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LC工作原理
LLC谐振变换器是一种常见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广泛用于高效电源设计,比如适配器、电动车充电器等。它通过一个谐振网络(通常由电感Lr、谐振电容Cr和变压器的漏感或附加电感Lm组成)来实现能量传递。名字中的“LLC”指的是两个电感(Lr和Lm)加上一个电容(C)。
基本工作过程
- 输入电压通过开关(通常是MOSFET组成的半桥或全桥)产生方波信号。
- 这个方波信号驱动谐振网络,产生近似正弦的电流波形。
- 谐振网络的电流通过变压器传递到输出端,经过整流和滤波后变成稳定的直流输出。
关键点在于,LLC利用谐振来实现“软开关”(ZVS,零电压开关),减少开关损耗,提高效率。它的表现取决于工作频率与谐振频率的关系。
2. 软开关的关键特点:
软开关利用电感和电容的谐振特性,使开关器件在开通或关断时,电压或电流接近零,从而避免硬开关中因电压和电流同时存在而产生的损耗。
常见的软开关技术包括零电压开关(Zero Voltage Switching, ZVS)和零电流开关(Zero Current Switching, ZCS)。
- 主要优势:
- 降低开关损耗:减少了开关器件在高频切换时的热损耗,提高效率。
- 减少 EMI:软开关产生的噪声和干扰较少,适合高频应用。
- 延长器件寿命:由于开关应力降低,开关器件的寿命和可靠性提高。
- 应用场景:
- 广泛用于高频开关电源、逆变器、DC-DC 转换器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光伏逆变器和风力发电)。
- 特别是在需要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如服务器电源、电动车充电器)的场合。
- 实现方式:
- 通过在电路中加入电感和电容,形成谐振网络。
- 常见的拓扑包括相移全桥(Phase-Shifted Full-Bridge)、谐振变换器(如 LLC 谐振变换器)等。
- 局限性:
- 电路设计复杂,增加了成本和体积。
- 控制策略需要更精密,可能增加设计难度。
3. K值和Q值的含义
LLC电路的电压增益 M 定义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其表达式可以改写为:
影响因素
- 频率变化:通过调节开关频率,可以动态调整增益,实现宽范围的输出电压控制。
- 负载变化:轻载时增益曲线较平坦,重载时增益随频率变化更显著。
- 元件参数:谐振元件(Lr、Cr、Lm)的选择直接影响增益曲线形状
开关频率与增益的关系:
- 低于谐振频率(fs < fr):此时 M>1,增益大于1,电路处于升压模式。K 值越大,增益峰值越高。
- 等于谐振频率(fs = fr):此时M约等于1,公式简化为 M≈1/n,增益接近变压器匝数比的倒数,与负载无关。
- 高于谐振频率(fs > fr):增益小于1,电路处于降压模式,K 值影响增益下降的陡峭程度。
K值(电感比)
- 定义:K = Lm / Lr,其中Lm是变压器的磁化电感(或附加电感),Lr是谐振电感。
- 意义:K值反映了谐振网络中两个电感的比例。它影响电压增益和电路的负载适应能力。
- 实际影响:
- K值大(Lm远大于Lr):增益范围窄,适合固定负载,但对轻载调节能力弱。
- K值小:增益范围宽,适合宽负载范围,但可能增加损耗。
Q值(品质因数)
- 定义:Q = (√(Lr/Cr)) / R,其中Lr是谐振电感,Cr是谐振电容,R是等效负载电阻。
- 意义:Q值表示谐振电路的“锐度”或能量损耗程度。Q越高,谐振越尖锐,能量存储能力强,但对频率变化敏感。
- 实际影响:
- Q值高(重载):谐振特性明显,电流波形更接近正弦。
- Q值低(轻载):谐振效应减弱,波形可能畸变
实际意义
在设计中,K 是一个关键参数:
- 如果需要宽输入电压范围,选择较大的 K 以获得更高的峰值增益。
- 如果优先考虑效率和稳定性,可以优化 K 和 Q 的搭配,确保电路在常用负载下工作于ZVS或ZCS区域。
4. 不同谐振状态的区别现象
LLC的工作状态取决于开关频率(fs)与谐振频率的关系。谐振频率有两个关键点:
- fr1(主谐振频率):由Lr和Cr决定,fr1 = 1 / (2π√(Lr·Cr))。
- fr2(次谐振频率):由(Lr + Lm)和Cr决定,fr2 = 1 / (2π√((Lr + Lm)·Cr)),通常fr2 < fr1。
根据开关频率与这两个频率的关系,LLC有三种典型工作状态:
(1) fs = fr1(谐振点)
- 现象:谐振电感和电容完全谐振,电流为纯正弦波,开关实现零电压开关(ZVS)。
- 特点:效率最高,适合额定负载运行。电压增益接近1(由变压器匝比决定)。
- 应用:设计时的最佳工作点。
(2) fs > fr1(超谐振区)
- 现象:频率高于主谐振点,电压增益小于1,电感电流超前于电压。
- 特点:仍能实现ZVS,适合轻载或需要降压的情况。Lm的磁化电流减小,损耗低。
- 应用:轻载调节时常用。
(3) fs < fr1(欠谐振区)
- 现象:频率低于主谐振点,电压增益大于1,电感电流滞后,可能出现零电流开关(ZCS)。
- 特点:适合重载或升压需求,但可能丧失ZVS,增加开关损耗。
- 应用:重载或输入电压较低时。
5. 总结与现象对比
状态 | 频率关系 | 增益 | 开关特性 | 典型应用 |
---|---|---|---|---|
谐振点 | fs = fr1 | ≈1 | ZVS | 额定负载,最高效率 |
超谐振区 | fs > fr1 | <1 | ZVS | 轻载,降压调节 |
欠谐振区 | fs < fr1 | >1 | ZCS可能 | 重载,升压需求 |
6. 实际区别现象:
- 在示波器上,谐振点的电流波形最平滑;超谐振区波形频率高、幅度小;欠谐振区波形可能出现畸变。
- 效率上,谐振点最佳,超谐振次之,欠谐振损耗可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