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规划-Hybrid A*算法

一、算法简介:

       Hybrid A*算法仍然是一种图搜索算法。在A*算法中通常把实际物体当作一个点,不考虑物体的运动方向和物理结构的实际运动。Hybrid A*是2010年由斯坦福大学基于A*改进的算法,Hybrid A*规划的路径考虑了车辆的运动学约束,即满足了车辆的最大曲率约束。

图1. 基于图搜索的相关算法

      图左是非常经典的A*算法,在A*算法中每一个状态格都当作一个像素点,也就是机器人路径由每个方格中心的连线组成。图中心是Field D*算法,它相对A*和后面发展的几种算法来讲最大的区别是允许路径的落脚点在方格的四周。 图右是Hybrid A*算法,它允许路径选择的落脚点在状态方格里面,而且其中的连线用某种曲线代替。

1.1改进理由:

      在普通的A*算法中通常假设物体的前进方向有四个或者八个如图1.1,这将限制物体路径方向变化,也就是在朝目标点移动的时候物体转变的方向只能为π/4的倍数,从而导致路径为次优的,并对于大型复杂的机器结构来讲难以实现而且路径往往不是最优路径。

在图1.2中是由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组合成的等腰四边形,受于A*算法转向角的限制,路径规划往往是按照黄色线路来走。

图1.1 A*算法的前进方向                     图1.2 路径长度对比

图1.3  Field D*算法的路径优化的改进

 如图1.3, Field D*算法允许将路径的落脚点在状态格的周边,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路径,缺点是虽然考虑物体的转向限制,但也没有考虑实际中物体的转向角限制和物体转向所消耗的路径长度。

图1.4 Hybrid A*算法的路径优化的改进

 算法规划主要包括两步:第一步是落点的选择。第二步是两点之间连线的优化。

1.2Hybrid A*算法:

Hybrid A*算法的启发式包括两种: non-holonomic without-obstaclesholonomic with obstacles

 图1.2.1 paper内容描述

     前者考虑了车辆的运动约束,但不考虑障碍物,一般使用RS曲线(Reeds-Shepp曲线),Dubins曲线(Dubins曲线在路劲规划里和RS曲线差不多,只不过多了一个约束条件:汽车只能朝前开,不能后退);后者将车辆当成网格地图上面的点,但考虑了障碍物,再搜索上相当于直接照搬A*算法

1.3算法流程图

在算法流程上面还理解不太详细而且感觉网上资料也不太清楚和准确,这部分以后再补充。

阅读来源:[规划算法]Hybrid A *算法原理 - 剑本凡铁 - 博客园

paper: Practical Search Techniques in Path Planning for Autonomous Driving

Practical Search Techniques in Path Planning for Autonomous Driving (stanford.edu)

  • 3
    点赞
  • 2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C++实现A*算法的示例代码: ```c++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queue> #include <cmath>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 定义一个节点结构体 struct Node { int x, y; // 节点坐标 int g, h; // 路径长度g和启发函数估计值h bool operator < (const Node &rhs) const { return g + h > rhs.g + rhs.h; // 用于优先队列中的排序 } }; // 计算启发函数估计值,这里使用曼哈顿距离 int manhattan(int x1, int y1, int x2, int y2) { return abs(x1 - x2) + abs(y1 - y2); } // A*算法 vector<Node> astar(vector<vector<int>> &grid, Node start, Node end) { int n = grid.size(), m = grid[0].size(); vector<Node> path; // 定义状态数组,存储每个节点的状态信息 vector<vector<int>> state(n, vector<int>(m, 0)); state[start.x][start.y] = 1; // 定义优先队列,用于存储待扩展的节点 priority_queue<Node> q; q.push(start); // 定义前驱数组,用于记录每个节点的前驱节点 vector<vector<Node>> prev(n, vector<Node>(m)); // A*算法的主循环 while (!q.empty()) { auto curr = q.top(); q.pop(); // 如果当前节点为终点,退出循环 if (curr.x == end.x && curr.y == end.y) { path.push_back(curr); while (curr.x != start.x || curr.y != start.y) { path.push_back(prev[curr.x][curr.y]); curr = prev[curr.x][curr.y]; } reverse(path.begin(), path.end()); break; } // 扩展当前节点的相邻节点 vector<pair<int, int>> directions = {{-1, 0}, {0, -1}, {1, 0}, {0, 1}}; for (auto dir : directions) { int x = curr.x + dir.first, y = curr.y + dir.second; if (x < 0 || x >= n || y < 0 || y >= m || grid[x][y] == 1 || state[x][y] == 1) continue; int g = curr.g + 1; int h = manhattan(x, y, end.x, end.y); Node node = {x, y, g, h}; q.push(node); state[x][y] = 1; prev[x][y] = curr; } } return path; } // 测试 int main() { vector<vector<int>> grid = {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 Node start = {0, 0, 0, 0}; Node end = {3, 3, 0, 0}; vector<Node> path = astar(grid, start, end); for (auto node : path) { cout << "(" << node.x << ", " << node.y << ")" << endl; } return 0; } ``` 这里使用了一个Node结构体来表示每个节点的状态信息,使用了一个状态数组来记录每个节点是否已经被访问过,使用了一个优先队列来存储待扩展的节点,使用了一个前驱数组来记录每个节点的前驱节点。在A*算法的主循环中,每次从优先队列中取出估价函数值最小的节点进行扩展,如果找到了终点,则通过前驱数组回溯路径。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