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线性系统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频域综合分析方法;
  2、掌握运用Matlab软件分析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频域特性;
  3、通过对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综合分析,加深对信号频谱、系统函数、系统频率特性、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等概念的理解,了解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特性、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及其结果分析

(一)基础部分

  (1)设计一个2阶或3阶连续时间系统,分别用不同的实现结构(直接、级联、并联)实现所设计的系统,给出系统的S域模拟框图和信号流图,并运用Matlab软件对系统的时域、频域特性进行分析。
答:假设3阶连续时间系统为 H ( s ) = s + 1 s 3 + 5 s 2 + 6 s = s + 1 s ( s + 2 ) ( s + 3 ) H(s)=\frac{s+1}{s^3+5s^2+6s}=\frac{s+1}{s(s+2)(s+3)} H(s)=s3+5s2+6ss+1=s(s+2)(s+3)s+1
S域模拟框图和信号流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用Matlab软件对系统的时域特性进行分析:

>>syms s;
Hs=(s+1)/(s^3+5*s^2+6*s);
ht=ilaplace(Hs)
ezplot(ht,[0:0.01:20]);
title('时域波形
');xlabel('t');ylabel('h(t)');
ht =
exp(-2*t)/2 - (2*exp(-3*t))/3 + 1/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用Matlab软件对系统的频域特性进行分析。

>> T=0.02;
t=0:T:10;                                  
ht=exp(-2*t)/2 - (2*exp(-3*t))/3 + 1/6;
W1=pi/T;                                 
N=200;                                      
k=-N:N;
W=k*W1/(2*N+1);                             
Hjw=ht*exp(-j*t'*W);                          
subplot(2,1,1)
plot(W/2/pi,abs(Hjw));
xlabel('f(Hz)');ylabel('幅度');
title('幅度频谱');
subplot(2,1,2)
plot(W/2/pi,angle(Hjw)/pi*180)
xlabel('f(Hz)');ylabel('相角(度)');
title('相位频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分析:设计的3阶连续时间系统 H ( s ) = ( s + 1 ) / ( s 3 + 5 s 2 + 6 s ) H(s)=(s+1)/(s^3+5s^2+6s) H(s)=(s+1)/(s3+5s2+6s)的时域波形和幅度频谱如上图所示。其中从时域波形上来看,随着时间的增大,h(t)会逐渐的趋于1/6。而它的幅度频谱只在频率分量0附件有一个类似于冲激函数的幅度。

(2)改变上述系统的参数,观察并分析系统的各种响应特性,观察并分析系统的零、极点的变化情况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方案一:上述的三阶系统 H ( s ) = s + 1 s 3 + 5 s 2 + 6 s = s + 1 s ( s + 2 ) ( s + 3 ) H(s)=\frac{s+1}{s^3+5s^2+6s}=\frac{s+1}{s(s+2)(s+3)} H(s)=s3+5s2+6ss+1=s(s+2)(s+3)s+1

>>figure(1)
a=[1,5,6,0];
b=[1,1];
lxljdt(a,b);
figure(2)
[H,w]=freqs(b,a);
subplot(2,1,1)
plot(w,abs(H));
title('幅频响应');
subplot(2,1,2)
plot(w,angle(H))
title('相频响应');
figure(3)
step(b,a);
title('阶跃响应');
figure(4)
impulse(b,a);
title('冲激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分析:从H(s)的零极点图中可以看出来,它的两个极点位于左半平面,一个极点正好位于虚轴上,这个系统是稳定的。

方案二:改变系统参数为 H ( s ) = s + 1 s 3 − s 2 − 6 s = s + 1 s ( s + 2 ) ( s − 3 ) H(s)=\frac{s+1}{s^3-s^2-6s}=\frac{s+1}{s(s+2)(s-3)} H(s)=s3s26ss+1=s(s+2)(s3)s+1

>> figure(1)
a=[1,-1,-6,0];
b=[1,1];
lxljdt(a,b);
figure(2)
[H,w]=freqs(b,a);
subplot(2,1,1)
plot(w,abs(H));
title('幅频响应');
subplot(2,1,2)
plot(w,angle(H))
title('相频响应');
figure(3)
step(b,a);
title('阶跃响应');
figure(4)
impulse(b,a);
title('冲激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分析:从H(s)的零极点图中可以看出来,它的某个极点位于右半平面,因此这个系统是不稳定的。

