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大整理

生命体的物质基础

生命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水约占体重的70%
缺水2%产生脱水现象,有口渴感觉
缺水6%出现极度口渴,尿少,软弱无力以及体温升高
缺水10%生理活动紊乱
缺水15%昏迷甚至死亡
缺水 20% 生命活动终止
水的作用:良好的溶剂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运输物质保持体温恒定作为生物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绝大多数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成为自由水;其余称为结合水,约占全部水分的4.5%
结合水生物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生生物以及代谢旺盛的生物体内,含水量

无机盐

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含量很少,约占1%,但有重要作用

  • 参与组成体内的重要化合物
无机盐离子FeCaMg
作用合成血红蛋白构成骨骼,牙齿组成叶绿素分子
  • 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调节内环境稳定
无机盐离子K+K+,Na+HCO3-
作用糖类代谢运输维持细胞膜生物功能使血液的酸碱度稳定

生物体需要 适量 的无机盐
不然的话…

\Ca2+I-Zn2+
多了肌肉无力儿童:导致中毒贫血,免疫功能低下
少了肌肉抽搐地方性甲状腺肿生长发育不良认知能力缺陷,精神发育迟缓,行为障碍

生命体中的有机化合物

生命体中有机化合物主要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维生素
糖类,脂质,蛋白质可以给生命体提供能源
蛋白质和核酸生命物质

糖类
  • 定义:符合(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
  • 作用: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源,组成生物体结构基本原料
  • 分类:单糖,双糖多糖
    •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 双糖:乳糖蔗糖麦芽糖
    • 多糖:纤维素(组成细胞壁,使其具有韧性),糖原淀粉(都是难溶于水的)
    • 其它:糖脂(多糖脂质结合),糖蛋白(多糖蛋白质结合,是受体蛋白物质基础)
脂质
  • 脂肪
    • 化学元素:C,H,O
    • 作用:细胞最好的储能物质,1g脂肪氧化分解放出两倍于葡萄糖的能量,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缓冲外力
    • 组成:甘油(可转化为丙酮酸),脂肪酸(可转化为二碳化合物)
    • 分类: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只有单键,常温下凝固),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有双键,常温下液态)
  • 磷脂
    • 化学元素:C,H,O,N,P
    • 作用:组成生物膜骨架,是结构大分子
      组 成 组成
    磷脂
    亲水头部
    疏水尾部
    含氮碱基
    磷酸基团
    甘油
    脂肪酸
  • 胆固醇
    • 化学元素:C,H,O
    • 作用:运输到各组织细胞构成细胞膜,合成脂质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维生素D(其它的脂溶性维生素不是胆固醇!!!)
    • 细胞膜中胆固醇的作用:低温防止细胞膜凝固,细胞膜流动性太大时降低细胞膜流动性
蛋白质
  • 定义:由氨基酸为单体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 分类:必需氨基酸(8种,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得到),非必需氨基酸(12种,人体可以合成)
    通 式 \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quad通式
      H \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quad\ H  H
        ∣ \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quad\,\,\,|
           H 2 N − H − C O O H \qquad\qquad\qquad\qquad\quad\,\,\,\,\ H_2N - H - COOH  H2NHCOOH
        ∣ \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quad\,\,\,|
      R \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quad\ R  R
  • 氨基酸的连接:两个氨基酸间脱一分子水形成肽键(-CO-NH-)连成肽链,三个以上的氨基酸连成的肽链叫多肽
  • 蛋白质需要具有空间结构,发生折叠螺旋才能发挥功能
  • 作用:机体构造的主要成分,形成物质的原料提供能量
核酸
  • 定义: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脱氧核糖
核糖核酸
磷酸基团
含氮碱基
DNA
腺嘌呤A
RNA
鸟嘌呤G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尿嘧啶U
维生素
  • 定义:生物生长和代谢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 分类: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储存,随尿液排出体外),脂溶性维生素(可以在人体内储存)
缺少
缺少
缺少
缺少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维生素B族
维生素C
维生素PP
叶酸
夜盲症
佝偻病,骨质疏松
脚气病
坏血病

生命体的结构基础

细胞质
  •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里呈液态的部分,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ATP等
  • 细胞器
    具有特定功能结构

结构

细胞膜

又称质膜

  • 作用:维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部环境保护细胞物质交换信息交流
  • 化学成分:磷脂(骨架),蛋白质(前两个是主要),胆固醇,膜外侧有多糖
  • 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是骨架,蛋白质分子附着,贯穿,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糖蛋白是细胞识别外界信息的物质基础,且膜上有各种各样的受体,可接受不同的信息
  • 性质:半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细胞核
  • 作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增殖的调控中心
  • 组成:核膜核仁核基质染色质
    • 核膜(亚显微结构)
      两层膜(四层磷脂分子)构成,其上有许多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的孔道
    • 核仁(显微结构)
      核糖体形成有关
    • 核基质
      透明,含有蛋白质,酶,无机盐,水等营养物质,是细胞核内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 染色质(亚显微结构)
      可以用苏木精醋酸洋红龙胆紫碱性染料染上较深的颜色
      主要由蛋白质DNA组成
细胞壁

