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于一个知识的掌握,除了死记硬背,还是希望能找到方法,能够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再加上动手实践,才能有个比较好的效果。
在通信领域,经常听到dB和dBm这两个概念,对于初学者,其学术词条解释得既拗口又难以理解,短时间内还是不太好理解和记忆。这里试图用较浅显的语言来学习和掌握这两个常用概念,以及衍生出来的其他相关概念dBi、dBd和dBc等。
一、dB和dBm的出现
dB和dBm的出现场合。
平常我们经常会听到“发射功率为0dBm”、“传播损耗是XX dB”、“天线增益是XX dBi”、“无线路由器AP的传输功率为20dBm”,这些对于初学者经常是一头雾水。
什么是dB和dBm?
首先,dB是功率增益的单位,dBm是功率绝对值的单位,它们都是对数度量。
dB=10lg(P1/P0)
dBm=10×lg(P1/1mW)
dB是表示两个具有相同单位的同一种物理量的相对关系,是一个比值,一个纯计数方法,没有单位,用于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关系,相对单位,无量纲单位,不是具体的数值。由于它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名称,因此它也代表不同的实际意义。在通信领域,dB用于表示两个功率比。
dBm代表dB-milliWatt,是一个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值,有量纲单位,是具体的数值,并以1mW功率为基准。
为什么要使用dB和dBm?
对数的出现
由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的蓬勃发展,基础学科数字也受此驱动而快速发展,其中就有苏格兰 数学家约翰·纳皮尔以发明对数运算而著称。对数使得手算变得简单且快速,也为后来许多科学进步开启了大门,包括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和占星学。
纳皮尔时逢哥白尼刚提出日心说的天文学萌芽阶段,那时计算机还未发明,而天文学研究需要大量的繁琐运算,比如大数字的乘、除、乘方和开方。为了简化天文问题的球面三角的计算,纳皮尔受三角函数加减术
以及等比数列的项和等差数列的项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启发,他通过研究直线运动,采用动态类比的方法得出对数的定义。
他画了两条线段,AB是一条固定长度线段,DE是一条以D为出发点的射线,设点C和点F以同样的初始速度分别从A和D出发,分别沿线段AB和射线DE运动。假设点C运动的速度在数值上总是等于距离CB,点F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纳皮尔发现可变动距离x=DF和y=CB有种对应关系,他将x称为y的纳皮尔对数,x=Nap·logy。
C点在每一瞬时末的速度可依次排成等比数列,F点连续进行的距离可以排列成等差数列,并且等比数列中两数之积与等差数列中对应两数之和存在着关系,因而可以将乘法转化为加法。
纳皮尔的对数定义是从几何的角度引入的,与现行数学课本中从指数概念引入虽角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纳皮尔首先发明了一种计算特殊多位数之间乘积的方法,通过使用对数,天文数字的乘除计算,只需要查表做加减法,再查表就搞定了。
他用了20多年时间研究对数,1614年,他出版了名为《奇妙的对数定理说明书》的著作,发表了关于对数的讨论,并包含一个正弦对数表。随后,英国数学家布里格斯和其他数学家改进了这个表,他以10作为对数的底,将这个表推广到一个更大的数集上,并给出1000个数的常用对数表,终将对数转变成一个有用的工具。
