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通过学习DC-DC模块设计,总结-提炼-学习DC-DC的一些性能指标
以三个市面上常用的开关电源模块为例,主要是做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B站UP主:工科男孙老师
学习DC-DC模块的性能衡量指标
主要看以下指标
①价格
②输出精度
③输出纹波
④温升
⑤效率
⑥其他指标
一、价格第一
在提倡降本增效的时代,我们要追求性价比,便宜的一定差吗?贵的一定好吗?不一定哦
这三款都是降压模块,支持宽电压输入,前两款价格差不多,TPS5430是最贵的,对于成本控制来说,并不友好
二、输出精度
① 输出精度:即输出电压的准确度
测试方法:电压表测量
测试项:空载和满载的输出,即输出电压为0和3A时的输出(一般是用电子负载配合进行测试)
可以看出,输出精度都在1%以内,都是满足要求的
三、输出纹波
② 输出纹波:即输出电压的平稳度,对于任何电源,输出当然是越稳越好
对于很多小系统,比如单片机最小系统,FPGA最小系统,对纹波都是有相当高的要求的,纹波当然是越小越好了
测试方法:示波器测量,最好使用接地环,测量输出滤波电容两端,开20M带宽,交流耦合,20M带宽的作用是抑制高频噪声,提高信噪比,交流耦合的目的是我们需要测量输出电压浮动的上下压差,直接看5V波形是看不出来的
测试项:一般是测试轻载,半载和满载的输出,即输出电压为0.2A,2A和3A时的输出(一般是用电子负载配合进行测试),用示波器进行测量
前两个便宜货显然是有问题的,正常来说,不管输出电流多少,只要在芯片规定的范围内,输出电压的纹波偏差都不应该偏差太大,如何设计不当,重载的时候纹波是会变的非常大的,
导致系统的噪声变大,信噪比降低,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让DCDC一直在重载情况下工作,做冗余设计,比如说你3A的电流需求,开关电源至少要6~8A的额定电流
四、动态响应度
③ 动态响应度:现实世界负载是动态变化的,比如说接了一个电机或者灯泡,当电机或者灯泡突然打开的时候,可能会让输出电压不稳定
测试方法:示波器测量,开交流
测试项:电子负载,模拟一个周期行的动态负载,即产生一个周期性电流
图中的下方的尖刺电流就是电流突然增大,引起的输出电压下降
上方的尖刺是电流突然减小,引起的输出电压上升
而在官方手册中,测试结果是100mV都不到,现实很骨感,,大概率是设计上些有差异
对于一般的应用场景100mV已经是相当优秀了,对于高要求的,对于芯片选型和设计要求那就更高了。
五、温升
④ 温升测试:不同的电流损耗不一样,温度肯定不一样,温度肯定越低越好
测试方法:热成像仪测量,记录温度数据
测试项:测量1A,2A,3A
不加散热器,不建议在2A以上工作,2A的时候已经在危险的边缘试探了3A已经不能长时间工作了,否则就加散热器,不然会触发芯片的过热保护
,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不要让芯片工作在满载的情况,至少要留有50%余量
六、效率
⑤ 效率:效率是衡量DC-DC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肯定会有损耗的
计算公式也很简单
效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压输出电流)*100%
效率并不是一个恒定值,一般芯片手册也会给出,如下图所示,会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加而减小,其实也很好理解,电流大了之后,发热多了,能量都已热量的形式损耗出去了
,所以又回到了冗余设计,我们需要1A的电流,那么我们就按照3A来设计,高效,对于发热,纹波,和损耗都比较小
⑥ 其他指标:
. 保护功能
• 过压保护(OVP):输入或输出电压超限时自动关断。
• 过流保护(OCP):输出短路或过载时限制电流或关断。
• 过温保护(OTP):温度过高时降低功率或停机。
• 反接保护:防止输入电源反接损坏模块。
隔离特性(适用于隔离型DC-DC模块)
• 隔离电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耐压能力(如1500VDC)。
• 隔离电容:输入与输出间的寄生电容(影响EMI)。
• 共模噪声抑制:抑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共模干扰。
尺寸、重量与封装
• 物理尺寸:模块的体积(如20mm×15mm×5mm)。
• 封装形式:开放式、灌胶封装、表贴(SMD)等。
• 重量:适用于航空航天等对重量敏感的场景。
控制方式
• 控制信号:如使能(EN)、电源良好(PG)、同步(SYNC)等。
• 调压方式:固定电压、电阻分压调节、PWM调压等。
• 工作模式:PWM(脉宽调制)、PFM(脉冲频率调制)或二者混合。
可靠性与寿命
•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如10万小时。
• 寿命预测:受电解电容老化、热循环等因素影响。
• 环境耐受性:如抗振动、防潮、防尘等。
其他指标
• EMC兼容性:满足电磁兼容标准(如CISPR 32)。
• 成本:模块价格与性价比。
• 散热设计:是否需要额外散热器或风冷。
·总结
选择DC-DC模块时,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如工业、汽车、医疗)权衡指标优先级。例如:
• 高可靠性场景(如汽车电子):关注温度范围、隔离能力和MTBF。
• 便携设备:优先考虑效率、尺寸和轻量化。
• 精密仪器:强调低纹波、低噪声和高调整率。
通过数据手册和实测验证关键参数,可确保模块在系统中稳定运行。
参考文档:[DCDC模块的测评]
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