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在陶瓷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在各类书籍里面,对于SiO2的描述是非常好的,可以提高坯体釉料的机械性能,增加强度,提高白度,构成坯体骨架,可以说是除了提高烧成温度之外,SiO2的表现简直完美。
SiO2的描述虽好,前提是SiO2在坯釉中呈现为熔融状态或者与其他物料反应生成新的晶体物质,如莫来石、堇青石之类,这样的状态下的SiO2才能呈现出各类优异的性能。如果SiO2的呈现状态为独立的SiO2晶体,即残余石英晶相的情况下,SiO2的性能则会出现一些不好的表现。如釉面出现折射率的改变,坯体冷却可能会因SiO2的晶型转变而导致破坏的情况出现。
建陶的制备过程,与硅物化的理论制备流程存在很大的差异。如硅物化对于SiO2的性能描述,基本建立在SiO2经过高温长时间熔融,对其进行各项性能研究而得到的结论。而建陶的烧成时间周期很短,物料基本没有得到很好的熔融,因此,基本配方设计中,各类物料能得到很好的熔融和反应,实际中也是各种反应不完全。如有公司对烧后的坯体进行晶相含量分析时,就发现在建陶坯体中,竟然还有部分长石晶相的存在。而我们知道,长石在配方中,是助熔剂性质的存在。如果长石在建陶烧制周期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熔融,那么其他高温料肯定更难得到充分的熔融均化。而作为熔化温度为1710℃左右的SiO2,如果用硅砂类矿物引入的话,其反应的充分程度更加值得怀疑。
因此,如果SiO2进行各项反应的难度比其他物料的难度要大,在实际配方中控制SiO2的反应程度就成了我们在设计配方中应充分考虑的事情。目前我们在配方中的SiO2控制上,基本上从两个方向着手。
1、尽量用含硅原料引入SiO2。如配方设计时,尽量用长石、叶蜡石、硅灰石、透辉石等含硅物料来配入SiO2。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物料的使用,可以明显降低独立SiO2的引入量。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即便反应生成了部分无定形石英,其颗粒也好,形态也好,危害性要小于独立SiO2的影响程度。
2、尽量使用微细SiO2。在配方中,通过人为的引入微细SiO2,可以促使SiO2很容易进入反应,从而削弱了独立SiO2的危害。如釉料中使用高目数的石英粉,就可以有效的增强釉料的表面性能。膨润土的含硅量一般比较高,但膨润土中的细SiO2一般比较容易参与反应中,烧后残余SiO2少,从而减少了SiO2晶型转变及晶粒热膨胀与周围基质不一致,导致的对产品性能的破坏效果(石英晶型转变的体积变化是10-2级别,而热膨胀的系数是10-6级别,因此,少量的残余石英的体积变化远大于热膨胀变化)。
在自然界中,硅砂的含量是最高的,其价格相对其他原料而言也是最低的。在配方设计时,笔者以为,引入SiO2时,除了成本的考虑之外,更应该从烧成及性能方面考量。毕竟建陶烧成是属于低温快烧。
我们有石墨烯、钙钛矿、量子点、纳米颗粒、纳米晶、化学试剂、光电化学品、酶制剂、酶底物
相关产品
二氧化硅改性片状铁粒子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石蜡微胶囊相变储能物
纳米SiO2改性环氧树脂
缩聚表面接枝纳米SiO2改性聚对苯二甲酸四次甲基酯(PBT)
纳米SiO2改性玉米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薄膜
SiO2改性丙烯酸酯树脂涂料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性木器乳液
纳米SiO2改性天然胶乳
二氧化硅Nafion117离子交换膜改性Nation阳离子交换膜
二氧化硅改性Nation117阳离子交换膜
二氧化硅改性环氧树脂杂化涂料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性聚氨酯
纳米SiO2改性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热塑性弹性体(TPE)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氰酸酯树脂
以上资料源于齐岳生物
zl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