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毕业季到来, 部分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会纠结于进大厂还是考公?
大厂高薪福利好,但熬夜加班头发越来越少,还得扛着35岁就退休的压力;体制内工作稳定、体面,也是父母最爱。
每年公务员报名人数都在增长,2022年公务员报名人数突破202万人。体制内是毕业生最好的选择最佳的归宿吗?我看未必。
大厂员工拿着高薪考公?
互联网大厂疯狂裁员,年轻人的大厂梦破碎?“互联网寒冬”、“大厂裁员潮”等等话题的出现意味着大厂福利不再了吗?其实不然。
大厂红利期还没有过去。
第一阶段是人口的红利暴力期,随着人口平缓和监管加重,要到尾声了。
第二阶段是IT化的发展期,就是各行各业的自动化的进入,不局限在一二线城市,四五线城市也不可避免。
行业的需求人数还是增加的,只是分层更加清楚,大厂往高薪和高能力走,三四线城市小公司往农工方向走。
且大厂的高薪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非常可观的。
应届生第一份工作是步入社会的敲门砖,大厂工作经验给自己镀金,即使以后离开大厂,第二份工作也不会太差。
不必过于担心35岁被大厂裁员
这种想法其实在大厂是不成立的。技能型的职位,大厂是最看重职位能力的培养和成长,越做越专业。
一般来说,35岁失业是对中小公司员工说的。如果能成长到大厂的中层,职位寿命可以到40-45岁。
就算还是个小兵,降薪去中小公司做个小头目也是一堆抢的。
以网络上说的大厂员工都想进体制内,并不是完全可信的。
体制内不再是铁饭碗、香饽饽
学而优则仕,宇宙尽头是编制。和惊涛骇浪的大厂相比,体制内看上去美好无比。
激情满满的年轻人卷累了,想要一份体面的工作养老,那公务员几乎是最佳选择。
但体制内优势不再,并非就是大家所想的铁饭碗。
公务员转合同制
公务员大部分转合同制,虽然现在看上去像铁饭碗,但是已经有小城市财政“破产”。
而且卖地财政的影响越来越大,必然会影响到公务员的人数、工资。
去年已经有部门出现工资缓发的现象。包括深圳也出现了公务员和教师体系的降薪。
基层公务员
基层公务员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一进去有着三五年的服务年限,调动不可能,考走也比较难。
“到了基层,就一辈子在基层了”并非只是玩笑话。
要是家底不算殷实,那养家糊口基本是不大可能了。
那毕业一门心思想进体制的应届生就需要考虑清楚,自身情况是否适合做出这个选择。
想要高薪进大厂,稳定生活入体制,都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有选择的能力。实力过硬,才有能力做选择。
不管是体制还是企业,都要提前谋划布局,打好基础,能抓住二者中的一个,就非常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