方案三:改变系统参数为 H ( s ) = s + 1 s 3 + 4 s = s + 1 s ( s + 2 i ) ( s − 2 i ) H(s)=\frac{s+1}{s^3+4s}=\frac{s+1}{s(s+2i)(s-2i)} H(s)=s3+4ss+1=s(s+2i)(s2i)s+1

>> figure(1)
a=[1,0,4,0];
b=[1,1];
lxljdt(a,b);
figure(2)
[H,w]=freqs(b,a);
subplot(2,1,1)
plot(w,abs(H));
title('幅频响应');
subplot(2,1,2)
plot(w,angle(H))
title('相频响应');
figure(3)
step(b,a);
title('阶跃响应');
figure(4)
impulse(b,a);
title('冲激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分析:从H(s)的零极点图中可以看出来,它的三个极点均位于虚轴上,这个系统是不稳定的。
总体结果分析:1.程序设计:我百度了一下,zplane(B,A)是求离散系统函数H(z)的零极点图,而我用的是连续系统函数H(s),因此我在这里用的是lxljdt(a,b),这是实验三指导书中的一个M函数,作用就是求连续系统函数H(s) 的零极点图。
2.幅频响应:从图中可以观察得出,当H(s)的极点为a+jb时,其中b表示幅频响应的峰值,如方案三所示,当b=0时,幅频响应只在0处有个峰值,如方案一、二所示。
3. 零、极点与系统稳定性:当零、极点全部位于左半平面或者仅且只有一个极点位于虚轴上,而右边平面没有极点,此时系统是稳定的

(3)给定一个输入激励信号,观察并分析该信号通过上述系统后输出响应的时域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 subplot(1,2,1)
syms t s;
f=heaviside(t); 
ezplot(f,[0 100]) 
subplot(1,2,2)
H=(s+1)/(s^3+5*s^2+6*s);
F=1/s;
f1=ilaplace(H*F)
ezplot(f1,[0 100])
f1 =
t/6 - exp(-2*t)/4 + (2*exp(-3*t))/9 + 1/3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分析:假定输入激励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从时域上来看,阶跃信号通过该系统后变成了斜变信号。变化原因:可以从求解的表达式入手。首先我先求S域的H(s)和F(s)乘积,然后再求其拉普拉斯逆变换,求出的表达式为 t 6 − 1 4 e − 2 t + 2 9 e − 3 t + 1 36 \frac{t}{6}-\frac{1}{4}e^{-2t}+\frac{2}{9} e^{-3t}+\frac{1}{36} 6t41e2t+92e3t+361,对应上图用matlab画出来的图。

(二)拓展部分

  (1)构建一个包含若干个不同频率分量的周期连续信号(各分量频率自定)f(t),截取该信号的不同长度(注意截取长度应不小于最低频率分量的一个周期),分别用Matlab软件分析所截取信号的频谱(画出频谱图,含幅度频谱和相位频谱)。比较所截取的不同长度信号频谱的差异,同时与理论频谱进行比较,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复习频域卷积定理)
答:假定 f ( t ) = c o s ( t ) + c o s ( 10 t ) + c o s ( 20 t ) f(t)=cos(t)+ cos(10t)+ cos(20t) f(t)=cos(t)+cos(10t)+cos(20t)
方案一:截取长度为10,对应的门函数为: g 10 ( t ) g_{10} (t) g10(t)

>> T=0.02;                                    
t=-40:T:40;
f0=cos(t)+cos(10*t)+cos(20*t);
f1=heaviside(t+5)-heaviside(t-5);
f=f1.*f0;
W1=pi/T;                                   
N=1600;                                      
k=-N:N;
W=k*W1/(2*N+1);                             
F=f*exp(-j*t'*W);                          
subplot(2,1,1)
plot(W,abs(F));
xlabel('频率');ylabel('幅度');
title('幅度频谱');
subplot(2,1,2)
plot(W,angle(F)/pi*180)
xlabel('频率');ylabel('相角(度)');
title('相位频谱');

