statements in the Verilog source code, you must include the switch +Iamstupid on the command line which will degrade compiler performance and introduce potential problems but is bug-compatible with Verilog-1995 implementations. Defparam statements can be replaced with named parameter redefinition as define by the IEEE Verilog-2001 standard.”

总结一下,可以发现 Verilog-1995 中的两种方法都不怎么好,显然 VSG 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 Verilog-2001 中,出现了第三种方法,并且墙裂推荐使用这种新方法。

  1. Using named parameter redefinition
    Syntax
    类似于模块例化时端口连接的方式,比如上例中只想改变 SIZE 的值.
myreg   #(.SIZE(8)) r1(.q(q), .d(d), .clk(clk), .rst(rst) );
Pro

结合了前两种方法的有点,既显示说明了哪个参数值改变了,也将参数传递放在了实例化的语句中。这种方法是最干净的 (cleanest) 方法,不依赖于任何综合工具。

Con

貌似没有~
Guideline

  • 不要使用 defparam,应该使用 named parameter redefinition。
    Example

  • clock cycle definition
    因为时钟是一个设计中最基本的常量,它不会在随着模块变化,所以应该用 `define 来定义,并且将它放在顶层的头文件中。

  • FSM
    在一个设计中可能有不止一个 FSM,而通常 FSM 有一些共同的状态名字,比如 IDLE、READY、READ、WRITE、ERROR、DONE 等,所以应该用 localparam 来定义这些常量。

Conditional Compilation

Verilog 的条件编译和 C 也十分类似。前面介绍 define 时,已经用到了条件编译中的 `ifdef。条件编译一共有 5 个关键字,分别是:

`ifdef  `else   `elsif  `endif  `ifndef

条件编译一般在以下情况中使用

  • 选择一个模块的不同部分
  • 选择不同的时序和结构
  • 选择不同的仿真激励

Syntax

// example1
`ifdef text_macro
    // do something
`endif

// example2
`ifdef text_macro
    // do something
`else
    // do something
`endif

// example3
`ifdef text_macro
    // do something
`elsif
    // do something
`else
    // do something
`endif

// example4
`ifndef text_macro
    // do something
`else
    // do something
`endif

条件编译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代码。

举个栗子,比如我们写了一个程序,在 debug 阶段,在程序中添加了很多显示中间变量的语句,到最后 release 时,当然要去掉这些语句。最差的方法当然是删掉这些代码,但是如果以后我们还想 debug 时,又得手动写,而且时间长了,我们自己都记不清该加哪些语句了。稍微好点的方法是把它们注释起来,但是同样,时间长了,哪些该注释,那些不该注释又混淆了。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条件编译。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宏 DEBUG

`define DEBUG

// conditional compilation
`ifdef DEBUG
    // debug
`else
    // release
`endif

这样,我们只需要选择是否注释第一行的宏定义就可快速在 debug 和 release 之间切换。

再比如在 Verilog 的模块中,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我们要实现不同的模块,这时候也可以使用条件编译选择具体综合哪段代码。