对数的跨时代历史贡献暂且不表,到此我们可以明白,对数最初的意义,就是用较小数值的加减法来代替天文数字的乘除法,以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而今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对数使数的处理更为简单,从化学上测量酸碱度的pH试纸到地震的震级以及声音的分贝标尺,都依赖于对数。例如,衡量地震强度、国际上通用的里氏震级表正是使用对数运算,测定为3级的地震强度是测定为2级的地震强度的10倍,而9级地震并不是只比1级地震增强8倍的震荡程度,而是1亿(10^8)倍的剧烈程度。
通信领域信号中的对数
dB中的B来源于发明电话的著名科学家贝尔的名字Bell,贝尔先生是一位声学生理学家和聋哑人语教师,他是在研究声音的过程中发明了电话。他发现人类耳朵对声音强度的反应呈对数形式,比如声强加倍时,人耳感到的声音强弱并没有加倍。只有当声强达到10倍时,人耳感到的声音强弱才增大一倍,概括就是当声音的强度增加到某一程度时,人的听觉敏感程度刚好近似对数的单位刻度,这使得对数的单位可以拿来代表人类听觉变化的比例。因此,以对数形式表征声压级大小更为合适方便,为了纪念他的发现因而将声音强度的单位命名为贝尔(Bel)。
在使用中,人们发现这个单位太大,不是很实用,所以就把Bel这个单位缩小了1/10。因为1/10的英文是deci,所以新引入了一个单位deciBel,即十分之一贝尔——分贝,我们一般把它简写为dB,这就是dB的由来。
同时,通信工程师通过实验发现,电话线越长,信号衰减越厉害、信号也越弱,这衰减量也是无比巨大的天文数字,于是通信工程师想到了对数。实际上,通信中的无线信号衰减或增强并不是线性的,而是成对数关系。
二、dB和dBm的计算
首先,dB的意义在于把一个很大或很小的数比较简短地表示出来,即数值变小,读写方便。
当一个高频线性放大器的输入功率为10W,输出功率为40W时,功率的增益为4倍;而当一套发射设备在初级振荡的功率为0.5mW,输出是2kW时,功率的增益为4,000,000倍,而这类倍数在通信领域比比皆是,例如一部厂制发射机的抗干扰能力是优于一百万倍就标示成“better than 60dB”,因此使用dB而非常规倍数来描述是比较合适方便的。
[例1]在一个射频接收机系统中,已知天线的增益是×5.7,低噪放的增益是×7.5,混频器是×4.6,滤波器的损耗是×0.43,……,求整个链路的增益是多少?
链路增益=5.7×7.5×4.6×0.43×12.8×8.7×35.6
而如果将链路增益换算成dB,
链路增益=0.76+0.88+0.66-0.37+1.11+0.94+1.55=5.53dB
可以看出,信号链的总增益或损耗使用dB很容易计算,因为单个dB数字只是简单地相加;而如果使用普通比率,则需要乘法。
当天线接收信号功率为-16.28dBm时,输出信号功率=-16.28dBm+5.53dB=-10.75dBm (参考的文章里计算为10.75dBm,经实际计算应该为-10.75dBm)
使用dB标度的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当频率轴使用对数标度、幅度轴使用dB标度时,频率响应图比较直观。下图是某归一化的带通滤波器幅度响应。
[例2]功率PA比功率PB大一倍,那么10lgPA/PB=10lg2=10×0.3=3dB,即功率PA比功率PB大3dB。
PA比功率PB大3dB时,PA=2PB。功率每增加一倍或降低一半,意味着增加或降低3dB。
-3dB=1/2功率,+3dB=2×功率
-6dB=1/4功率,+6dB=4×功率
3dB常在功率图或误码率图中出现,下降3dB就是指功率下降一半,3dB点指的就是半功率点。+3dB表示增大为两倍,-3dB表示下降为1/2。
[例3]一路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后,功率增强为原先的40000倍,对应增益是多少dB?
