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之DMA转运学习,附代码

DMA简介:

注:如果DMA进行的是存储器到存储器的数据转运,比如我们想把Flash里的数据转运到SRAM里去,那就需要软件触发了,使用软件触发之后,DMA就会一股脑地把这批数据,以最快的速度全部转运完成。

如果DMA进行的是外设(比如ADC采集的数据)到SRAM存储器的数据转运,就不能一股脑的运转了,因为外设的数据是有一定的时机的,所以这时我们需要用硬件触发,比如转运ADC的数据,那就得ADC每个通道AD转换完成后,硬件触发一次DMA之后DMA再再ADC序列中进行转运。

所以存储器到存储器的数据转运,我们一般使用软件触发,外设到存储器的数据转运,我们一般使用对应外设硬件触发。

注:上面写的是特定的硬件触发,是因为每个DMA的通道,它的硬件触发源是不一样的,你要使用某个外设的硬件触发源,就得使用它连接的那个通道,而不能任意选择通道。

 存储器映像

 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一般会合在一起,叫做CPU,所以计算机的核心关键部分是CPU和存储器
存储器又有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存储器的内容,另一个就是存储器的地址,
在上面的表里存储器分为两大类,ROM和RAM,ROM是只读存储器,是一种非易失性、掉电不丢失的存储器,RAM就是随机存储器,是一种易失性、掉电丢失的存储器
其中ROM分为三块,第一块是程序存储器Flash,也就是主闪存,存储C语言编译后的程序代码,如果以后在软件里看到,某个数据的地址是0800开头的,那你就可以确定,它是属于主闪存的数据,系统存储器和选项字节在ROM的最后,具体用途见表的右侧
RAM也分为三块,首先是运行内存SRAM,用途是存储运行过程中的临时变量,也就是我们在程序中定义变量、数组、结构体的地方,然后RAM区剩下的还有外设寄存器,用途是存储各个外设的配置参数,也就是我们初始化各个外设,最终所读写的东西,其实,外设寄存器也是存储器的一种,他的存储介质其实也是SRAM,只不过习惯把运行内存叫SRAM,而外设寄存器一般叫寄存器,最后的是内核外设寄存器,,用途是存储内核各个外设的配置参数,内部参数就是NVIC和SysTick,因为内核外设和其他外设不是一个厂家设计的,所以地址就被分开了。

 注:在STM32中,所有的存储器都被安排到了0X00000000到0XFFFFFFFF,所以寻址范围是32位,最大可以支持4GB容量的存储器,而我们STM32的存储器都是KB级别所以这个4GB的寻址空间,会有大量的地址都是空的,在上图中,灰色的是Reserved区域,也就是保留区,没有使用到
 

DMA详细介绍

DMA框图如下:

 图解:

左上角这里是Cortex-M3内核,里面包含了CPU和内核外设NVIC和SysTick等等,剩下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看做存储器,所以总共就是存储器和CPU两个东西,Flash是主闪存,SRAM是运行内存,各个外设都可以看成是寄存器,也是一种SRAM存储器。
寄存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器,一方面,CPU可以对寄存器进行读写,就像读写运行内存一样,另一方面, 寄存器每一位的背后都连接了一根线,这些线可以用于控制外设电路状态,比如置引脚的高低电平、导通和断开开关、切换数据选择器或者多位结合起来当做计数器、数据选择器等等
为了让CPU高效有条理地访问存储器,这里设计了一个总线矩阵,总线矩阵的左端是主动单元,也就是拥有存储器的访问权,右边这些是被动单元只能被左边的主动单元读写,主动单元这里,内核有DCode和系统总线,可以访问右边的存储器,其中DCode总线是专门访问Flash的,系统是访问其他东西的,另外,由于DMA要转运数据,所以DMA也必须要有访问的主动权
这里DMA1有一条总线,DMA2也有一条总线,DMA1有七个通道,DMA2有五个通道,各个通道可以分别设置它们转运数据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这样它们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DMA里有一个仲裁器,虽然多个通道可以独立转运数据,但是最终DMA总线只有一条,所以所有通道都只能分时复用这一条DAM总线,如果产生了冲突,那么将由仲裁器根据通道的优先级来决定谁先用,谁后用
另外在总线矩阵里也有一个仲裁器,如果DMA和CPU都要访问同一个目标,那么DMA就会暂停CPU的访问,以防止冲突,不过总线仲裁器,任然会保持CPU得到一半的总线带宽,使CPU也能正常工作,这就是仲裁器的作用
下面是AHB从设备,也就是DMA自身的寄存器,因为DMA作为一个外设,它自己也会有相应的配置寄存器,这里连接到了总线右边的AHB总线上,所以DMA既是总线矩阵的主动单元,可以读写各种存储器,也是AHB总线上的被动单元,CPU通过下面这条线路即可对DMA进行配置。