Summary

总结一下,就是一下几点

Guideline
  1. 只有那些要求有全局作用域、并且在其他地方不会被修改的常量才用 define 来定义

  2. 对于那些只限于模块内的常量,不要使用 define

  3. 尽可能将所有的 define 都放在同一个文件中,然后在编译时先读取这个文件

  4. 不要使用 `undef

  5. 不要使用 defparam,应该使用 named parameter redefinition。

  6. 需要时使用条件编译

Reference

  1. IEEE Std 1364-1995
  2. IEEE Std 1364-2001
  3. New Verilog-2001 Techniques for Creating Parameterized Models
  4. (原创) 如何使用参数式模组? (SOC) (Verilog) (C/C++) (template)
  5. 艾米电子 - 参数与常量,Verilog
  6. Verilog代码可移植性设计
  • 0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简介 1 1.1 什么是Verilog HDL? 1 1.2 历史 1 1.3 主要能力 1 第2章 HDL指南 4 2.1 模块 4 2.2 时延 5 2.3 数据流描述方式 5 2.4 行为描述方式 6 2.5 结构化描述形式 8 2.6 混合设计描述方式 9 2.7 设计模拟 10 第3章 Verilog语言要素 14 3.1 标识符 14 3.2 注释 14 3.3 格式 14 3.4 系统任务和函数 15 3.5 编译指令 15 3.5.1 `define和`undef 15 3.5.2 `ifdef、`else 和`endif 16 3.5.3 `default_nettype 16 3.5.4 `include 16 3.5.5 `resetall 16 3.5.6 `timescale 16 3.5.7 `unconnected_drive和 `nounconnected_drive 18 3.5.8 `celldefine 和 `endcelldefine 18 3.6 值集合 18 3.6.1 整型数 18 3.6.2 实数 19 3.6.3 字符串 20 3.7 数据类型 20 3.7.1 线网类型 20 3.7.2 未说明的线网 23 3.7.3 向量和标量线网 23 3.7.4 寄存器类型 23 3.8 参数 26 第4章 表达式 28 4.1 操作数 28 4.1.1 常数 28 4.1.2 参数 29 4.1.3 线网 29 4.1.4 寄存器 29 4.1.5 位选择 29 4.1.6 部分选择 29 4.1.7 存储器单元 30 4.1.8 函数调用 30 4.2 操作符 30 4.2.1 算术操作符 31 4.2.2 关系操作符 33 4.2.3 相等关系操作符 33 4.2.4 逻辑操作符 34 4.2.5 按位操作符 35 4.2.6 归约操作符 36 4.2.7 移位操作符 36 4.2.8 条件操作符 37 4.2.9 连接和复制操作 37 4.3 表达式种类 38 第5章 门电平模型化 39 5.1 内置基本门 39 5.2 多输入门 39 5.3 多输出门 41 5.4 三态门 41 5.5 上拉、下拉电阻 42 5.6 MOS开关 42 5.7 双向开关 44 5.8 门时延 44 5.9 实例数组 45 5.10 隐式线网 45 5.11 简单示例 46 5.12 2-4解码器举例 46 5.13 主从触发器举例 47 5.14 奇偶电路 47 第6章 用户定义的原语 49 6.1 UDP的定义 49 6.2 组合电路UDP 49 6.3 时序电路UDP 50 6.3.1 初始化状态寄存器 50 6.3.2 电平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0 6.3.3 边沿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1 6.3.4 边沿触发和电平触发的混合行为 51 6.4 另一实例 52 6.5 表项汇总 52 第7章 数据流模型化 54 7.1 连续赋值语句 54 7.2 举例 55 7.3 线网说明赋值 55 7.4 时延 55 7.5 线网时延 57 7.6 举例 57 7.6.1 主从触发器 57 7.6.2 数值比较器 58 第8章 行为建模 59 8.1 过程结构 59 8.1.1 initial 语句 59 8.1.2 always语句 61 8.1.3 两类语句在模块的使用 62 8.2 时序控制 63 8.2.1 时延控制 63 8.2.2 事件控制 64 8.3 语句块 65 8.3.1 顺序语句块 66 8.3.2 并行语句块 67 8.4 过程性赋值 68 8.4.1 语句内部时延 69 8.4.2 阻塞性过程赋值 70 8.4.3 非阻塞性过程赋值 71 8.4.4 连续赋值与过程赋值的比较 72 8.5 if 语句 73 8.6 case语句 74 8.7 循环语句 76 8.7.1 forever 循环语句 76 8.7.2 repeat 循环语句 76 8.7.3 while 循环语句 77 8.7.4 for 循环语句 77 8.8 过程性连续赋值 78 8.8.