PA/PB=40000=10×10×10×10×2×2
10lgPA/PB=10lg40000=10lg(10×10×10×10×2×2)=10dB+10dB+10dB+10dB+3dB+3dB=46dB
[例4]功率值为1mW时,对应为10lg(功率值/1mW)=0dBm。
0dBm=1mW
[例5]10dBm对应为功率值为10mW=0.01W。
10dBm=10lg(功率值/1mW)
lg(功率值/1mW)=1
功率值/1mW=10
功率值=10mW=0.01W
[例6]30dBm对应为功率值为10mW=0.01W。
30dBm=10lg(功率值/1mW)
lg(功率值/1mW)=3
功率值/1mW=1000
功率值=1W
理解了dB和倍数之间如何转换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忘记它。因为在通信世界里通常只需要处理dB,dB只需要简单地加加减减就够了。
基础公式:0dBm=1mW=0.001W
左边+10=右边×10 功率每增加10倍就会变大10dBm
10dBm=0+10dBm=0.001W×10=0.01W=10mW
20dBm=0.01W×10=0.1W=100mW
30dBm=0.1W×10=1W
40dBm=0.1W×10×10=10W
左边-10=右边÷10
-10dBm=0dBm-10dB=1mW÷10=0.1mW
-20dBm=0dBm-10dB-10dB=1mW÷10÷10=0.01mW
-30dBm=0dBm-10dB-10dB-10dB=1mW÷10÷10÷10=1㎼
-50dBm=0dBm-10dB-10dB-10dB-10dB-10dB=1mW÷10÷10÷10÷10÷10=0.00001mW=0.01㎼
左边+3=右边×2 功率每增加2倍就会变大3dBm
3dBm=0dBm+3dB=1mW×2=2mW
43dBm=40dBm+3dB=10W×2=20W
左边-3=右边÷2
44dBm=30dBm+10dB+4dB=30dBm+10dB+10dB-3dB-3dB=1W×10×10÷2÷2=25W
47dBm=40dBm+7dB=10W+7dB=10W+10dB-3dB=10W×10÷2=50W
+10dB是指增加为10倍大
-10dB是指减小到1/10
+3dB是指增加为2倍大
-3dB是指减小到1/2
dBm的计算
-1dBm=-10dBm+3dB+3dB+3dB=0.1mW×2×2×2=0.8mW
-2dBm=+10dBm-3dB-3dB-3dB-3dB=10mW÷2÷2÷2÷2=0.625mW
0dBm=1mW
1dBm=10dBm-3dB-3dB-3dB=10mW÷2÷2÷2=1.25mW
2dBm=0dBm+3dB+3dB+3dB+3dB-10dB=1mW×2×2×2×2÷10=1.6mW
3dBm=0dBm+3dB=1mW×2=2mW
4dBm=10dBm-3dB-3dB=10mW÷2÷2=2.5mW
5dBm=0dBm+3dB+3dB+3dB+3dB+3dB-10dB=1mW×2×2×2×2×2÷10=3.2mW
6dBm=0dBm+3dB+3dB=1mW×2×2=4mW
7dBm=10dBm-3dB=10mW÷2=5mW
8dBm=10dBm+10dB-3dB-3dB-3dB-3dB=10mW×10÷2÷2÷2÷2=6.25mW
9dBm=0dBm+3dB+3dB+3dB=1mW×2×2×2=8mW
10dBm=10mW
11dBm=10dBm+10dB-3dB-3dB-3dB=10mW×10÷2÷2÷2=12.5mW
12dBm=0dBm+3dB+3dB+3dB+3dB=1mW×2×2×2×2=16mW
13dBm=10dBm+3dB=10mW×2=20mW
14dBm=10dBm+10dB-3dB-3dB=10mW×10÷2÷2=25mW
15dBm=10dBm+3dB+3dB+3dB+3dB+3dB-10dB=10mW×2×2×2×2×2÷10=32mW
16dBm=10dBm+3dB+3dB=10mW×2×2=40mW
17dBm=10dBm+10dB-3dB=10mW×10÷2=50mW
18dBm=10dBm+10dB+10dB-3dB-3dB-3dB-3dB=10mW×10×10÷2÷2÷2÷2=62.5mW
19dBm=10dBm+3dB+3dB+3dB=10mW×2×2×2=80mW
20dBm=10dBm+10dB=10mW×10=100mW
30dBm=10dBm+10dB+10dB=10mW×10×10=1W
37dBm=10dBm+10dB+10dB+10dB-3dB=10mW×10×10×10÷2=5W
40dBm=10dBm+10dB+10dB+10dB=10mW×10×10×10=10W
43dBm=10dBm+10dB+10dB+10dB+3dB=10mW×10×10×10×2=20W
47dBm=10dBm+10dB+10dB+10dB+10dB-3dB=10mW×10×10×10×10÷2=50W
将以上数值以图显示,可以看出dBm对应的其功率值mW呈对数关系。
dBm与功率mW的换算表
[例7]功率值为40W时,对应为46dBm。
10lg(功率值/1mW)=10lg(40W/1mW)dBm=10lg(4×10000)dBm=(10lg4+40)dBm=(6+40)dBm=46dBm。
[例8]一路信号的发射功率为20W,功率衰减为原先的一亿分之一,那么最后的功率是多少dBm?