 
>> w=-40:0.01:40;
y=10*sin(5*(w+1))./(5*(w+1));
y0=10*sin(5*(w-1))./(5*(w-1));
y1=10*sin(5*(w+10))./(5*(w+10));
y2=10*sin(5*(w-10))./(5*(w-10));
y3=10*sin(5*(w+20))./(5*(w+20));
y4=10*sin(5*(w-20))./(5*(w-20));
plot(w,y);
hold on;plot(w,y0);
hold on;plot(w,y1);
hold on;plot(w,y2);
hold on;plot(w,y3);
hold on;plot(w,y4);
title('方案一的理论频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案二:截取长度为30,对应的门函数为:g_30 (t)

> T=0.02;                                    
t=-40:T:40;
f0=cos(t)+cos(10*t)+cos(20*t);
f1=heaviside(t+15)-heaviside(t-15);
f=f1.*f0;
W1=pi/T;                                   
N=1600;                                      
k=-N:N;
W=k*W1/(2*N+1);                             
F=f*exp(-j*t'*W);                          
subplot(2,1,1)
plot(W,abs(F));
xlabel('频率');ylabel('幅度');
title('幅度频谱');
subplot(2,1,2)
plot(W,angle(F)/pi*180)
xlabel('频率');ylabel('相角(度)');
title('相位频谱');
 
>> w=-40:0.01:40;
y=30*sin(15*(w+1))./(15*(w+1));
y0=30*sin(15*(w-1))./(15*(w-1));
y1=30*sin(15*(w+10))./(15*(w+10));
y2=30*sin(15*(w-10))./(15*(w-10));
y3=30*sin(15*(w+20))./(15*(w+20));
y4=30*sin(15*(w-20))./(15*(w-20));
plot(w,y);
hold on;plot(w,y0);
hold on;plot(w,y1);
hold on;plot(w,y2);
hold on;plot(w,y3);
hold on;plot(w,y4);
title('方案二的理论频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案三:截取长度为60,对应的门函数为:g_30 (t)

>> T=0.02;                                    
t=-40:T:40;
f0=cos(t)+cos(10*t)+cos(20*t);
f1=heaviside(t+30)-heaviside(t-30);
f=f1.*f0;
W1=pi/T;                                   
N=1600;                                      
k=-N:N;
W=k*W1/(2*N+1);                             
F=f*exp(-j*t'*W);                          
subplot(2,1,1)
plot(W,abs(F));
xlabel('频率');ylabel('幅度');
title('幅度频谱');
subplot(2,1,2)
plot(W,angle(F)/pi*180)
xlabel('频率');ylabel('相角(度)');
title('相位频谱');
 
>> w=-40:0.01:40;
y=60*sin(30*(w+1))./(30*(w+1));
y0=60*sin(30*(w-1))./(30*(w-1));
y1=60*sin(30*(w+10))./(30*(w+10));
y2=60*sin(30*(w-10))./(30*(w-10));
y3=60*sin(30*(w+20))./(30*(w+20));
y4=60*sin(30*(w-20))./(30*(w-20));
plot(w,y);
hold on;plot(w,y0);
hold on;plot(w,y1);
hold on;plot(w,y2);
hold on;plot(w,y3);
hold on;plot(w,y4);
title('方案三的理论频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截取信号的长度越长时,幅度频谱在频率分量为±1,±10,±20上的外围包络线越接近为一个冲激响应,同时相同频率分量上对应的幅度变化也越来越大。和它的理论频谱的变化差异不是太大,但是他的波动幅度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原因:
  1.由 g τ ( t ) ↔ τ s a ( ω τ / 2 ) gτ(t)↔τs_a (ωτ/2) (t)τsa(ωτ/2)可知,截取信号的长度越长,即脉宽τ越大时,对应的取样函数的高度越大,频谱搬移后,相同频率分量上对应的幅度变化同样也是越来越大。另外,长度越长,对应的频带也就越窄,由这些取样函数构成的图形也就越窄,所以上图也就越接近冲激响应的形式。
  2.当f(t)被截取不同的长度,也就是f(t)乘以不同长度的门函数时,理论频谱对应是门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取样函数在频域上的搬移,但是在用matlab操作时,理论频谱上重叠的部分会叠加起来,因此会和理论频谱有所差异。