DMA请求含义:DMA请求就是DMA的硬件触发源,比如ADC转换完成,串口接收到数据,需要触发DMA转运数据的时候,就会通过DMA请求这条线路,向DMA发出硬件触发信号,之后DMA就可以执行数据转运到其它地方的工作了。
 注:1、CPU或者DMA直接访问Flash的话,是只可以读不可以写的

        2、SRAM是运行内存,可以任意读写没有问题

        3、外设寄存器要看参考手册里的描述,有的寄存器是只读的,有的寄存器是只写的,不过我们主要用的是数据寄存器,数据寄存器都是可以正常读写的
 

DMA工作时的大致框图

 图解:

DMA的数据转运可以是从外设到存储器,也可以从存储器到外设,具体是向左还是向右,有一个方向的参数,可以进行控制,另外还有一种转运方式,就是存储器到存储器,比如Flash到SRAM或者SRAM到SRAM,这两种方式,由于Flash是只读的,所以DMA不可以进行SRAM到Flash或者Flash到Flash的转运操作
外设和存储器两个站点都有三个参数,第一个是起始地址,有外设端的起始地址,和存储器端的起始地址,这两个参数决定了数据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第二个参数是数据宽度,这个参数的作用是指定一次转运要按多大的数据宽度来进行,它可以选择字节Byte、半字HalfWorld和字World,字节就是8位(uint8_t),半字是16位(uint16_t),字是32位(uint32_t),第三个参数是地址是否自增,这个参数的作用是指定一次转运完成后,下一次转运,是不是要把地址移动到下一个位置去,这就相当于指针,p++,比如ADC扫描模式,用DMA进行数据转运,外设地址是ADC_DR寄存器,寄存器这边,显然地址是不用自增的,如果自增,那下一次转运就跑到别的寄存器那里去了,而存储器这边,地址就需要自增,每转运一个数据,就往后移一下,要不然就把上次的覆盖掉了
下面的传输计数器,是用来指定总共需要转运几次的,这个传输计数器是一个自减计数器,比如你给他写一个5,那DMA就只能进行5次数据转运,转运过程中,每转运一次,计数器的数都会减一,当计数器减到0之后,DMA就不会再进行数据转运了,另外在减到0之后之前自增的地址,也会恢复到起始地址的位置,以方便DMA开始新一轮的转运
在传输计数器的右边,有一个自动重装器,传输计数器减到0之后,是否要自动恢复到最初的值,比如传输计数器给5,如果不使用自动重装器,那转运5次之后,DMA结束转运,如果使用主动重装器,在传输计数器减到0之后,就会立即重装到初始值5,即不重装,就是单次模式,重装就是循环模式
触发,就是决定DMA需要在什么时候进行转运,触发源有软件触发和硬件触发,决定选择哪个是由M2M(Memory to Memory)决定,当我们给M2M位1时,DMA就会选择软件触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软件触发并不是调用函数一次触发一次,而是不断的触发DMA争取早日把计数器清零,可以理解为连续触发,所以软件触发和循环模式不能同时使用)
存储器到存储器的数据转运,M2M置1,软件触发
外设到存储器的数据转运,M2M置0,硬件触发
DMA_Cmd,使能DMA,DMA开始转运
 

1.单次传输和循环传输:在DMA中源地址中的数据传输之后,如果要关闭DMA再打开才能继续传输。在如果传输玩后自动开始下一次传输,就是循环传输。
2.触发选择:软件触发(连续触发)是尽快完成数据转运,适用于存储器到存储器(此时不应使用循环传输)。硬件出发适用于外设。

