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
刚入职场的时候,啥也不懂,只知道听话干活,同事之间相互帮忙。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逐渐得心应手,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做事儿套路,但是这样的套路只有团队之间的几个人有一定的默契。我们从互联网上学习知识,在实践中使用,连生活的圈子都变得很有限,但是我们也在有限的圈子里努力吸取营养,做好工作。
参加TID
大约是2016年的时候,开始参加了一次TID,参会之前听之前参加培训的老员工说,讲师们讲的内容比较高大上,跟咱们的实际情况结合不起来,绝大部分只是去听听,只有极少内容是可以参考借鉴的。于是我怀着崇敬的心态去参加TID大会,看着讲师觉得他们都好厉害,很多概念听着很新鲜,很多内容都不明觉厉,自顾努力的记忆、努力的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做笔记,记录不下来的赶紧拍照。
这样紧张的参加了两三天的大会下来,记录了不少东西,回到公司之后进行整理分析的时候,已经很多内容记不清楚,不能复述逻辑了。
部门内部要求学习后分享,于是自己就把能复述出来的内容给完善一下,进行部门分享,但是学习到的内容到底有什么用,什么时候可以用,完全没想好,单纯将学习到的内容复述出来。虽然学习的时候比较兴奋,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仿佛也验证了参加之前老员工的话。
参加TID的兴奋劲儿过了之后,工作又归于平静,我们仿佛又与一线的世界没有关系了,又回到了从互联网上查询知识,在实践中使用的状态。
行业专家来公司做培训
公司经常会请一些行业专家来给我们培训,有些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王小刚,茹炳晟,邰晓梅、丁国富等等,他们的观点都能自成一派,有很丰富的工作经历对行业的发展有很深的见地,他们讲课的风格也很受人喜欢。
- 王小刚老师诙谐幽默的风格中充满智慧
- 茹炳晟老师沉默冷静的风格中充满深刻
- 邰晓梅老师讲课让人如沐春风
- 丁国富老师的讲课让人回味无穷
- ……
每次听这些专家的培训,总是怀着崇拜的心情,总觉得他们遥不可及。
形成自己的观点
随着工作年限得增加,自己对于测试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也逐渐掌握了专家们说的不少内容,在很多事情上也是有自己得做法和套路,也会拿着自己的做法和网上的、书上的做法进行比较,相互借鉴。
于是我们在大数据测试方面建设了:运维十二时辰、分层测试、血源分析、调度依赖检查、日志分析工具、表版本管理、数据地图、持续集成等等内容。
成为讲师
工作中的难题是解决不完的,当我在工作中埋头建设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消息,可以往TID大会投稿,自己申请去分享,自己去当讲师,于是我决定去试试!
于是细心准备了《金融领域大数据分层测试创新实践》花了不少时间去做了准备,将大数据测试领域中的不少内容中认真整理了一下,做成了讲义。
这次参加TID,就是以讲师的身份参加了,与不少讲师有了当面交流的机会,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大数据测试行情状况。
面对面沟通
通过这次大会,我才完成了从阅读别人的材料到面对面交流学习的转变,这样开辟了一个新的学习方式,认识了一批行业领头羊,在大会上也见到了王小刚,邰晓梅、丁国富老师,与老师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当面交流,通过面对面沟通方式获得的知识是课本、资料上、互联网上完全获取不到的。
互联网很大,很多远在大洋彼岸的作品我都可以看到。
互联网很小,同一个城市的公司的作品我都无法知晓。
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我们就可以跨越互联网,寻找到一条新的成长路径,进入一个新的圈子,而且通过这个圈子可以进一步扩展结识更多的伙伴。
方法迁移
大会的参加只是一次的,但是面对面的学习方法却可以是长久使用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仅可以通过资料的学习,也可以通过跟有经验的人去面对面沟通,不要胆怯,不要畏惧,想去学习进步,就可以去面对面沟通,面对面的沟通也是最有诚意的学习方法,我们的祖先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就已经掌握的方法,我们应该更加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