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派(Raspberry Pi)是一款广受欢迎的单板计算机(SBC),由英国的Raspberry Pi基金会开发。它的初衷是为了促进计算机科学教育,但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和低廉的价格,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树莓派的历史、硬件规格、操作系统、应用领域及一些实际项目示例。
树莓派的历史
树莓派的开发始于2006年,由Eben Upton和他的团队在剑桥大学发起。他们希望通过这款低成本的计算机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2012年,第一代树莓派正式发布,自此以后,树莓派经历了多次升级和改进,推出了多个型号。
发布年份 | 型号 | 主要改进点 |
---|---|---|
2012 | Raspberry Pi 1 | 初代产品,使用ARM11处理器,256MB/512MB内存 |
2014 | Raspberry Pi B+ | 增加USB端口,改进电源管理,增强GPIO接口 |
2015 | Raspberry Pi 2 | 使用四核ARM Cortex-A7处理器,1GB内存 |
2016 | Raspberry Pi 3 | 集成Wi-Fi和蓝牙模块,提升处理器性能 |
2018 | Raspberry Pi 3 B+ | 提高网络速度,改进散热设计 |
2019 | Raspberry Pi 4 | 支持4K显示,USB 3.0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