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分区模型
C++程序在执行时,将内存大方向划分为4个区域:
代码区:
- 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由操作系统进行管理的。
全局区:
- 存放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以及常量。
栈区:
-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
堆区:
- 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由操作系统回收。
内存四区意义:
不同区域存放的数据,赋予不同的生命周期,给我们更大的灵活编程。
1.1 程序运行前
在程序编译后,生成了exe可执行程序,未执行该程序前分为两个区域:
代码区:
- 存放 CPU 执行的机器指令。
- 代码区是共享的,共享的目的是对于频繁被执行的程序,只需要在内存中有一份代码即可。
- 代码区是只读的,使其只读的原因是防止程序意外地修改了它的指令。
全局区:
- 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放在此。
- 全局区还包含了常量区,字符串常量和其他常量也存放在此。
- 该区域的数据在程序结束后由操作系统释放。
1.2 程序运行后
程序一旦开始执行,内存的栈区和堆区就会被动态地管理和使用,具体如下:
栈区(Stack Segment):
- 栈区是用于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信息的内存区域。
- 栈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是由编译器自动完成的,遵循后进先出(LIFO)的原则。
- 注意事项:
- 不要返回局部变量的地址,因为局部变量在函数调用结束后就会被销毁,其地址将变得无效。
- 栈区开辟的数据由编译器自动释放,因此程序员不需要手动管理栈内存。
- 栈的大小通常是有限的,如果函数调用太深或局部变量占用太多内存,可能会导致栈溢出。
堆区(Heap Segment):
- 堆区是程序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的区域,由程序员手动控制。
- 在C++中,通常使用
new
操作符在堆区开辟内存,使用delete
操作符来释放内存。 - 如果程序员没有释放堆内存,这部分内存将在程序结束时由操作系统回收,但在程序运行期间,这可能导致内存泄漏,即内存被分配后却不再使用且无法回收。
- 堆的大小受限于系统虚拟内存的限制,理论上比栈要大得多,但是过多的堆内存分配也可能导致性能问题或内存不足。
下面是示例代码 :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全局变量
int g_a = 10;
int g_b = 10;
const int c_g_a = 10;
const int c_g_b = 10;
int main() {
//全局区
//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常量
//创建普通局部变量
int a = 10;
int b = 10;
cout << "局部变量a的地址为: " << (int)&a << endl;
cout << "局部变量b的地址为: " << (int)&b << endl;
cout << "全局变量g_a的地址为:" << (int)&g_a << endl;
cout << "全局变量g_b的地址为:" << (int)&g_b << endl;
// 静态变量 在普通变量前面加static,属于静态变量
static int s_a = 10;
static int s_b = 10;
cout << "静态变量s_a的地址为:" << (int)&s_a << endl;
cout << "静态变量s_b的地址为:" << (int)&s_a << endl;
//常量
//字符串常量
cout << "字符串常量的地址为: " << (int)&"hello world" << endl;
//const修饰的变量
//const修饰的全局变量, const修饰的局部变量
cout << "全局常量 c_g_a的地址为: " << (int)&c_g_a << endl;
cout << "全局常量 c_g_b的地址为: " << (int)&c_g_b << endl;
const int c_l_a = 10;// c - const g - global l - local
const int c_l_b = 10;
cout << "局部常量 c_l_a的地址为: " << (int)&c_l_a << endl;
cout << "局部常量 c_l_b的地址为: " << (int)&c_l_b << endl;
system("pause");
}
代码运行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 局部变量、常量距离比较近,全局变量、常量、静态变量距离较近,可以看出局部修饰的量与全局修饰的量在不同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