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彼长技以助己(7)互利回路(上)

师彼长技以助己(7)互利回路

到目前两类思维都介绍完了,接下来我将分别对两种思维在对方的岗位上如何去应用落地,正所谓:师以长技以助已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逻辑思维运用

产品人员除了最终的产品,中间过程中输出物相对其他岗位较少,所以对输出物质量尤其要把控好,毕竟产品人员一不小心就会蹉跎了自己又蹉跎了别人。

不想成为猪队友的话,首先就要把PRD文档写好如果产品业务逻辑不通,工程师也无法实现。时间有限,我从目前大多数业内产品都很薄弱的能力:画PRD中的各种UML图入手,讲下几个主要图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弄清楚目的,剩下的都是手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系统交互图

系统交互图,顾名思义就是来表达各个子系统或相关系统之间关系的图,是项目中最宏观的图。

映射到现实世界里,它代表的往往是部门之间的协作,这种图的阅读对象是公司或部门的决策者,所以如何画才能让决策者一目了然的知道部门间是如何协作的或者你设计的系统是否符合显示世界中的协作流程是关键。

系统功能结构图

系统功能结构图,是指一个子系统中有哪些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一般都具有各自特点,映射到现实世界就像部门内部各个岗位,所以系统功能结构图展现的是岗位间是如何协作的,它是提供给部门管理层看的,你画出的图要保证的是如何清晰全面表现各岗位间协作关系,以及它的正确性。

业务流程图

业务流程图,表示的具体某个岗位里某项工作的具体步骤,映射到现实世界也是一样的,既然是一个岗位内的工作步骤,当然是提供给业务人员阅读的,那你的图目的就是要把业务流程说明清楚且一定要正确。

小结

所以大家看画产品流程图和写代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分支中有分支,循环套循环的代码程序员不愿意看,流程图中分支盘根错节、一层套一层也一样没人愿意看。此外产品人员还需要学会以业务流程来制订迭代计划,业务流程是一个信息系统交付的最小单元。

边界思维运用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技术和产品越来越不分家,产品一定要懂技术,技术也一定要有产品思维。为什么?之前的技术体系比较稳定,产品可以通过下载很多竞品APP来调研,来使用。但是现在你要做个人工智能的产品,你不懂一些基本的算法和工程边界,你难道和siri聊天来体验产品和发现产品逻辑吗?

技术总是不完美的,产品的主要职责是利用不完美的技术最大化形成产品,想做大数据分析?要利用人工智能?那就要规划,收集组织算法所需要的数据,获取足量数据后,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标注,清洗数据,甚至基于数据做出统计学分析。理解算法原理、机制和边界才知道产品的可行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需求是做不完的,产品人员首要思考的是怎么把有限资源投入到价值最大的需求中去。产品人员的优秀体现在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所以就需要大家充分理解用户边界、资源边界、需求边界。

  • 用户边界:弄清楚产品的用户边界,也就是要有清晰的用户画像,从而过滤假需求,伪需求

  • 资源边界:产品思维目标:整合自己有限的资源,把自我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这个世界交付,并获得理想的回报

  • 需求边界:算法中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与需求分析时的基础核心需求和锦上添花类支撑型需求类比

量级思维运用

我们先来做一个产品设计中选择题:1 功能少还是功能多好;2 省1%成本好,还是1%精进好。相信很多人能选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实际做产品过程中确刚刚相反。大家很少去思考产品是否真正满足客户需求。而是根据一些来自四面八方建议来堆砌一堆小功能,要知道太多功能只能是产品经理对自己产品不够自信的表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山寨产品的产品经理,总是试图省几分钱的成本,最后让自己的东西卖不到正牌产品的一半价钱。而好的产品经理,则懂得在细节上做1%的改进,让产品的品质显得高出一个量级。

好的产品经理。1%细节上改造,产品质量上升一个数量级,比如苹果电脑所谓的视网膜显示屏,成本比一般的显示屏价格贵不了10美元,但是不仅可以让电脑多卖一百多美元,而且用户的感觉好了不止一倍。这其实是增加了“芝麻”的成本,换来了“橘子”的效果。

递归思维运用
制订项目迭代计划

一个产品规划或项目迭代计划会经过:市场调研,需求分析,制订原型,开发上线,运营推广。那我们需要从后往前来制订迭代计划,比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年底要推广,11月系统要上线了,9月应该要开始进入开发,8月要完成PRD评审,7月份客户/市场调研要完成。然后看看目前是几月份,计划是否可行。

产品战略设计

一般我们会把一个产品根据用户体验进行分层:

  • 感知层:外观、触觉、声音

  • 角色框架层:我们扮演什么角色

  • 资源结构层:谁是我们的敌人与朋友

  • 能力圈:两个问题:我们要做到什么,提供怎样的确定性?我们不做什么,放弃什么

  • 战略存在层:两个问题:我们要通过产品得到什么?用户可以通过产品得到什么?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从感知层开始设计的,至于后面的不太有人去考虑。大部分产品经理觉得自己工作重点就是把业务逻辑梳理清楚,把原型画好,把交互设计好。我为什么要在需求分析文档中加入需求价值分析?在PRD文档中加入产品定位和目标价值?这都是促使大家进行资源结构层到战略层思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连通过我们的产品,用户能得到什么都不清楚,我们自己又能得到什么?我们开发出产品还有什么意义?

漂亮的原型,完美的交互设计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应该使用递归思维把这个习惯倒一倒,先做好顶层设计,再简单重复(画好原型,写好PRD,设计好交互)就行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