  • DMA转运的条件:

  1. 开关控制,DMA_Cmd必须使能
  2. 传输计数器必须大于0
  3. 触发源,必须有触发信号,硬件触发或者软件触发

重点:触发一次,转运一次,传输计数器自减一次,当传输计数器等于0,且没有自动重装(也就是没开启循环模式)时,这是无论是否触发,DMA都不会再转运了,这时就需要DMA_Cmd给DISABE,关闭DMA,再为传输计数器写一个大于0的数,再DMA_Cmd给ENABLE,开启DMA(必须先关闭DMA,再写入传输计数器),相当于重新开启DMA运作。
 

DMA的外设请求:

 图解:

上图中的数据选择器的EN位并不是选择哪一路数据的选择位,而是决定这个通道(数据选择器)要不要工作,EN=0,数据选择器不工作,EN=1,数据选择器工作
软件触发后面跟个M2M位的意思是M2M为1时,软件触发
每个通道的硬件触发源不同,要根据相对应的触发源来选择通道
软件触发都一样,选择哪个都行
DMA触发源的选择是由这个外设是否开启了DMA输出来决定的,比如你要使用ADC1,那会有个库函数叫ADC_DMACmd,必须使用这个库函数开启ADC1这一路的输出,才有效
 

DMA数据转运的数据宽度及对齐

 图解:

上表的大概意思收发数据位数相同,则正常转运,如果把大的数据转到小的里去,高位就会舍弃掉,如果把小的数据转到大的里面去,高位就会补0。

 实例介绍

配置过程:
1.开启DMA的时钟
2.初始化DMA(大部分项都义如其名,需要理解的有以下三个:
① DMA_Mode:传输模式,一次传输或循环传输,决定了传输计数器是否自动重装,即是否传输完后手动写传输寄存器。
② DMA_BufferSize:缓冲区大小,即传输计数器的值,每次传输几个数据
③DMA_M2M:是不是存储器到存储器,即硬件触发还是软件触发。存储器到存储器传输不能使用循环模式。
3.开启外设的DMA(如ADC_DMACmd),开启触发信号的输出
4.如需要,开启DMA的中断(DMA_ITConfig). 之前要在NVIC里配置相应的通道,编写中断服务函数
5.DMA_Cmd(); 使能DMA开始转运
6.用DMA_GetFlagStatus判断是否传输完成,记得手动清除标志位。
6.当使用单次传输,如果传输结束后需要再次传输,需要先失能DMA后写传输计数器DMA_SetCurrDataCounter再使能DMA;如果使用循环传输则不需要这句话

1:数据从SRAM通过DMA转运到SRAM 

任务:将SRAM里的数组DataA,转运到另一个数组DateB

地址如图,宽度一致,传输计数器填7,不需要自动重装(也就是不需要循环),触发选择选软件触发

注:这里是复制转运,相当于把DateA的数据复制给DateB的位置

 一些库函数介绍:DMA库函数

//恢复缺省配置
void DMA_DeInit(DMA_Channel_TypeDef* DMAy_Channelx);
 
//DMA初始化
void DMA_Init(DMA_Channel_TypeDef* DMAy_Channelx, 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
 
//结构体初始化
void DMA_StructInit(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
 
//使能
void DMA_Cmd(DMA_Channel_TypeDef* DMAy_Channelx,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中断输出使能
void DMA_ITConfig(DMA_Channel_TypeDef* DMAy_Channelx, uint32_t DMA_IT, 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DMA设置当前计数器,,就是给传输计数器写数据的
void DMA_SetCurrDataCounter(DMA_Channel_TypeDef* DMAy_Channelx, uint16_t DataNumber); 
 
//DMA获取当前数据寄存器,即返回传输计数器的值
uint16_t DMA_GetCurrDataCounter(DMA_Channel_TypeDef* DMAy_Channelx);
 
//获取标志位状态
FlagStatus DMA_GetFlagStatus(uint32_t DMAy_FLAG);
 
//清除标志位
void DMA_ClearFlag(uint32_t DMAy_FLAG);
 
