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器的种类及其主要特性参数

一、各种放大器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放大器的主要种类,全部放大器被分为三类:晶体管放大器,运算放大器和功能放大器,如下所示:

其中晶体管放大器是指单一的晶体管器件,即该芯片只是一个晶体管;运算放大器是指差分输入,多级,直接耦合,高增益(通常大于10000倍)的放大电路集成的一款芯片,该芯片内部包含了多个晶体管,其中2入1出的称为标准运放,2入2出的称为全差分运放;如果某个以运放为核心的放大电路,非常常用,生产厂家把这个放大电路(包括运放和外围电阻)进一步集成在一款芯片,提供给用户,这就是功能放大器。该芯片内部不仅包含了多个晶体管而且包含了外部的电路。功能放大器诞生的基础就是功能很常见,但自己做没有厂家做的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种功放:

①仪表放大器:仪表放大器(英语: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或称精密放大器简称INA),差分放大器的一种改良,具有输入缓冲器,不需要输入阻抗匹配,使放大器适用于测量以及电子仪器上。其主要由两级差分放大器电路构成。其中,运放A1,A2为同相差分输入方式,同相输入可以大幅度提高电路的输入阻抗,减小电路对微弱输入信号的衰减;差分输入可以使电路只对差模信号放大,而对共模输入信号只起跟随作用,使得送到后级的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的幅值之比(即共模抑制比CMRR)得到提高。这样在以运放A3为核心部件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中,在CMRR要求不变情况下,可明显降低对电阻R3和R4,Rf和R5的精度匹配要求,从而使仪表放大器电路比简单的差分放大电路具有更好的共模抑制能力。在R1=R2,R3=R4,Rf=R5的条件下,例子中电路的增益为:G=(1+2R1/Rg)Rf/R3。由公式可见,电路增益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Rg阻值实现。

②差动放大器:

【差动放大器与差分放大器的区别:

差动放大器是一种电路,它采用了差分放大器的前级和共模反馈电路的后级。差动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它可以提供高增益和高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正如其名称所示,这种电路可以放大两个输入信号之间的差异,并将其转换为一个单一的输出信号。差动放大器的输入可以是交流和直流信号,其输出通常是差模式信号(即两个输出信号之间的差异)。

差分放大器是一种电路,可以将两个输入信号进行比较,然后产生一个输出信号。与差动放大器不同的是,差分放大器的两路输入信号之间没有共模反馈电路。相反,它们通过两个输入电阻馈入电路。差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通常是两个差动信号的和。

主要区别在于:

1.输入电阻不同:差动放大器使用共模反馈电路,因此其输入电阻较高。差分放大器没有使用共模反馈电路,因此其输入电阻较低。
2.增益不同:由于差动放大器使用了共模反馈电路,因此它具有更高的增益和更好的共模抑制比。相反,差分放大器的增益较低。
3.应用不同:差动放大器通常用于电路抗干扰性能更高的应用,如噪声降低、信噪比提高等。差分放大器则通常用于需要更广泛的增益和灵活性的应用。

】【注意一下共模反馈,参考另一篇文章:差动放大器的共模负反馈-CSDN博客

③程控增益放大器(PGA或DVGA):

放大器的增益可以由用户通过数字信号设定,或者说可以用处理器程序实施设定,因此叫可程控。主要用于被测信号幅度变化较大且不可事先预知的情况:程控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经过 ADC进入处理器中,处理器分析所得数据,如果发现信号变化范围太小,可以发出指令, 用程序增大PGA的增益,如果信号变化范围过大,可以用程序实现增益的缩减,最终使得 放大器处于随时可调的最佳增益状态。

④压控增益放大器(VGA)

放大器的增益由外部施加的电压V_{G}连续控制。有dB线性和V/V线性两种,有的是正控制——V_{G}越大,增益越大;有的是负控制——V_{G}越大,增益越小。

dB线性:以dB为单位的放大器增益与控制电压V_{G}成线性关系,即每相同的控制电压V_{G}增量,获得相同的以dB为单位的增益改变。

V/V线性:电压增益,与控制电压V_{G}成线性关系。即每相同的控制电压增量,可以获得相同的增益倍数改变。

⑤隔离放大器

实现放大器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电气隔离,实现方法有三类:变压器型、光电耦合器型,电容型。如下图所示是常见的变压器型的芯片框图结构:

