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

这本书名为学会提问,但实际内容是讲解如何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何通过提问,来质疑别人的观点,选择正确的论证,来形成自己的理性决策

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结果就是要求一个人虚怀若谷地接纳各种观点,理性评判这些观点,然后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采取哪些思想或采取哪些行动。

目标:对论证做评价、形成理性决策。

专家的话经常互相矛盾,理由不充分,解决不了你的问题。我们需要倾听他们,对他们提供的材料作出分析和取舍。

我们应该由理性的掌控自己的信念和结论,而不是成为谁的精神奴隶。

批判性的倾听和阅读,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加以系统评判,然后做出回应。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十本书的是一个术语,含义包括三个维度:

1、它们是一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

2、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

3、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

这里的提出问题,是指向别人进行提问。

关键问题也有助于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首先依赖于大量的练习。

批判性思考者的主要目标就是不断追求更好的结论、更好的信念、以及更好的决定。

批判性思考者的价值观

自主决断 形成自己的结论,鼓励倾听不同的意见。

好奇心 多听、多看。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

谦恭有礼 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发自内心尊重严密的论证 学习本书的框架,从所有想对你施加影响的人里择优、淘汰。

海绵式思维VS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获取的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与它展开互动。

淘金式思维:带着特定的态度去读书,即不断提问(发问)的态度。这种思维方式需要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作者不断向你兜售观点,而你应该随时准备与之辩驳,尽管作者本人根本不在场。

海绵式思维:;来什么接什么,接受大量信息不消化,不思考,没有主动性。

淘金式思维要求读者问自己一系列既定的问题,以找出最佳的决策或信念。

 你就需要不断地提问题。最好的查缺补漏方法就是批判性地提问的策略

弱势批判性思维VS强势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可以用来:①捍卫自己的信念;②对自己当初的信念加以评估和修正。

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当前的信念。强

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信念,尤其是对自己的断言和信念加以评估。

批判性思维的减速带

为什么批判性思维不常见?为什么人们不用批判性思维?因为如下减速带。

  1. 正确提问给人带来不快。
  2. 快思考 我们做决定太快了。但思考重大事情时候一定要“放慢”。
  3. 刻板印象 带着偏见去看待事情。
  4. 思维限制。如晕轮效应、信念固执(我们总是带着观点上路)、可得性启发(反复使用自己心理捷径,根据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形成结论)、近因效应(思维基础最容易得到的信息,是我们最新看到的那部分信息)、答非所问
  5. 自我中心 我们总是自我陶醉并忠于自己,赋予自我世界以中心地位。--像关注自己的思维那样去关注别人的思考方式。
  6. 一厢情愿 宁愿相信希望是真的概念或事实,而不愿相信已被证明的真的概念或事实。奇迹式思维,把不能解释的交给奇迹。

减速带会不时出现,但我们要用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的各项原则,跨越这些障碍。 

 论证

一个论证的组成部分:一个结论和支持这一结论的各种理由。

评论一个人的论证,首先需要找到他的认证结构,包括论题、结论、理由。

1、找到论题

作者在对什么进行评价?

2、找到论点(也是结论) 结论: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作者或演说者想证明什么?交流者的主旨是什么?

关键问题: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争议。

一旦找到结论,就要讲结论作为评价重点。接下来关心,根据支撑这一断言的材料,我该不该接受这个结论?

3、找到理由

理由: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信念、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理性,其主要标志就是看他的各种信念是否都有适当的证据来支撑,尤其当这些信念有一定的争议时更是如此。

只有在你找到支撑结论的各种理由以后,你才能评判这个结论的价值。

关键问题:理由是什么?

有时候,一个论证只由一个理由和一个结论构成;但更常见的情形是,很多理由会被用来支撑一个结论。

4、确认关系词的含义

找到论证的三要素后,要着手找三要素中的关键词和短语,这些词和短语对论证起决定作用。

理解关键词和短语的确定含义,才能合理的评价一个论证。

 关键问题:哪些关键词和短语的意思是不明确的?哪些词语是模棱两可的?

我们在读书,听讲的时候,一定要强迫自己去寻找那些意思不明确的词或者短语。

1)找关键词和短语

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并判断这些关键词和短语是否模糊不清。

留心抽象的词或短语

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2)检查关键词是否有歧义

注意关键词是否为抽象词、有多重歧义、有感情色彩。

一个词或者短语越是抽象人们就越有可能对其作出多重解释。

一个词有多重含义,如果你不理解作者说的是什么意思,你也就不应该相信作者的论证。

有些词语能激发出强烈的情感反应,这些术语被称为“附加感情色彩的术语”,这些词可能会被用来激发我们情感共鸣。如“免税”和“减税”,比如“有钱人”,比如“财富自由”(一些课程动不动就说怎么财富自由,让人不想有买的冲动都不行),比如“升职加薪”。

问自己“我知不知道它的意思?”

不断提问“作者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广告中总是用含义模糊的词语,让人们无法控制的去购买。使用批判性思维,让你不做后悔决定。

如果一篇文章作者没有把这些模糊不清的词语解释清楚,你就贸然接受他的论证,那你根本就不会理解你相信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3)如何为关键词找定义?

方法一:从语境中理解

写文章和做演讲的人很少会给关键词下定义。如果不理解作者说的词是什么意思,可以从作者或演说者的背景来找找答案。

方法二:从字典中找定义

方法三:在脑海中想象这个词代表的具体景象,如果想象不出来,你可能就找到了一处重要歧义。(比如领导的画饼)

设法找出并澄清所有歧义,在这之后,如果对某些关键思想准确含义还不清楚,或者理由中包含歧义让人无法判断是否接受,就干脆放弃。作者和演说者才是努力要说服你接受某些观点的人。你没有义务去评价那些标书不清的想法或选择。

实例:朋友说新开的那间店好吃,邀请你一起去。那么请问,有多好吃?你吃过吗?从哪里知道的好吃?有什么特色?都回答不上来,我不去了。(2333)

歧义与书面表达能力:写作的时候,不要以为你表述的词含义众所周知,这样你就很容易忘记不同文化,不同经历的人思想之间存在的巨大分歧、你应该力求将文章表述清楚。

想一想你心目中的读者或听众的特点,帮助你决定哪里的歧义需要进一步解释清楚。

5、假设

 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称为假设,在论证中,作者认为假设理所当然,可能实际并非如此。

要全面理解一个论证,就需要找出这些假设。

假设具有这些特征

1、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

2、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3、对决定结论有较大影响。

4、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关键问题:什么是假设?

在两个地方寻找假设:

1、理由需要它们才能证明结论的假设。---价值观假设

2、理由需要它们才能成立的假设---描述性假设

(这本书需要每周抽出一个小时来看了,看了一遍之后,一个小时才总结了一章。)

论题的分类

描述性论题:针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是什么?如音乐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

规定性论题:针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以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批判性思维与表达写作能力

在得出结论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各种理由

找到涵盖该论题的主要刊物

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