第一步,将功率20W换算为dBm
计算方法一:20W=10lg(20×1000)dBm=(10lg2+40)dBm=(3+40)dBm=43dBm。
计算方法二:10W=40dBm,20W=10W×2=40dBm×2=(40+3)dBm=43dBm。
计算方法三:1W=30dBm,20W=1W×2×10=30dBm+3dB+10dB=43dBm=43dBm。
第二步,将功率衰减倍数换算为dB
PA/PB=1/100000000 (一亿有8个0)
10lgPA/PB=10lg1/100000000dB=-80dB
第三步,加减法得出最后的功率
43dBm-80dB=-37dBm
这里也可以计算下-37dBm的真实功率值。
10lg(功率值/1mW)=-37dBm
功率值/1mW=10^(-3.7)=1.995*10^(-4)
功率值=1.995*10^(-7)W
也就是说,发射功率为43dBm,衰减80dB之后,功率为-37dBm,对应为1.995*10^(-7)W。
[例9]假设PA=1000mW,PB=100mW,则PA比PB大多少dB?
计算方法一:10lgPA/PB=10lg(1000/100)dB=10lg10dB=10dB
计算方法二:
PA=1000mW=10lg(1000/1)dBm=30dBm
PB=100mW=10lg(100/1dBm)=20dBm
PA-PB=30dBm-20dBm=10dB
[例10]功率PA为46dBm,功率PB为40dBm,则功率PA比功率PB大6dB。
PA-PB=46dBm-40dBm=6dB
[例11]100mW的无线发射功率为20dBm,50mW的无线发射功率为17dBm,而200mW的无线发射功率为23dBm。
三、dB和dBm家族其他成员
1)功率相对值单位:dB的变体dBd、dBi、dBiC、dBc
对理想化的点源天线来说,它从发射器电路接收一定量的能量,并向所有方向均匀辐射。这些“各向同性”天线被认为具有零增益和零损耗,如下图所示。
然而,其他天线可以设计为将辐射能量集中在某些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天线可以有“增益”。实际上天线是无源器件,并不会给信号增加功率,而是通过将辐射能量集中到特定方向来有效地增加发射功率,仅是重新分配而使某个方向上比全向天线辐射更多能量。比如100W的功率馈给天线并不会得到大于100W的辐射能量,而是以牺牲其他方向为代价。
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天线增益是相对于某一参考天线来说的,而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天线增益是多少dB,单独说天线增益是多少dB其实这是不严谨的,因为根据dB的定义,dB是一个相对值—A比B的值的对数,常用于说A比B高多少或低多少dB,所以如果听到就当是dBi吧。
dBi和dBd用于表达天线的增益,两者都是一个相对值,都有基准参考值,只是参考的基准不一样。
dBd(dipole-偶极子)的参考基准为自由空间的半波偶极子天线,即规定B为自由空间的半波偶极子天线,这样A和B的值比较起来有统一的参考物。例如一个天线的增益为10dBd,也就是说这个天线比半波偶极子天线在主辐射方向上能聚集10倍的能量。
dBi(isotropic-全向)的参考基准为自由空间的全方向性天线,它最能表达实际环境的比值单位,许多天线厂家也常用dBi来标天线的增益值。一般认为dBi和dBd表示同一个增益,根据数学关系,用dBi表示的值比用dBd表示的值要大2.15。
dBi=dBd+2.15
天线有些单位为dBiC,这个单位通常用于圆极化天线。
dBiC=dBi+3dB
总结:线极化天线增益用dBi表示,圆极化天线增益用dBiC表示,偶极子天线增益用dBd表示。
常见天线的增益:鞭状天线6~9dBi,GSM基站用的八木天线15~17dBi,抛物面定向天线则很容易做到24dBi。