二、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我们在了解了基本的放大器类型在之后,下面我们认识一下放大器的关键性能指标。

1、输入失调电压(offset voltageV_{OS}

定义:在运放开环使用时,加载在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直流电压使得放大器直流输出电压为0。也可定义为当运放接成跟随器且正输入端接地时,输出存在的非零电压。如下所示:

优劣范围:1uV以下,属于极优秀的;100uV以下的属于较好的。最大的有几十mV。

理解:任何一个放大器,无论开环连接还是反馈连接,当两个输入端都接地,理论上输出应该为0,但运放内部两输入支路无法做到完全平衡,导致输出永远不会是0。因此任何一个实际运放都可理解为正端内部串联了一个V_{OS},然后进入一个理想运放,如上图所示。

后果:当一个放大器被设计成A_{F}倍闭环增益时,如果放大器的失调电压为V_{OS},则放大电路0输入时,输出存在一个等于A_{F}V_{OS}的直流电平,此输出被称为输出失调电压。

2、失调电压漂移(Offset Voltage Drift

定义:当温度、时间、供电电压等自变量变化时,输入失调电压会发生变化。输入失调电压随自变量变化的比值,称为失调电压漂移。因此,有三种漂移量存在【①输入失调电压变化相对于温度变化的比值。是指定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值,以µV/°C为单位,用符号\Delta V_{OS}/\Delta T或者dV_{OS}/dT表示。②输入失调电压变化相对于时间的比值,以µV/MO为单位,含义是每月变化多少微伏。没有明确的符号,通常用文字表示。本文暂用dV_{OS}/dMO表示。③输入失调电压变化相对于电源电压变化的比值,以µV/V为单位,含义是调好的放大器,当电源电压发生1V变化时,引起失调电压的变化多少微伏。没有明确的符号,常用文字表示。此数值在很多放大器数据手册中没有体现。】

优劣范围:0.002µV/°C到几十µV/°C

理解:失调电压漂移量,与数据手册上标注的失调电压本身有密切关系。初始失调电压小的,其漂移量也小。

后果:很严重。因为它不能被调零端调零,即便调零完成,它还会带来新的失调。在高精度、高稳定性要求的场合,选择漂移系数较小的放大器,比失调电压大小更为重要。

3、输入偏置电流(Input bias current,I_{B}

定义:当输出维持在规定的电平时,两个输入端流进电流的平均值。

优劣范围:60fA~100uA。数量级相差巨大,这取决于运放输入端结构,FET输入的会很小。

理解:运放的两个输入端并不是绝对高阻的,本项指标主要描述输入端流进电流的数量级。比如某个运放在接成跟随器且正输入端接地情况下,如下所示正输入端存在流进电流I_{B1},负输入端流进电流I_{B2},则输入偏置电流I_{IB}=(I_{B1}+I_{B2})/2

后果:第一,当用放大器接成跨阻放大测量外部微小电流时,过大的输入偏置电流会分掉被测电流,使测量失准。第二,当放大器输入端通过一个电阻接地时,这个电流将在电阻上产生不期望的输入电压。

4、输入失调电流(Input offset current,I_{OS}

定义:当输出维持在规定的电平时,两个输入端流进电流的差值

优劣范围:20fA~100uA。数量级相差巨大,这取决于运放输入端结构,FET输入的会很小。

理解:一般来说,输入失调电流与输入偏置电流相当。

后果:失调电流的存在,说明两个输入端客观存在的电流有差异。

5、输入电压范围(Input Voltage Range

定义:保证运算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最大输入电压范围,也称为共模输入电压范围。

优劣评定:一般运放的输入电压范围比电源电压范围窄1V到几V。较好的运放输入电压范围和电源电压范围相同,甚至超出范围0.1V,这会使得放大器设计具有更大的输入动态范围,提高电路的适应性。