植物细胞细胞壁由纤维素果胶等物质组成(由纤维素酶果胶酶水解),而微生物的细胞壁由肽聚糖构成(由溶菌酶水解)
作用:维持细胞的形状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细胞器

存在于功能特征
核糖体所有细胞,线粒体,叶绿体合成蛋白质(多肽)的场所rRNA蛋白质构成,无膜包被
溶酶体动物细胞等消化进入细胞内的异物衰老无用的细胞器碎片含有溶菌酶蛋白水解酶,膜围成的小球体
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等有丝分裂染色体分离密切相关,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两个中心粒互相垂直排列而成,无膜包被
内质网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粗面内质网加工,运输蛋白质 光面内质网:和脂质代谢有关单层膜,将细胞分成许多小空间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物质的储存加工转运分泌数层扁平囊泡状结构组成,常与内质网密切联系
线粒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含有DNA,RNA半自主细胞器
叶绿体植物细胞和单细胞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场所双层膜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含有DNA,RNA半自主细胞器
液泡一些成熟的植物细胞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内水分平衡,积累和贮存养料及多种代谢产物单层膜,内含色素等

物质通过细胞膜方式

小分子
  • 被动运输
    扩散粒子,分子和微小颗粒浓度较高浓度较低区域运动。
    被动运输指物质从高浓度低浓度不耗能运输
    • 自由扩散
      物质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
      适用于脂溶性物质,O2,CO2小分子
    • 协助扩散
      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由其帮助穿越细胞膜
      溶于水无机离子有机小分子,如Na+,Cl-,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由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协助扩散运输速度饱和值
  • 主动运输(主要方式!!!)
    实例:细胞积累K+,排出Na+海藻细胞富集碘
    需要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蛋白
    逆浓度梯度输送特定分子和离子的运输方式叫主动运输
大分子

胞吞胞吐,需要消耗能量
适用于细菌,蛋白质或颗粒性物质

  • 胞吞: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包围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部
  • 胞吐:细胞内的小囊泡被运输到细胞膜内侧,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并且向细胞外张开,释放内含物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称为渗透
进行的细胞:动物细胞成熟的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中,细胞壁是全透性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合称为原生质层,看作是选择透过性膜,而细胞液(液泡内的液体)中溶质具有一定浓度
-----> 质壁分离实验(P39)(大家注意在尿素和硝酸钾中自动复原是因为尿素自由扩散以及细胞可以吸收K+

外界浓度和细胞液浓度关系外界>细胞液外界<细胞液
后果水分由细胞渗出,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水分渗入细胞,液泡逐渐变大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颤藻:原核生物 \quad\qquad\qquad\qquad\qquad\qquad 水棉:真核生物

  • 真核细胞
    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真核生物
  • 原核细胞
    没有由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只有拟核(拟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有肽聚糖构成的细胞壁(支原体没有!)

病毒

非细胞结构,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 主要成分:一种核酸蛋白质
  • 性质:寄生性,不寄生时,呈结晶状态而无法自主代谢
  • 分类: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不同,把它们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引起病毒性感冒狂犬病乙肝水痘腮腺炎脊髓灰质炎艾滋病

  •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RNA病毒)引起,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少数肝癌
    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为辅的综合措施
  •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病毒)引起,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HIV主要感染T淋巴细胞,导致被感染的细胞破裂,患者T淋巴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以至丧失,HIV患者通常死于并发症

病毒也可以造福人类
例如:烧伤治疗中,用噬菌体抑制绿脓杆菌感染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应用于转基因技术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
  • 合成反应:小分子形成大分子的化学反应
    如:单糖合成多糖核苷酸合成核酸氨基酸合成多肽链
    特例:形成ATP(是小分子)
  • 分解反应:分水解反应氧化分解反应
    • 水解反应: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化学反应,无能量变化
      如:淀粉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 氧化分解反应:放出氢离子(或是吸收氧离子)和能量的分解反应
      如: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两个丙酮酸
  • 定义: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生物大分子(特例:水的光解不需要酶)
  • 成分:绝大多数蛋白质,少数RNA
  • 性质:高效性专一性
    -高效性:催化效率高(催化效率称为酶的活性)
    -专一性:只能催化与活性部位完全契合的底物,即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反应
  • 命名:各种酶的来源 以及催化的底物命名
  • 起作用的条件:有些在细胞内,有些在细胞外(如: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还有些要与辅助因子结合才显示活性(往往是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又叫 辅酶)
  • 活性有关的因素:低温活性降低高温pH高pH低导致变性失活无法恢复。存在不同的最适温度最适pH
  • 应用:尿糖试纸加酶洗衣粉
ATP(腺苷三磷酸)
  • 作用: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名称ATPADPAMP
结构简式A-P~ P~PA-P~PA-P