[例12]0dBd=2.15dBi
[例13]一个增益为16dBd的天线,其增益折算成单位为dBi时,则为18.15dBi(一般忽略小数位,为18dBi)。
[例14]GSM900天线增益可以为13dBd(15dBi),GSM1800天线增益可以为15dBd(17dBi)。
[例15]如果甲天线为12dBd,乙天线为14dBd,则甲比乙小2dB。
[例16]发射机功率为5dBm,天线某个方向的增益为10dBi,则在天线口面的辐射功率为5dBm+10dBi=15dBm。但是从接收端而言,接收到的功率还需要考虑路径损耗。
[例17]在一定的距离上的某点处产生一定大小的信号,用理想的全向天线,假设需要100W的输入功率,而如果改用增益为G=20dBi的某定向天线作为发射天线,需要的输入功率是多少W?
G(dBi)=20dBi=10lg(P1/P2)
P1/P2=100
P2=1/100P1=1W
dBc的c是指载波(Carrier)信号,即dBc是相对于载波功率而言,是一个用来度量与载波功率比较干扰大多少的相对值,如度量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和带外干扰)、耦合、杂散等相对量值。例如,相位噪声以dBc/Hz为单位,dBc表示正在测量特定频率的相位噪声功率相对于载波的功率,这里的载波是指标称频率的信号强度。dBc与dB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在采用dBc的地方,原则上也可以使用dB替代。
2)功率绝对值单位:dBm的变体dBW
dBm是以1mW为基准,而dBW是以1W为基准,由于我们通常处理的信号都比较小,dBm的应用更为广泛。
0dBW=10lg(功率值/1W),对应功率值=1W=30dBm
1dBW=10lg(功率值/1W)=10lg(1000×功率值/1mW)=1dBm+30dB=31dBm
3)电压绝对值单位:dBV、dBmV、dB㎶
dBV、dBmV、dB㎶是以电压为基准的分贝单位,dBV是以1V为基准,dBmV是以1mV为基准,dB㎶是以1㎶为基准。
dBV用于测量麦克风灵敏度,dBmV广泛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dB㎶广泛用于电视和天线放大器规格。
这里需要注意,相对于电压、电流的增益,和相对于功率的增益,是不同的。
之所以电压增益和电流增益是×20,而不是像功率增益一样×10,这来自于功率公式,P=UI=(I^2)R=(U^2)/R。
0dBV=20lg(电压值/1V)=20lg(10^3×电压值/1mV)=20×3lg(电压值/1mV)=60dB+dBmV=60dBmV=20lg(10^6×电压值/1㎶)=20×6lg(电压值/1㎶)=120dB+dB㎶=120dB㎶,对应电压值=1V
0dBmV=20lg(电压值/1mV)=20lg(10^3×电压值/1㎶)=60dB+dB㎶=60dB㎶,对应电压值=1mV
0dB㎶=20lg(电压值/1㎶),对应电压值=1㎶
W,dBW和dBm转换计算器在线工具
https://www.elecfans.com/tools/37.html
参考文献
https://rf.eefocus.com/article/id-dBexplaination
https://rf.eefocus.com/article/id-335458
https://www.analog.com/cn/analog-dialogue/articles/band-pass-response-in-active-filters.html
https://blog.csdn.net/Tang_Chuanlin/article/details/8794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