【当运放最大输入电压范围与电源范围比较接近时,比如相差0.1V甚至相等、超过,都可以叫“输入轨至轨”】

理解:运放的两个输入端,任何一个的输入电压超过此范围,都将引起运放的失效。

6、输出电压范围(V_{OH}/V_{OL}或者Swing from rail

定义:在给定电源电压和负载情况下,输出能够达到的最大电压范围。或者给出正向最大电压V_{OH}以及负向最小电压V_{OL}——相对于给定的电源电压和负载;或者给出与电源轨的差距。

优劣范围:一般运放的输出电压范围要比电源电压范围略窄1V到几V。较好的运放输出电压范围可以与电源电压范围非常接近,比如几十mV的差异,这被称为“输出至轨电压”。【当厂家觉得这个运放的输出范围已经接近于电源电压范围时,就自称“输出轨至轨”】

理解:在没有额外的储能元件情况下,运放的输出电压不可能超过电源电压范围,随着负载的加重,输出最大值与电源电压的差异会越大

7、共模抑制比(Common-mode rejection ratio,CMRR)

定义:对于标准运放其共模抑制比指差模电压增益与共模到差模电压增益的比值,如下:

而对于全差分运放其共模抑制比指差模电压增益与共模电压增益的比值,如下:

优劣范围:一般运放都有60dB以上的CMRR,高级的可达140dB以上。

理解:对于单端输入使用的运放,不存在这个概念。

8、开环电压增益(open-loop gain,A_{VO}

定义:运放本身具备的输出电压与两个输入端差压的比值,用dB表示。

优劣范围:一般在60dB~160dB之间。越大的,说明其放大能力越强。

9、压摆率(slew rate,SR)

定义:闭环放大器输出电压变化的最快速率。用V/us表示。

优劣范围:从2mV/us到9000V/us不等。

理解:此值显示运放正常工作时,输出端所能提供的最大变化速率,当输入信号欲实现比这个速率还快的变化时,运放就不能提供了,导致输出波形变形。

10、带宽指标

①单位增益带宽(Unity Gain-bandwidth,UGBW)

定义:在运放的幅频特性曲线中,环路增益降低到1时的频率。

理解:当输入信号频率高于此值时,运放的开环增益会小于1。

②增益带宽积(Gain Bandwidth Product,GBW)

定义:在运放的幅频特性曲线的某一点处,开环增益与该点频率的乘积。

理解:

11、建立时间(Settling Time)

定义:从输入阶跃信号开始,到输出完全进入指定误差范围所需的时间。

优劣范围:几个ns到几个ms

理解:建立时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是运放的延迟,第二是压摆率带来的爬坡时间,第三是稳定时间。很显然,这个指标与SR密切相关,一般来说,SR越大的,建立时间更小。

12、电源电压抑制比(PSRR-Power Supply Rejection Ratio)

定义:双电源供电电路中,保持负电源电压不变,输入不变,而让正电源产生变化幅度为\Delta V_{S},频率为f的波动。那么在输出端会产生变化幅度为\Delta V_{OUT},频率为f的波动。这等效于电源稳定不变情况下,在输入端施加一个变化幅度为\Delta V_{in},频率为f的波动。则:

考虑到电路本身的噪声增益G_{N},则:

同样的方法,保持正电源电压不变,仅改变负电源电压,会得到PSRR-。

【注:有些运放在描述PSRR时,不区分单独改变某个电源电压,而仅给出PSRR,这是指两个电源电压同时改变。注意,两个电源的改变方向是相反的——即保持正负电源的绝对值相等】

理解:电源电压抑制比,其含义是运放对电源上纹波或者噪声的抵抗能力。首先,正 负电源具有不一定相同的 PSRR,其次,随着电源电压变化频率的提升,运放对这个变化 的抵抗能力会下降。一般情况下,电源变化频率接近其带宽时,运放会失去对电源变化的 抵抗——即单位增益情况下电源变化多少,输出就变化多少。

【注:频率越高,运放对电源纹波或者噪声的抵抗能力越弱,这导致运放电路的输出端会出 现电源上的不干净因素。旁路电容的作用就是滤除电源上的噪声或者波动,特别在高频 处,更需要滤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