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简介 1 1.1 什么是Verilog HDL? 1 1.2 历史 1 1.3 主要能力 1 第2章 HDL指南 4 2.1 模块 4 2.2 时延 5 2.3 数据流描述方式 5 2.4 行为描述方式 6 2.5 结构化描述形式 8 2.6 混合设计描述方式 9 2.7 设计模拟 10 第3章 Verilog语言要素 14 3.1 标识符 14 3.2 注释 14 3.3 格式 14 3.4 系统任务和函数 15 3.5 编译指令 15 3.5.1 `define和`undef 15 3.5.2 `ifdef、`else 和`endif 16 3.5.3 `default_nettype 16 3.5.4 `include 16 3.5.5 `resetall 16 3.5.6 `timescale 16 3.5.7 `unconnected_drive和 `nounconnected_drive 18 3.5.8 `celldefine 和 `endcelldefine 18 3.6 值集合 18 3.6.1 整型数 18 3.6.2 实数 19 3.6.3 字符串 20 3.7 数据类型 20 3.7.1 线网类型 20 3.7.2 未说明的线网 23 3.7.3 向量和标量线网 23 3.7.4 寄存器类型 23 3.8 参数 26 第4章 表达式 28 4.1 操作数 28 4.1.1 常数 28 4.1.2 参数 29 4.1.3 线网 29 4.1.4 寄存器 29 4.1.5 位选择 29 4.1.6 部分选择 29 4.1.7 存储器单元 30 4.1.8 函数调用 30 4.2 操作符 30 4.2.1 算术操作符 31 4.2.2 关系操作符 33 4.2.3 相等关系操作符 33 4.2.4 逻辑操作符 34 4.2.5 按位操作符 35 4.2.6 归约操作符 36 4.2.7 移位操作符 36 4.2.8 条件操作符 37 4.2.9 连接和复制操作 37 4.3 表达式种类 38 第5章 门电平模型化 39 5.1 内置基本门 39 5.2 多输入门 39 5.3 多输出门 41 5.4 三态门 41 5.5 上拉、下拉电阻 42 5.6 MOS开关 42 5.7 双向开关 44 5.8 门时延 44 5.9 实例数组 45 5.10 隐式线网 45 5.11 简单示例 46 5.12 2-4解码器举例 46 5.13 主从触发器举例 47 5.14 奇偶电路 47 第6章 用户定义的原语 49 6.1 UDP的定义 49 6.2 组合电路UDP 49 6.3 时序电路UDP 50 6.3.1 初始化状态寄存器 50 6.3.2 电平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0 6.3.3 边沿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1 6.3.4 边沿触发和电平触发的混合行为 51 6.4 另一实例 52 6.5 表项汇总 52 第7章 数据流模型化 54 7.1 连续赋值语句 54 7.2 举例 55 7.3 线网说明赋值 55 7.4 时延 55 7.5 线网时延 57 7.6 举例 57 7.6.1 主从触发器 57 7.6.2 数值比较器 58 第8章 行为建模 59 8.1 过程结构 59 8.1.1 initial 语句 59 8.1.2 always语句 61 8.1.3 两类语句在模块的使用 62 8.2 时序控制 63 8.2.1 时延控制 63 8.2.2 事件控制 64 8.3 语句块 65 8.3.1 顺序语句块 66 8.3.2 并行语句块 67 8.4 过程性赋值 68 8.4.1 语句内部时延 69 8.4.2 阻塞性过程赋值 70 8.4.3 非阻塞性过程赋值 71 8.4.4 连续赋值与过程赋值的比较 72 8.5 if 语句 73 8.6 case语句 74 8.7 循环语句 76 8.7.1 forever 循环语句 76 8.7.2 repeat 循环语句 76 8.7.3 while 循环语句 77 8.7.4 for 循环语句 77 8.8 过程性连续赋值 78 8.8.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简介 1 1.1 什么是Verilog HDL? 1 1.2 历史 1 1.3 主要能力 1 第2章 HDL指南 4 2.1 模块 4 2.2 时延 5 2.3 数据流描述方式 5 2.4 行为描述方式 6 2.5 结构化描述形式 8 2.6 混合设计描述方式 9 2.7 设计模拟 10 第3章 Verilog语言要素 14 3.1 标识符 14 3.2 注释 14 3.3 格式 14 3.4 系统任务和函数 15 3.5 编译指令 15 3.5.1 `define和`undef 15 3.5.2 `ifdef、`else 和`endif 16 3.5.3 `default_nettype 16 3.5.4 `include 16 3.5.5 `resetall 16 3.5.6 `timescale 16 3.5.7 `unconnected_drive和 `nounconnected_drive 18 3.5.8 `celldefine 和 `endcelldefine 18 3.6 值集合 18 3.6.1 整型数 18 3.6.2 实数 19 3.6.3 