//获取中断状态
ITStatus DMA_GetITStatus(uint32_t DMAy_IT);
 
//清除中断挂起位
void DMA_ClearITPendingBit(uint32_t DMAy_IT);
 

MyDMA.c  :代码均有注释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uint16_t MyDMA_Size;

void MyDMA_Init(uint32_t AddrA, uint32_t AddrB, uint16_t Size)
{
	MyDMA_Size = Size;
	
	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DMA1, ENABLE);
	
	//DMA配置初始化
	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ure;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 = AddrA;  // Peripheral:外设。 外设地址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Byte;  //原地址按照一个字节8位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Enable;  //外设地址是否递增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aseAddr = AddrB;  //内存地址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DataSize = DMA_MemoryDataSize_Byte;  目标地址的数据宽度按照一个字节8位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nable;  地址是否递增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SRC;  //指定外设是源还是目标。destination:目的地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 = Size;  //传输计数器大小
	DMA_InitStructure.DMA_Mode = DMA_Mode_Normal;  //标准模式和循环模式两种
	DMA_InitStructure.DMA_M2M = DMA_M2M_Enable;  //M2M:内存到内存的意思
	DMA_InitStructure.DMA_Priority = DMA_Priority_Medium;  //指定软件触发的优先级
	DMA_Init(DMA1_Channel1, &DMA_InitStructure);
	
	DMA_Cmd(DMA1_Channel1, DISABLE);  //模块启动失能
}

void MyDMA_Transfer(void)
{
	DMA_Cmd(DMA1_Channel1, DISABLE);  //模块启动失能
	DMA_SetCurrDataCounter(DMA1_Channel1, MyDMA_Size);  //设置传输中的数据单元数:DMA_BufferSize = Size;
	DMA_Cmd(DMA1_Channel1, ENABLE);//DMA1通道1模块启动使能
	
	while (DMA_GetFlagStatus(DMA1_FLAG_TC1) == RESET);  //DMA1_FLAG_TC1 : DMA1通道1传输完成标志。
	DMA_ClearFlag(DMA1_FLAG_TC1);  //手动清除标志位
}

main.c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include "Delay.h"
#include "OLED.h"
#include "MyDMA.h"

uint8_t DataA[] = {0x01, 0x02, 0x03, 0x04};
uint8_t DataB[] = {0, 0, 0, 0};

int main(void)
{
	OLED_Init();
	
	MyDMA_Init((uint32_t)DataA, (uint32_t)DataB, 4);
	
	OLED_ShowString(1, 1, "DataA");
	OLED_ShowString(3, 1, "DataB");
	OLED_ShowHexNum(1, 8, (uint32_t)DataA, 8);  //DataA的地址
	OLED_ShowHexNum(3, 8, (uint32_t)DataB, 8);  //DataB的地址
		
	while (1)
	{
		DataA[0] ++;
		DataA[1] ++;
		DataA[2] ++;
		DataA[3] ++;
		
		OLED_ShowHexNum(2, 1, DataA[0], 2);
		OLED_ShowHexNum(2, 4, DataA[1], 2);
		OLED_ShowHexNum(2, 7, DataA[2], 2);
		OLED_ShowHexNum(2, 10, DataA[3], 2);
		OLED_ShowHexNum(4, 1, DataB[0], 2);
		OLED_ShowHexNum(4, 4, DataB[1], 2);
		OLED_ShowHexNum(4, 7, DataB[2], 2);
		OLED_ShowHexNum(4, 10, DataB[3], 2);
		
		Delay_ms(1000);
		
		MyDMA_Transfer();
		
		OLED_ShowHexNum(2, 1, DataA[0], 2);
		OLED_ShowHexNum(2, 4, DataA[1], 2);
		OLED_ShowHexNum(2, 7, DataA[2], 2);
		OLED_ShowHexNum(2, 10, DataA[3], 2);
		OLED_ShowHexNum(4, 1, DataB[0], 2);
		OLED_ShowHexNum(4, 4, DataB[1], 2);
		OLED_ShowHexNum(4, 7, DataB[2], 2);
		OLED_ShowHexNum(4, 10, DataB[3], 2);

