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团队管理,多样性且被赋能

最近以设计小组的形式完成了一个项目的设计,加上正在翻译 IBM 的Design Thinking,感悟到团队对设计结果的重要性。 相比于个人独立负责,多样化的团队可以拓宽设计范围。 此篇来讲讲团队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这个项目经历过两个阶段,是在两个不同部门做的,而我从头一直跟着这个项目,中间跟着项目转了部门,所以对不同团队的做事方法以及对设计结果的影响有明显的体会。
一开始我在A部门,A部门的设计团队小而精,每个人分工明确,注重产出。
Manager让我独立负责这个项目的交互设计。 我用的是美团点评的方法论,自己一个人分析业务背景、拆解设计目标、理解用户需求、梳理信息架构、产出设计方案。 1-2周时间就能产出设计方案,用时短,方向明确。 但设计方案也较为单调和传统。
后来,因为项目被交给了B部门,我申请转到了B部门,进入一个新的设计团队。 B部门的设计团队大而全,注重前期调研、发散和收敛。
Manager让一个设计小组来共同负责这个项目的设计,而我成为了小组的一员。 这个设计小组有交互设计师、有视觉设计师、有用户研究,共5个常驻人员,4个随时调用的人员,并且成员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我是特别理性型,也有设计师特别感性,因此产生很多思维的碰撞。 我们的设计过程更像是 Design Thinking 的方法论,如下图。 经历了 Empathy -> Define -> Ideate -> Prototype -> Test 这个几个阶段。  
640?wx_fmt=png

在B团队思维被打开了,设计更有创新。 但用时也大大延长,从最开始调研到最终完成高保真原型,用时2个多月。 这可能是另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我们今天着重讲团队多样性的作用,时间管理暂不展开。
在 IBM 的 Enterprise Design Thinking 里,有提到团队应该是 Diverse and Empowered,这正是我在 B 团队体会到的。
我在A团队自己负责这个项目到做了几个原型。 进入B团队后,一切又从头开始。 所以在两个团队都经历了设计的各个阶段。 接下来讲一下不同的设计阶段我在 A 团队和 B 团队做设计的感受。

阶段一:理解用户需求,拆解目标。
640?wx_fmt=png
a. 做了一轮线上问卷,了解到用户普遍关心的购车相关因素,对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b. 在知乎、汽车论坛上查看用户的购车决策流程和关心因素。
c. 线上分析竞品,通过各种新能源车企的app、官网,以及一些传统豪华车品牌的官网,了解竞品的优劣势。
d. 梳理业务逻辑,从用户是粉丝状态到用户支付意向金、支付定金、等待生产到新车交付的流程梳理,以及其中金融方案和车主任务、相关推荐内容的梳理。
a. 线下试驾小鹏、威马、特斯拉等竞品,了解竞品的试驾和购车流程,了解竞品的优缺点。
b. 到 NIO House 调研 Fellow,通过 Fellow 的视角,了解购车用户来源、打动用户的卖点和用户购车疑虑的点。
c. 阅读用研团队做过的 ES8 车主访谈,了解用户类型,以及不同用户关心的购车因素。
d. 访谈蔚来车主在购车决策中是如何对比不同品牌和车型的,了解哪些特点在竞品中脱颖而出。
团队被赋能在这里起到了作用。
在B小组时,比A小组多了更多线下调研,接触了更多真实的人,了解到更多实际的问题。 虽然说线下调研这件事在A团队也可以做,但由于A团队只有我一个人是交互设计师,也没有用研人员,做调研的支持较少。 而且对考勤和每天的工作内容抓的很紧,我就更注重产出设计方案而不是前期调研。
B 团队的manager对我们比较放权,也就是赋能。 允许我们工作时间去外面试驾、调研、测试。 整体氛围比较宽松,不急于催促设计方案,因此可以花更多时间进行线下调研。

阶段二:原型设计。
640?wx_fmt=png

一个人思考,思维较为单一,力求通过各信息模块来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疑虑。 缺少动效、转场等形式上的思考。
根据用户关心因素梳理了信息框架,以传统的长页面形式来做设计。
团队一起思考原型,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取长补短。
由于团队里有许多视觉的、感性的小伙伴,让整个设计方向变得更炫酷和更高级。
原型突破传统的长页面,以一种新颖的交互形式出现,视觉、动效上有更高的提升。
团队的多样性在这里起到了作用。
我偏理性,注重信息内容和购车转化。 有些成员偏感性,注重高级感和炫酷。 我们的能力可以取长补短。
如果团队成员全是理性派,也许就产生不了大胆前卫的设计方案。 而如果团队成员全是天马行空的感性派,那这个项目就会如脱缰的野马,收不回来了。

阶段三:测试和调整。
640?wx_fmt=png
只在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亲戚上做了一些简单的测试。 参照美团点评的走廊测试。 没有进行系统的用户测试。
安排了两次用研测试,针对前后两个版本各用了一周时间。 用研同学进行了严谨细致的用户招募、调研内容和问卷设计、访谈测试和结果分析。 对我们改进设计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团队多样性且被赋能又发挥了作用。
我自己做交互时也做过一些用户研究和测试,但比起专业的用研同学,真的差距很大。
首先从时间安排上,在A团队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做用研。
其次,在用户招募环节,我自己一个人做交互时,没有那么多渠道找到用户的联系方式,也不知道给参与调研的用户什么奖励。
最后,更没有专业用研同学会的各种量表分析方法。
这里,用户测试对我们优化方案起到很大的帮助。

阶段四:给联合创始人汇报方案。
640?wx_fmt=png
Manager没有安排这个环节。
Manager安排了我们向联合创始人汇报设计方案,类似于创业者找投资一样,向上级要资源,同时也增强了我们设计团队的影响力。
汇报这件事,也体现了团队多样性的好处。 不只设计团队,还有产品经理一起预演。
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项目汇报预演提了意见,最终正式汇报时,得到联合创始人的肯定。

阶段五:复盘
640?wx_fmt=png
当时的设计还没进行到复盘。
在B团队说要开个复盘会的时候,我先自己按照复盘的方法论思考了一下,并写在纸上。
我自己一个人尝试复盘时,发现可以写的东西并不多,不到10分钟就写完了。
而团队真正开始开复盘会的时候,花了2个多小时,总结出了很多东西。 这又让我意识到多样性团队的力量。
因为每个人视角不同,看到的项目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各不相同。团队一起讨论,才能真正有效地复盘。

总结
以前在美团点评的时候,也学各种方法论,大部分情况是自己一个人用方法论从头到尾负责一个项目,从前期理解和思考,到产出设计稿,然后拿设计稿和manager评审。 中间经常和产品经理一起讨论,但很少和设计团队的其他成员讨论。 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负责的项目,每个人也都很忙。
这次在一个设计小组中完成一个项目,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也意识到独立负责一个项目和团队一起完成一个项目时,做事方法的区别。 自己负责时,可以默默地做事情。 但团队一起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和团队同步,只有团队认可了你的想法,才能推进下去。
回到在 IBM 的 Enterprise Design Thinking,这个方法论跟美团点评的方法论主要区别是,更强调团队。 无论是前期讨论要involve stakeholder,还是团队成员相处要 be inclusive,都在教你如何最大效率利用好团队。 这也是我之前经历里比较欠缺的部分。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最底部的“查看原文”查看。
最后,我们公司正在招聘交互、视觉、全栈设计师,感兴趣的快快联系我。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