字符串 20 3.7 数据类型 20 3.7.1 线网类型 20 3.7.2 未说明的线网 23 3.7.3 向量和标量线网 23 3.7.4 寄存器类型 23 3.8 参数 26 第4章 表达式 28 4.1 操作数 28 4.1.1 常数 28 4.1.2 参数 29 4.1.3 线网 29 4.1.4 寄存器 29 4.1.5 位选择 29 4.1.6 部分选择 29 4.1.7 存储器单元 30 4.1.8 函数调用 30 4.2 操作符 30 4.2.1 算术操作符 31 4.2.2 关系操作符 33 4.2.3 相等关系操作符 33 4.2.4 逻辑操作符 34 4.2.5 按位操作符 35 4.2.6 归约操作符 36 4.2.7 移位操作符 36 4.2.8 条件操作符 37 4.2.9 连接和复制操作 37 4.3 表达式种类 38 第5章 门电平模型化 39 5.1 内置基本门 39 5.2 多输入门 39 5.3 多输出门 41 5.4 三态门 41 5.5 上拉、下拉电阻 42 5.6 MOS开关 42 5.7 双向开关 44 5.8 门时延 44 5.9 实例数组 45 5.10 隐式线网 45 5.11 简单示例 46 5.12 2-4解码器举例 46 5.13 主从触发器举例 47 5.14 奇偶电路 47 第6章 用户定义的原语 49 6.1 UDP的定义 49 6.2 组合电路UDP 49 6.3 时序电路UDP 50 6.3.1 初始化状态寄存器 50 6.3.2 电平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0 6.3.3 边沿触发的时序电路UDP 51 6.3.4 边沿触发和电平触发的混合行为 51 6.4 另一实例 52 6.5 表项汇总 52 第7章 数据流模型化 54 7.1 连续赋值语句 54 7.2 举例 55 7.3 线网说明赋值 55 7.4 时延 55 7.5 线网时延 57 7.6 举例 57 7.6.1 主从触发器 57 7.6.2 数值比较器 58 第8章 行为建模 59 8.1 过程结构 59 8.1.1 initial 语句 59 8.1.2 always语句 61 8.1.3 两类语句在模块的使用 62 8.2 时序控制 63 8.2.1 时延控制 63 8.2.2 事件控制 64 8.3 语句块 65 8.3.1 顺序语句块 66 8.3.2 并行语句块 67 8.4 过程性赋值 68 8.4.1 语句内部时延 69 8.4.2 阻塞性过程赋值 70 8.4.3 非阻塞性过程赋值 71 8.4.4 连续赋值与过程赋值的比较 72 8.5 if 语句 73 8.6 case语句 74 8.7 循环语句 76 8.7.1 forever 循环语句 76 8.7.2 repeat 循环语句 76 8.7.3 while 循环语句 77 8.7.4 for 循环语句 77 8.8 过程性连续赋值 78 8.8.1 赋值—重新赋值 78 8.8.2 force与release 79 8.9 握手协议实例 80 第9章 结构建模 83 9.1 模块 83 9.2 端口 83 9.3 模块实例语句 83 9.3.1 悬空端口 84 9.3.2 不同的端口长度 85 9.3.3 模块参数值 85 9.4 外部端口 87 9.5 举例 89 第10章 其他论题 91 10.1 任务 91 10.1.1 任务定义 91 10.1.2 任务调用 92 10.2 函数 93 10.2.1 函数说明部分 93 10.2.2 函数调用 94 10.3 系统任务和系统函数 95 10.3.1 显示任务 95 10.3.2 文件输入/输出任务 97 10.3.3 时间标度任务 99 10.3.4 模拟控制任务 99 10.3.5 定时校验任务 100 10.3.6 模拟时间函数 101 10.3.7 变换函数 102 10.3.8 概率分布函数 102 10.4 禁止语句 103 10.5 命名事件 104 10.6 结构描述方式和行为描述方式的 混合使用 106 10.7 层次路径名 107 10.8 共享任务和函数 108 10.9 值变转储文件 110 10.9.1 举例 111 10.9.2 VCD文件格式 112 10.10 指定程序块 113 10.11 强度 114 10.11.1 驱动强度 114 10.11.2 电荷强度 115 10.12 竞争状态 116 第11章 验证 118 11.1 编写测试验证程序 118 11.2 波形产生 118 11.2.1 值序列 118 11.2.2 重复模式 119 11.3 测试验证程序实例 123 11.3.1 解码器 123 11.3.2 触发器 124 11.4 从文本文件读取向量 126 11.5 向文本文件写入向量 127 11.6 其他实例 128 11.6.1 时钟分频器 128 11.6.2 阶乘设计 130 11.6.3 时序检测器 132 第12章 建模实例 136 12.1 简单元件建模 136 12.2 建模的不同方式 138 12.3 时延建模 139 12.4 条件操作建模 141 12.5 同步时序逻辑建模 142 12.6 通用移位寄存器 145 12.7 状态机建模 145 12.8 交互状态机 147 12.9 Moore有限状态机建模 150 12.10 Mealy型有限状态机建模 151 12.11 简化的21点程序 153 附录 语法参考 157 参考文献 172
