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化的内容与理论也会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更新。另外,具体到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许多企业出于自身现代化基础、规模、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往往采取分步骤、分阶段、分主次的实施方案。这样,有利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从而不畏难、不急躁、不停顿地实现各个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
由于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我们不可以照搬目前西方信息化的模型,为此,我们必须从企业基础E化(即内容信息化和供应链信息化)和进程E化(即电子商务)两大基点出发;从信息化存在、互动、交易、变革四个阶段,分别进行考量和测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指定符合我国企业自身实际的信息化方案。
企业信息化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时,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有所侧重。具体而言:
首先,企业信息化任务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硬件”建设包括:
(1)网络的综合布线、互联网的连通、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的构建;
(2)办公、科研、生产、营销等各种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或开发;
(3)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挖掘与综合利用;
(4)信息中心的组建以及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
“软件”建设包括:
(1)相关的标准规范问题以及安全保密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2)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以及数据的录入与更新的制度化;
(3)全体员工信息化意识的教育与信息化技能的培训;
(4)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的调整或变革。
就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其信息化构建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例如,一个商贸企业或金融型企业就不必考虑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问题。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性质、类别、规模、基础等实际情况,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突出管理决策系统的主体地位。有人将企业信息化总体系统分为生产信息系统、营销信息系统和管理决策信息系统三大系列,其中各系列又分为多个分系统和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最主要的起核心作用的是企业管理决策信息系统,它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主干系统。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因为它连结面最宽广,上连最高决策者,中连各职能管理部门,下连企业的产、供、销、存、人、财、物、技术、设备等所有生产经营环节、要素,贯穿于所有企业活动中;二是因为它涉及的信息内容最全面,信息流量最大,流通面最宽,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都要交汇、贯通其中;三是因为它在满足信息应用需求上发挥主导作用,不管是在满足管理应用需求方面还是在满足市场应用需求方面都要经过它直接或间接执行,这两方面信息需求归根结底都是决策需求,而一切用于企业决策的信息都必须经过它收集、处理;四是因为它总揽其他所有信息体系和子系统。
另外,企业信息化还应将强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地位。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作用表现在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上;企业信息化工程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和满足企业的需要,就看能否通过它开发出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使这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信息化,就是要将企业和社会的信息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将它提炼为知识,再把知识激活为动力,使其成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这是信息化工程能够发挥强大的根本所在。因此,信息源开发利用必须放在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核心地位,在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支撑平台的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用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克服重信息技术轻信息内容、重硬件轻软件的通病。首先要按照应用需求对信息采集内容进行规划,并按其内容要求搞好信息源布点,再建设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在此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将有价值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网上的各节点上来;要在信息处理、深加工和数据库建设上下功夫,使采集的信息智能化,成为高质量的精品,最后将它输送到决策者和用户手中。要以应用需求为动力,建立信息源开发利用良性循环机制。各企业要结合自己需要和社会需要,注意形成自己在信息源开发利用上的特色,注重其开发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