		Delay_ms(1000);
	}
}

 注:如果是硬件触发,不要忘记在相对应的外设里调用XXX——DMA_Cmd,开启一下触发信号输出,如果你需要DMA的中断,那就调用DMA_ITConfig,再在NVIC里配置相应的中断通道,写中断函数即可

ADC扫描模式+DMA

了解概念:
1.规则序列,有16个位置的菜单;注入序列:有4个位置的菜单。只有在规则序列存在的情况下才有注入序列,在规则序列转换的时候,注入序列有打断的权力,只有当注入序列转换完后规则序列才能继续。
2.ADC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单ADC,另一种是同时使用两个ADC,两个ADC一起工作,对同一个引脚交叉采样。
3.单次转换和连续转换。对于规则菜单和注入菜单,单次转换后只出个EOC标志位,需要手动触发才能继续转换。对于连续转换,每次菜单转换完后都会自己触发下一轮转换,一般都用连续转换。
4.是否扫描。非扫描模式下规则序列和注入序列中都是只有1个位置安排上了通道,也就是说转换的时候没有用到菜单。扫描模式下菜单里会填上很多通道,每次转换开始后挨个转换。

配置过程:
1.打开GPIO和ADC时钟
2.初始化GPIO
3.初始化ADC,注意以下两个选项:
①ADC_ContinuousConvMode:单次还是连续转换
②ADC_ScanConvMode:单个通道还是扫描菜单里的多个通道
4.设置ADC菜单里各个位置上的通道号及采样时间
5.如有需要,ADC_ITConfig配置中断,配置NVIC,编写中断服务函数
6.ADC_Cmd开启ADC
7.初始化ADC校准寄存器,等待校准寄存器初始化完成,ADC开始校准,等待校准完成。
8.ADC_SoftwareStartConvCmd软件触发ADC(单次转换每次调用,连续转换调用一次)或者硬件触发ADC(一般是用TIM触发ADC,也可以用外部引脚)

 外设地址填ADC_DR
存储器的地址可以在SRAM中定义一个数组ADValue,然后把ADValue(数组名字本身是数组的首地址)当做存储器的地址
数据宽度都是16位的半字传输
外设地址不自增,存储器地址自增
方向是外设站点到存储器站点
计数七次
ADC如果单次扫描,不自动重装,如果ADC是扫描模式,那ADC就可以使用自动重装
DMA的触发要选择ADC的硬件触发  
 

 AD.c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uint16_t AD_Value[4];

void AD_Init(void)
{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DC1, ENABL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DMA1, ENABLE);
	
	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6);  //12MHZ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IN;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0 | GPIO_Pin_1 | GPIO_Pin_2 | GPIO_Pin_3;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多通道采集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0, 1, ADC_SampleTime_55Cycles5);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1, 2, ADC_SampleTime_55Cycles5);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2, 3, ADC_SampleTime_55Cycles5);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3, 4, ADC_SampleTime_55Cycles5);
		
	ADC_InitTypeDef ADC_InitStructure;
	ADC_InitStructure.ADC_Mode = ADC_Mode_Independent;
	ADC_InitStructure.ADC_DataAlign = ADC_DataAlign_Right;
	ADC_InitStructure.ADC_ExternalTrigConv = ADC_ExternalTrigConv_None;
	ADC_InitStructure.ADC_ContinuousConvMode = ENABLE;  //连续采集模式
	ADC_InitStructure.ADC_ScanConvMode = ENABLE;  //扫描模式
	ADC_InitStructure.ADC_NbrOfChannel = 4;
	ADC_Init(ADC1, &ADC_InitStructure);
	
	//DMA模块配置
	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ure;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 = (uint32_t)&ADC1->DR;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HalfWord;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aseAddr = (uint32_t)AD_Value;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DataSize = DMA_MemoryDataSize_HalfWord;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nable;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SRC;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 = 4;
	DMA_InitStructure.DMA_Mode = DMA_Mode_Circular;  //循环模式
	DMA_InitStructure.DMA_M2M = DMA_M2M_Disable;  //硬件触发
	DMA_InitStructure.DMA_Priority = DMA_Priority_Medium;
	DMA_Init(DMA1_Channel1, &DMA_InitStructure);
	
