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临床麻醉学的5大组成部分:(考题)
对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与处理;专科病人的麻醉处理;为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2.复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3.联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4.临床麻醉工作包括:麻醉科门诊、临床麻醉、RR、ICU、疼痛诊疗。
5.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1.麻醉前访视的步骤:
复习病历(史)→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诊→进行麻醉和手术风险判断→知情同意
2.麻醉前准备:
1) 心血管系统:控制血压小于180/100mmHg,术前当天停用洋地黄、降压药;
2) 呼吸系统:术前停止吸烟2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有效抗生素治疗3-5天;
3) 糖尿病:择期手术,控制血糖≤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
4) 胃肠道准备:成人禁食12h,禁饮8h;小儿小于36个月者,禁食6h,禁饮2-3h;大于36个月者禁食8h,禁饮2-3h。(考题)
3.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1) 镇静
2) 镇痛
3) 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4)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
4.麻醉前用药的常用药物:
1) 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
2)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咪达唑仑
3) 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
4) 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
5) 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5.术前需要停用的药物主要是某些抗抑郁药和抗凝药,阿司匹林术前需停药1-3周,华法林术前停药3-5天。
6.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
Ⅰ级:病人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良好,能耐受麻醉和手术
Ⅱ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虽然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
Ⅲ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稍差
Ⅳ级:病人的上述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威胁着生命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需冒很大风险
Ⅴ级:病人的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胁,麻醉和手术非常危险
注:如系急症,在每级数字前标注“急”或“E”字
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
1.局部麻醉: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2.神经干(丛)阻滞麻醉: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丛)旁,暂时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达到手术无痛的方法,是临床上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之一。
3.常用的酯类局麻药包括:氯普鲁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局麻药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丁哌卡因心脏毒性最强,罗哌卡因有感觉运动分离现象,蛛网膜下隙阻滞最常用的是布比卡因(丁哌卡因)。
4.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考的是填空)
A. 毒性反应:
a)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轻度表现为眩晕、多言、无理智及定向障碍,同时血压升高,脉压变窄;中度表现为惊恐、烦躁不安,血压明显升高,但脉搏趋于缓慢,并有缺氧和脊髓刺激症状;重度表现为神志丧失,面部及四肢肌震颤发展为阵挛性惊厥、抽搐,如不处理,因呼吸困难缺氧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
b) 心血管系统毒性:轻度表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重度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率缓慢甚至心搏骤停。
治疗方法:停药、吸氧,保证气道通畅;轻度毒性反应静注地西泮0.1mg/kg,以预防和控制抽搐;出现抽搐和惊厥,应采用硫喷妥钠、咪达唑仑及丙泊酚静注;惊厥反复发作,静注琥珀胆碱,行快速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出现低血压可用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心率缓慢用阿托品静推,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
B. 过敏反应:是指再次使用少量局麻药后,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酯类局麻药发生较多。轻者皮肤斑疹、血管性水肿;重者呼吸道黏膜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甚至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循环虚脱,危及病人生命。
治疗方法:立即皮下或静注肾上腺素0.2-0.5mg,然后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
C. 局部神经毒性反应:局麻药浓度过高,使用不合适的助溶剂和防腐剂均可造成神经损伤。
5.神经阻滞麻醉总结:
麻醉方式 |
麻醉部位 |
适应证 |
并发症 |
颈深丛阻滞 (重点) |
C1-4 |
气管切开术,甲状腺手术 |
1.局麻药毒性反应,2.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3.膈神经阻滞,4.喉返神经阻滞,5.霍纳综合症,6.椎动脉损伤 |
臂丛阻滞 |
C5-8和T1的前支 |
腋路(前臂、手部) 锁骨上(上臂、肘部) 肌间沟(肩部、上臂) |
腋路:局麻药毒性反应,桡神经阻滞不全; 锁骨上:气胸(最常见),星状神经节及膈神经阻滞; 肌间沟:尺神经阻滞不全,损伤椎动脉,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膈神经、喉返神经麻痹,霍纳综合症 |
坐骨神经阻滞 |
L4-S3 |
侧卧位坐骨神经阻滞法(膝关节以下部位) |
|
指(趾)神经阻滞 |
指/趾神经 |
手指、脚趾手术 |
局麻药内不加肾上腺素,注药量不宜过多,以免压迫血管,引起手指坏疽。 |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
1.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脊膜外隙阻滞(含骶管阻滞)。
2.蛛网膜下隙阻滞/脊麻(spinal anesthesia):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暂时使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神经传导阻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