### 回答1: PLL(Phase-Locked Loop)是一种常用的电路设计,常用于时钟提取、频率合成及时钟延迟等应用场合。在数字电路设计,使用Verilog语言建模PLL电路非常常见。 PLL的Verilog建模包括三个部分:输入时钟模块、反馈模块和输出时钟模块。其输入时钟模块定义输入时钟信号,反馈模块实现锁相环的核心功能,输出时钟模块将反馈的时钟信号输出。 反馈模块通常包括相频检测器、环路滤波器和VCO(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三个部分。相频检测器将输入时钟信号和反馈时钟信号进行比较,通过产生差分信号的方式检测输入时钟和反馈时钟的相位关系。环路滤波器平滑调整差分信号,消除振荡产生的瞬时干扰。VCO产生反馈时钟信号,其频率由环路滤波器输出信号控制。 在Verilog定义PLL的输入输出端口和内部信号,并描述输入时钟、反馈模块和输出时钟的功能和行为。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钟相关模块的时钟分频操作。PLL的输入时钟经过分频操作后进入反馈模块,反馈时钟进而经过分频(或倍频)操作后输出。因此在PLL建模时,需要定义好时钟分频参数,以达到所需的频率合成和稳定性要求。 总体而言,PLL Verilog建模需要熟练掌握Verilog语言和电路设计原理,对于时序和时钟等基础知识也需要具备深入理解。只有充分掌握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建立高效可靠的PLL电路模型。 ### 回答2: PLL(Phase-Locked Loop,相锁环路)是一种集成电路,常用于时钟信号的生成和同步,它可以将一个输入信号锁定在一个频率和相位上,并输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相位锁定信号。 在Verilog,我们需要为PLL编写模块。首先,我们需要定义输入和输出端口,包括时钟和数据信号的输入端口、锁相环输出端口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定义锁相环的参数,如相频检测器(phase-frequency detector)、控制电压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和分频器等。 然后,我们需要将这些基本电路连接在一起,通过编写行数来说明锁相环的实现方式。最常用的锁相环结构是二阶锁相环(second-order phase-locked loop),其核心是一个低通滤波器,用于去除输入时钟信号的噪声和纹波。可以使用代码来描述这一结构,其包括比例、积分和微调控制等。 最后,我们需要对设计进行仿真和验证,以确保计算机代码正确地模拟了锁相环的行为。通过调整参数并观察输出信号,可以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改进它的性能。 总之,PLL Verilog建模需要理解锁相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结构,掌握Verilog编程技巧,并进行仿真和验证。 ### 回答3: PLL是一种常用的时钟管理器件,可以将输入时钟信号的频率和相位锁定到输出时钟信号的要求频率和相位,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路Verilog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常用于模拟数字电路。 PLL Verilog建模可以通过Verilog语言的模块化编程实现。首先需要定义PLL的各种输入输出接口,包括时钟输入端口、控制输入端口、输出时钟端口、锁定状态输出端口、以及其他需要的辅助端口。然后根据PLL的结构和功能,编写Verilog代码,实现PLL内部各个模块的功能,包括相位频率控制模块、锁相环控制模块等,最后将各个模块进行互联,并添加时序逻辑。 在编写PLL Verilog建模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时序问题:PLL各个模块的输入输出信号具有一定的时序关系,需要考虑建模时的时序问题,避免因时序问题导致建模失误。 2.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转换问题:PLL包括多个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需要注意不同信号的单位和精度,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 3.测试与验证:完成PLL Verilog建模后,需要对模型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综上所述,PLL Verilog建模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在编写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计和程序开发经验。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