	DMA_Cmd(DMA1_Channel1, ENABLE);
	ADC_DMACmd(ADC1, ENABLE);  //打通ADC和DMA的连接  启用或禁用指定的ADC DMA请求。
	ADC_Cmd(ADC1, ENABLE);
	
	//ADC校准模块
	ADC_ResetCalibration(ADC1);
	while (ADC_GetResetCalibrationStatus(ADC1) == SET);
	ADC_StartCalibration(ADC1);
	while (ADC_GetCalibrationStatus(ADC1) == SET);
	
	//ADC软件触发
	ADC_SoftwareStartConvCmd(ADC1, ENABLE);
}

main.c

#include "stm32f10x.h"                  // Device header
#include "Delay.h"
#include "OLED.h"
#include "AD.h"

int main(void)
{
	OLED_Init();
	AD_Init();
	
	OLED_ShowString(1, 1, "AD0:");
	OLED_ShowString(2, 1, "AD1:");
	OLED_ShowString(3, 1, "AD2:");
	OLED_ShowString(4, 1, "AD3:");
	
	while (1)
	{
		OLED_ShowNum(1, 5, AD_Value[0], 4);
		OLED_ShowNum(2, 5, AD_Value[1], 4);
		OLED_ShowNum(3, 5, AD_Value[2], 4);
		OLED_ShowNum(4, 5, AD_Value[3], 4);
		
		Delay_ms(100);
	}
}

  • 3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 STM32F4 DMA 数据传输的代码示例: ``` #include "stm32f4xx.h" #define BUFFER_SIZE 1024 uint32_t src_buffer[BUFFER_SIZE]; uint32_t dst_buffer[BUFFER_SIZE]; void init_DMA(void) { DMA_InitTypeDef dma_init; RCC_AHB1PeriphClockCmd(RCC_AHB1Periph_DMA2, ENABLE); DMA_StructInit(&dma_init); dma_init.DMA_Channel = DMA_Channel_0; dma_init.DMA_PeripheralBaseAddr = (uint32_t)src_buffer; dma_init.DMA_Memory0BaseAddr = (uint32_t)dst_buffer; dma_init.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ToMemory; dma_init.DMA_BufferSize = BUFFER_SIZE; dma_init.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Enable; dma_init.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Enable; dma_init.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Word; dma_init.DMA_MemoryDataSize = DMA_MemoryDataSize_Word; dma_init.DMA_Mode = DMA_Mode_Normal; dma_init.DMA_Priority = DMA_Priority_High; dma_init.DMA_FIFOMode = DMA_FIFOMode_Enable; dma_init.DMA_FIFOThreshold = DMA_FIFOThreshold_Full; dma_init.DMA_MemoryBurst = DMA_MemoryBurst_Single; dma_init.DMA_PeripheralBurst = DMA_PeripheralBurst_Single; DMA_Init(DMA2_Stream0, &dma_init); } int main(void) { init_DMA(); // 启动 DMA 传输 DMA_Cmd(DMA2_Stream0, ENABLE); while (1) { // 循环等待 DMA 传输完成 while (DMA_GetFlagStatus(DMA2_Stream0, DMA_FLAG_TCIF0) == RESET) {} DMA_ClearFlag(DMA2_Stream0, DMA_FLAG_TCIF0); // 处理数据 for (int i = 0; i < BUFFER_SIZE; i++) { // ... } // 重新启动 DMA 传输 DMA_Cmd(DMA2_Stream0, ENABLE); } } ``` 在这个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两个缓冲区 `src_buffer` 和 `dst_buffer`,它们的大小均为 `BUFFER_SIZE`。然后我们在 `init_DMA()` 函数中初始化了 DMA 控制器,并将 `src_buffer` 的地址作为外设地址,`dst_buffer` 的地址作为内存地址,设置了数据传输方向为外设到内存,以及传输数据的大小和增量等参数。 在 `main()` 函数中,我们启动了 DMA 的传输,并在一个无限循环中等待 DMA 的传输完成。一旦传输完成,我们处理数据,并再次启动 DMA 的传输。在这个无限循环中,DMA 将会不断地传输数据,直到程序结束。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