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Discriminative Latent Space for Clustering 理解梳理

Deep Discriminative Latent Space for Clustering 理解梳理

翻译链接:https://blog.csdn.net/shaodongheng/article/details/83021629

网络结构图:

两个部分的算法:

预训练阶段:

 是最大迭代次数,\lambda \in \left ( 0,1 \right ]L_{d}^{i}是第 i 次迭代方程:

的结果,\epsilon是一个很小的数。

计算数据集原始表示的k最近邻A_{B}是选择的锚对的集合,表示该集合的样本数。

锚对:将k-最近邻图中具有最大相似性的一部分作为锚对。

设定作为潜在空间的归一化的表示。

潜在表示矩阵,其中\left | B \right |表示每一批次的样本数目,将\tilde{Z}定义为行归一化批量矩阵(其第i行是行向量\tilde{z}_{i}^{T}),并且将定义为成对余弦相似度矩阵,使得

α<1是超参数。

最小化损失函数:

其中λ代表正则化强度,即系数,表示重构损失,X代表原始输入批次的矩阵,\left | \cdot \right |代表Frobenius范数。

由此得到了预训练的自动编码器参数\theta _{e}和自动解码器参数\theta _{d}

聚类阶段:

第一阶段:

优化过程从的初始化开始,在整个数据集D上通过优化等式(7),即最大化:

得到初始化的

然后我们交替优化参数,即优化一个时其他保持不变,先最大化目标函数得到分配矩阵S,然后最大化得到,最后最大化得到自动编码器参数。 优化过程迭代直到收敛。

将前面预训练阶段得到的模型参数\theta _{e}\theta _{d}带入,是聚类簇的质心,是分配矩阵(权重矩阵)

是超参数 

初始化

 

更新\mu_{k}^{}: 

更新\theta _{e}\theta _{d}

 

 第二阶段:

采用第一阶段得到的参数初始化。

与第一阶段只是优化函数不同:

 其中: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