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入门学习(16)

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1)共源级

下图是共源放大器的高频模型

 带宽分析

 R_{S}不是很小的时候(一般情况下):\omega _{in}为主极点,电容的密勒效应降低了带宽。

零点作用

 

源于输入、输出通过C_{GD}直接耦合,高频时输入信号直接通过该电容到输出端;

高频时输入信号直接通过该电容到输出端,引起曲线下降斜率高于-40dB/dec延缓了幅频特性曲线的下降

输入阻抗

 

 

 在较低频率下,|R_{D}(C_{GD}+C_{DB})s|\ll 1而且|R_{D}C_{DB}s|\ll 1+g_{m}R_{D},可以将得出输入阻抗容性的。

(2)源跟随器

 求解传输函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极点零点

 与共源级相比,由于共源级带宽存在密勒等效电容,带宽较窄,源跟随器的带宽比共源级大

输入阻抗

输出阻抗

 源跟随器的输出阻抗呈现电感特性,故当源跟随器驱动大电容负载时,其在阶跃响应中表现为输出为减幅振荡电感与电容形成二阶电路),使电路不稳定。

(3)共栅级

 这里忽略沟道长度调制效应即忽略r_{O}{如不忽略r_{O},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间有相互作用,计算会很复杂}

计算所得传输函数如下:

 没有电容的密勒乘积项,可达到宽带。

输入阻抗

 

 如果R_{S}足够大,放大器带宽主要由输入节点产生的极点频率决定(即输入极点第一主极点

 共栅放大器带宽最高共源放大器最低,一般共栅放大器比共源放大器的带宽高一个数量级。

(4)共源共栅级

如果把共源共栅级看成共源级和共栅级的级联,则该电路通过抑制密勒效应为共栅级提供速度并为共源级提供输入阻抗。

 

 共源共栅电路中的三个极点的相对数值取决于实际的设计参数,但一般情况下,选取\omega _{p,X}离原点最远。这种选择在运放的稳定性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C_{GD1}的密勒效应

 

 电流源负载的共源共栅电路增加了增益,却降低了带宽

共源共栅放大器因共栅管的低阻抗减小了共源管的增益(\approx -1),从而减小了C_{GD1}的密勒效应,故获得了比共源放大器更大的带宽。

 

(5)差动对

基本差动对的频率响应——差模信号

 电流源负载的差动对的频率响应——差模信号

 有源电流镜为负载差动对的频率响应——差模信号

 差动对的频率响应——共模信号

基本差动对差模信号频率特性与共源极相同

电流源作负载差动对,因负载阻抗增加,导致输出结点成为主极点,带宽进一步降低;

单端差动多了一个镜像极点,带宽比前述两个差动对更低;

差模响应:为增加输出摆幅,导致C_{p}很大。故高频时A_{CM-DM}很大,共模抑制比CMRR恶化。

  • 6
    点赞
  • 4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爱理的哲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