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标签系统?如果构建用户画像

本文探讨了企业在构建标签体系和用户画像时常见的迷思,指出大而全的标签体系并不实际,而是应该以终为始,从应用场景和策略出发设计标签。文章提供了三个构建标签体系的思路:1) 从用户触点和流程找场景;2) 识别特征和偏好,寻找场景和标签;3) 从关键环节和指标推导场景所需标签。同时强调了标签体系应是一个持续迭代和优化的过程,强调了场景和策略在标签使用中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关于标签体系,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问题:

图 企业思考的问题

在与众多企业的接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对标签体系和用户画像存在着一些迷思,构想经常如空中楼阁般浮在空中,他们时常将过多的精力陷在体系和系统的构建细节中并没有落地到实际的业务赋能上,即使构建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标签体系,也无法使其在产品中运转起来,最后企业可能面临废弃整个体系。这里面存在着哪些迷思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例子。

 

一、标签画像体系的迷思

迷思 1:我要一个全面详细的体系!最好是行业最佳实践!

谈到标签体系,我往往会遇到这两个“诉求”:

1.有的企业从一开始就要建一个全面详实“大而全”的标签体系(如下图)。有的企业甚至想遵照行业中已经成体系的最佳实践进行“复制”,而“复制”只是在极其理想的状态下才有微小的可能。可以说,这是很多企业都会有的“幻想式”需求。

图 “大而全”的标签体系(来源于互联网)

2.寄希望使用其他第三方的标签来支撑其构建标签体系

这两个问题都反应了企业对标签本身的认知,以及构建标签体系的目的是比较模糊的。

自上而下构建体系的思路看上去没有太大问题,但当面对不同业务线诉求、面对标签需要动态管理、随时迭代,这种方法就有很大的弊病。下面分享一个实际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该案例的主人公是神策用户画像系统的最早期的客户 A 企业,当时 A 企业提出了行业标签体系构建的需求,但当时神策数据还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体系化尝试,所以这次为 A 企业构建标签体系也是不断摸索、试错、迭代的过程。

起初,我们按照经验和业务方一起做了一个较全面的需求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构建了一个“大而全”的标签体系,包括按照业务(市场/运营等)、人口统计学、预测、用户生命周期等各维度的标签。

但是,将这套体系介绍给客户时,客户提出了两个疑问:1.如何保证这套体系能有效运转并创造价值?(A 企业过去就已经花了两年时间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标签体系,虽设立了几百个标签但并没有效应用起来。);2.如果这是一个最佳实践方式,为什么很多企业采取这种方式并没有用好?

这个时候我们彻底地意识到大而全的体系以及最佳实践本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假想”,与实际应用到业务到产生价值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这也引发了我们的重新思考,如何革了标签体系方法论的命。

迷思 2:标签的生产肯定很艰难

很多企业认为标签的生产特别艰难,主要原因有两个:

困难 1:流程冗长,从需求梳理→抽象标签→多方确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