  (2)设计一个LTI连续系统作为滤波器,对上一步构建的信号进行滤波(滤除部分频率分量,保留另一部分频率分量)。通过在S平面分布适当的零极点来设计该滤波器的系统函数H(s),用Matlab软件分析所设计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含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并画出频率响应波形。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幅频响应与零极点位置的关系。
答: f ( t ) = c o s ( t ) + c o s ( 10 t ) + c o s ( 20 t ) f(t)=cos(t)+ cos(10t)+ cos(20t) f(t)=cos(t)+cos(10t)+cos(20t),该信号中角频率为±10的分量滤除掉,另外的分量保留。此时H(s)的零点为±j10,极点为-0.2±j, -0.2±j20,故 H ( s ) = S 2 + 100 ( S 2 + 0.4 S + 1.04 ) ( S 2 + 0.4 S + 400.04 ) = s 2 + 100 s 4 + 0.8 s 3 + 401.24 s 2 + 160.432 s + 416.0416 H(s)=\frac{S^2+100}{(S^2+0.4S+1.04)(S^2+0.4S+400.04)} =\frac{s^2+100}{s^4+0.8s^3+401.24s^2+160.432s+416.0416} H(s)=(S2+0.4S+1.04)(S2+0.4S+400.04)S2+100=s4+0.8s3+401.24s2+160.432s+416.0416s2+1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分析:H(s)虚轴上的极点a±jb中,b对应的幅频响应的峰值,虚轴上的零点a±jb中,b对应的幅频响应的谷值。在设计这个滤波器时,我考虑到了系统的稳定性,所以设计极点a±jb时,a不能直接为0,我取一个小的负数-0.2,使其极点位于左半平面,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而零点a±jb不用考虑这些,a=0即可。从幅频响应的图中也可以看出保留了角频率为±1,±20的分量。

  (3)基于构建的f(t)和H(s),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出滤波输出信号y(t),并求出y(t)的频率响应Y(jω),利用Matlab画出y(t)和Y(jω)的波形。

>> T=0.02;                                    
t=-40:T:40;
f=cos(t)+cos(20*t);
subplot(3,1,1)
plot(t,f),title('y(t)')
xlabel('t');ylabel('y(t)');
subplot(3,1,2)
W1=pi/T;                                   
N=1600;                                      
k=-N:N;
W=k*W1/(2*N+1);                             
F=f*exp(-j*t'*W);                          
plot(W,abs(F));
xlabel('频率');ylabel('幅度');
title('Y(jω)的幅度频谱');
subplot(3,1,3)
plot(W,angle(F)/pi*180)
xlabel('频率');ylabel('相角(度)');
title('Y(jω)的相位频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果分析:最开始我是利用s域求逆变换得到y(t),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画不出对应的波形。所以上面的程序是按照理论上的 f ( t ) = c o s ( t ) + c o s ( 20 t ) f(t)=cos(t)+ cos(20t) f(t)=cos(t)+cos(20t)来进行绘制的。

(三)应用设计部分

  利用Matlab进行音频信号的获取与输出,并进行相应的分析,绘制信号波形及频谱图等。

[pyr,fs]=audioread('pyr.wav');%声音读取
sound(pyr,fs);   %声音回放
n=length(pyr);
pyr1=fft(pyr,n);  %快速傅里叶变换
figure(1)
subplot(2,1,1);
plot(pyr);  
xlabel('时间');
ylabel('幅度');
title('初始信号波形');   %绘出时域波
subplot(2,1,2);  %绘出频域频谱
plot(abs(fftshift(pyr1)));
title('初始信号频谱');
xlabel('频率');
ylabel('幅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是综合性实验,我负责的是基础部分和扩展部分。通过对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综合分析,我加深了对信号频谱、系统函数、系统频率特性、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等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了解到了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特性、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次实验,我拾起来了很多我遗忘的知识。比如:基础部分中H(s)的S域模拟框图和信号流图;再者,扩展部分中频谱的搬移,当f(t)乘以一个门函数时,相当于频谱中门函数对应的取样函数进行了频谱搬移,还有就是当门函数的脉宽变化时,频谱的特点。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例如:用zplane(B,A)求离散系统函数H(z)的零极点图;用freqs直接求H(s)对应的频率响应。我收益颇多。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道无方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