~高能磷酸键

光合作用

研究

鲁宾和卡门利用 18O标记说明光合作用氧气来自于水
卡尔文利用 14C标记探明CO2转化为有机物的途径

叶绿体

一般呈椭圆球形,由双层膜包围,内含叶绿体基质类囊体重叠而成的基粒
类囊体结构使受光面积大大增加

叶绿体色素
  • 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 溶解性:溶于有机溶剂,使用无水乙醇提取
  • 分类
    • 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主要吸收红橙光蓝紫光
    • 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
      主要吸收蓝紫光
  • 作用:捕获光能,叶绿素a还能转化利用光能

平时叶绿素多于类胡萝卜素,叶片为绿色,但叶绿素比类胡萝卜素易被破坏,于是显现出类胡萝卜素颜色。

光合作用过程

总反应式为CO2+2H2O–>(CH2O)+H2O+O2
注意!光合作用既消耗水又生成水(光反应消耗水,暗反应产生水)

  • 光反应
    结合在类囊体膜上各种色素将吸收光能传递到叶绿素a上使其活化,释放出高能电子(e),经过类囊体膜的电子传递链NADP+(氧化辅酶II)
    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从水里夺取e,促使其光解e,H+,O2(释放)(水的光解)
    类囊体内积累的H+ 可经类囊体膜上ATP合成酶复合体穿膜进入基质,同时把能量传递给ADP,使ADPPi合成ATP
    吸收光能,光解水,释放O2并形成ATP和NADPH
    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 暗反应
    CO2五碳化合物酶的作用下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一部分C3NADPH和ATP作用下生成糖,另一部分在酶作用下还原成C5,再次参加CO2的固定
    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固定CO2,合成糖,以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糖中
    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是叶绿体吸收并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O2,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合作用产生的糖,一部分在叶绿体形成淀粉,大部分在细胞质基质形成蔗糖,还有一部分参与氨基酸,蛋白质,脂质等的合成

影响光合作用因素

光合作用受到光强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和无机盐离子光质光照时间等的制约
净光合速率存在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存在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饱和,保持恒定)

细胞呼吸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无氧环境则产生乙醇少量二氧化碳

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注意:三羧酸循环消耗水
三羧酸循环生成4个二氧化碳,丙酮酸转化为二碳化合物生成2个二氧化碳
生物体内能量缓慢释放 ,一部分ATP用于生命活动,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用于维持体温

  • 细胞质基质
    发生糖酵解葡萄糖的作用下首先变成相对活跃的葡萄糖,再脱氢形成两个三碳丙酮酸
    脱下的氢离子辅酶携带
  •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脱去二氧化碳成为二碳化合物(这一步不产生ATP!!)
    并参加三羧酸循环,放出CO2H+ 形成ATP
  • 线粒体内膜
    H+辅酶携带并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形成大量的ATP

第三部分形成的ATP最多

无氧呼吸

丙酮酸不进入线粒体,而是在细胞质基质形成乳酸or酒精+CO2

  • 形成乳酸
    • 化学反应方程式:C6H12O6–>2C3H6O3+能量
    • 例子:马铃薯块茎人体肌细胞
  • 形成酒精
    • 化学反应方程式:C6H12O6–>2C2H6O+2CO2+能量
    • 例子:植物根部细胞(烂根)

代谢

  • 糖类代谢
    • 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生成大量能量
    • 合成多糖物质
    • 转变成脂肪
      二碳化合物形成脂肪酸丙酮酸形成甘油
      甘油肝脏转变为葡萄糖后代谢,脂肪酸直接运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代谢
      -转变形成氨基酸
      肝脏进行转氨基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
  • 蛋白质代谢
    • 合成新的蛋白质
    • 脱氨基加入糖代谢
      全身各组织细胞进行脱氨基,氨基运输到肝脏被转化成尿素排出体外
  • 脂肪代谢
    • 甘油的代谢
      甘油肝脏中转变为丙酮酸后变为葡萄糖加入糖代谢
    • 脂肪酸的代谢
      脂肪酸先在线粒体基质中在作用下分解为二碳化合物后彻底氧化
    • 脂肪的生物合成和分解
      脂肪细胞和肝细胞中合成,有需要时逐步水解甘油和脂肪酸

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健康的基础!!!
合理指营养物质种类齐全摄入量和比例符合人体营养要求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微生物无机盐膳食纤维

糖酵解
丙酮酸
二碳化合物
三羧酸循环
线粒体内膜
ATP
蛋白质
氨基酸
氨基
脂肪
甘油
脂肪酸
葡萄糖

(经过李明轩亲证,这是生命全部内容,少了就狠狠的打(对同学要友善)找李明轩

这篇文档目前9484字

十五班的各位都考A+!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