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论文信息
标题:Soil organic matter priming: The pH effects
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IF=11.6)
时间:2024年6月1日,第30卷第6期, e17349
作者:Chaoqun Wang, Yakov Kuzyakov.
DOI: https://doi.org/10.1111/gcb.17349
总结:本篇重要综述中,作者重点探讨了根据pH值不同而导致的激发效应的先决条件(prerequisites)和机制,并评估了激发效应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1、文章摘要
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SOM)分解的激发效应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关键现象(phenomenon)。土壤pH值是决定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s,PEs)的主要因素,因为它(i)控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活动,包括酶活性;(ii)确定SOM的稳态(stabilization)和失稳(destabilization)机制;(iii)调节许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强度。
这篇重要综述中,重点探讨了pH值引发的激发效应的先决条件(prerequisites)和机制(mechanisms),并评估了激发效应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1、在pH值为5.5-7.5的土壤中,土壤激发效应值最高,而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主要在微酸性土壤中引发PEs。
2、在pH 值约为 6.5时,常见的正激发效应是C输入区SOM分解的20倍。
3、在土壤pH值低于4.5或高于7时,负激发效应很常见,反映了微生物的次优环境(suboptimal environment)和低pH值和高pH值下特定的SOM稳定机制。
4、短期土壤酸化(在施肥的根际土壤中)通过以下方式影响PEs:矿质SOM络合(mineral-SOM complexation)、铁还原引起的SOM氧化(SOM oxidation by iron reduction)、酶解聚(enzymatic depolymerization)和依赖于pH的养分可用性(pH-dependent changes in nutrient availability)。
5、微生物代谢的生物过程在短期内发生变化,而微生物群落对缓慢酸化的长期适很常见。氮肥诱导的土壤酸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显著降低了pH值,从而提高了PEs值。
总之,土壤pH值是PEs最关键,但迄今为止被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pH是通过微生物群落的短期代谢适应和微生物群落的长期转移,来调控SOM的分解。
关键词:胞外酶、铁锰还原、微生物群落活动、植物枯枝落叶输入、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稳定
2、文章引言
激发效应(PEs)是由脉冲或新鲜有机质或养分连续输入到土壤中,引起的土壤有机质(SOM)分解的短暂变化。PEs对于土壤中碳(C)和养分的循环至关重要,并影响大气二氧化碳通量——例如,正PEs导致SOM衍生的C即CO2或或氮 (N) 即铵的释放增加,而负PEs则相反。因此,揭示PEs的控制因素和生态过程对于维持长期土壤碳储存非常重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PEs一直是土壤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然而,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都考虑了添加化合物的类型和数量对激发效应的影响,但土壤特性,尤其是pH值的作用却被完全忽略了。
PEs的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土壤pH值、土壤湿度等非生物因素,微生物生物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生物因素,以及植物种类和生物量等。在这些因素中,pH值是调节各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土壤特性,例如土壤中碳积累的微生物机制。因此,土壤pH间接影响SOM的分解,因为它决定了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和活性,酶活性,植物生长和生产力,SOM组成和特性,以及养分可用性。土壤pH值还可以通过控制SOM的溶解度和土壤养分来直接影响PEs强度。一般情况,土壤pH值在6和8之间时,PEs最佳。以前仅在三种土壤-引物组合上得到证明,由于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较低,酸性土壤中的PEs量降低。PEs还可能使微生物组成转向更强的真菌优势群落。
土壤pH值在引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多数研究表明,SOM分解的PEs强度是基于土壤中CO2排放的变化。在pH低于5.5时,pH对CO2测量的影响可以忽略,因为H2CO3是主要的碳酸盐形式(>70%),因此SOM分解过程中产生的CO2可以作为CO2从土壤中自由释放量。考虑到30%的土壤水分条件和1–2μgCg−1的土壤h−1的CO2生产速率,小于30μMC的CO2溶解度可以在6分钟内饱和。然而,CO2的溶解度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土壤pH直接影响土壤中CO2的释放或留在部分。例如,在pH值非常低(pH=3.7)的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引起的PEs强度被高估,因为添加在生物炭灰中的碳酸盐被中和,随后以CO2的形式释放。相反,在pH高于7时,由于HCO3-高溶解度和与碳酸盐的交换,所产生的CO2将仅部分释放,从而导致PEs低估。因此,在pH高于7的土壤中,特别是在石灰性土壤中,基于CO2释放评估的PE强度将被低估,其中产生的13C或14C标记的CO2将与未标记的CaCO3溶解物HCO3-交换。
在这篇综述中,简要介绍了激发效应及其一些主要控制措施。然后,考虑pH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评估了pH对PEs强度的影响和控制机制。最后,概述了土壤酸化过程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pH值的影响,以及对PEs的效应机制和强度。
3、土壤激发效应(SOIL PRIMING)
PEs是由响应C、N或其他营养物质(如P)输入的微生物活性的变化引起的,通过CO2流出或N矿化的变化来估计。然而,微生物代谢的激活和微生物生物量周转的加速也会增加CO2的排放和矿物氮的释放。在这些情况下,额外的CO2将产生表观PEs,而真正的PEs(SOM分解产生的额外CO2排放)必须与表观PEs区分开来。新鲜有机物的输入可以激活先前休眠的微生物,从而加速微生物对SOM的分解,这才是是真正的PEs。葡萄糖等简单化合物的输入可以快速激活快速生长的物种(r-策略),从而部分产生表观PEs。相反,复杂化合物的输入,例如秸秆和生物炭,可能会激活生长缓慢的物种(K-策略)并导致SOM分解,从而产生真正的PEs。
3.1、根际激发效应
根据PEs的定义,新鲜不稳定有机碳输入土壤的质量和数量是PEs强度的关键调节因素。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通过根际沉积释放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根际PEs的主要触发因素——根际激发效应。土壤pH值影响根际沉积物的质量和数量。植物枯枝落叶和根际沉积物的化学性质,通过土壤pH值控制PEs的大小,因为植物吸收养分以及从土壤中去除养分都会受到pH值的强烈影响。
土壤pH值决定养分的生物利用度及其植物吸收率(图1),从而影响根系分泌物和PEs强度。例如,考虑到磷酸盐对铁(Fe)、铝(Al)和钙(ca)矿物的最低吸附性,最大磷有效性在ca的pH值为6.5。然而,植物根系吸收磷的最佳pH值在3-5之间,与土壤中的磷有效性不重叠。因为磷酸根离子的形式依赖于pH值,并且根更喜欢H2PO4−而不是HPO42−离子。因此,在pH低于6或高于7.5时,低磷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