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电机技术 —— 何为轴电压?

文章详细分析了长线驱动中电机轴电压和轴电流升高的原因,涉及高频谐波、分布电容、共模电压等因素,并提出了通过优化变频器输出、改善电机设计、改进接地系统等措施来降低轴电压。同时探讨了共模电压与轴电压的关系及其抑制策略。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特定场景举例

长线驱动指的是在电动机与变频器之间存在较长的连接电缆,尤其是在大型工业应用中,电机可能远离变频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这种情况下,变频器通过长线向电动机传输功率时,可能会加剧电机轴电压和轴电流的产生,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1. **高频谐波传播**:

   变频器通常采用脉宽调制(PWM)技术来调节电源频率,这样会在输出电流中包含大量的高次谐波。长距离传输时,这些高频谐波成分容易在电缆中感生出较高的电压,当它们到达电动机时,特别是在电机轴附近,会产生较强的电磁场,从而诱导轴电压。

2. **分布电容的影响**:

   长线本身具有一定的寄生电容,当交流电压作用于长线时,会在电机和地之间形成一个高频振荡回路。这个电容耦合效应会导致轴与轴承座之间的轴电压增大,如果轴与轴承间的绝缘不良或存在金属接触,就会形成轴电流通道。

3. **共模电压**:

   在长线驱动系统中,因为线路阻抗不匹配和电磁干扰等因素,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共模电压。共模电压在电机内部表现为轴电压,如果轴电压足够高并形成了闭合回路,就可能导致轴电流。

4. **地环路**:

   长距离布线可能会增加接地系统的复杂性,进而形成潜在的地环路,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轴电压的形成,并促进了轴电流的发生。

5. **瞬态响应**:

   长线对快速变化的电压信号有明显的延迟效应,导致电机端电压波形畸变严重,这也会影响轴电压的稳定性和轴电流的产生。

总之,在长线驱动系统中,电机轴电压和轴电流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变频器输出的非正弦波形以及长线带来的高频干扰和电容耦合效应,这些都可能促使轴电压的升高和轴电流的流动,对电机轴承造成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和系统稳定性。因此,在长线驱动的设计和维护中,常常需要采取诸如添加滤波器、合理接地、加强轴绝缘等措施来减小轴电压和轴电流的危害。

二、产生原因综述

电机轴电压问题加剧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点: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1. **电机设计特点**:

   - 定子绕组与转子之间的不对称性,如定子铁芯的磁通密度不均匀、转子偏心、扇形片的导磁率差异等,都会导致感应轴电压的产生。

   - 冷却和夹紧用的轴向导槽、转子绕组的分布等设计细节也可能引起轴电压。

2. **变频器使用**:

   - 变频器供电的电机,尤其是采用高频PWM(脉宽调制)技术的电机,高频谐波成分会使电机内部的分布电容效应增强,从而导致轴电压的增加。

   - PWM信号的快速开关边沿和高频分量,容易在线缆中感生轴电压。

3. **外部电源干扰**:

   - 运行现场的接线复杂,如有其他电源线搭接到转轴上,或者由于接地不良等原因形成电压差,都会产生轴电压。

4. **轴接地不良**:

   - 轴承座与电机壳体之间的接地不佳,或者是轴承本身绝缘处理不够完善,导致轴电压无法释放,反而形成轴电流回路。

5. **高速旋转时的电磁效应**:

   - 高速运转时,电机内部的磁场变化更快,由此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更大,轴电压也随之增大。

6. **使用环境**:

   - 环境中有强烈的电磁场,例如临近高压线路或存在大量电磁辐射的设备,都可能增加轴电压。

7. **轴承磨损与污染**:

   - 轴承磨损产生的微粒或油脂污染可能导致绝缘性能下降,使轴电流易于流通,间接加剧轴电压问题。

8. **未采取有效的轴电流抑制措施**:

   - 如果电机设计或改造中未采用轴电流抑制技术,如绝缘轴承、轴电流滤波器、轴接地碳刷等,则轴电压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

因此,解决电机轴电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电机设计、驱动方式、运行环境以及后期维护等多个方面。

三、如何降低轴电压

降低电机轴电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优化变频器输出**:

   - 使用正弦波PWM(SPWM)或空间矢量PWM(SVPWM)等先进调制技术,减少输出电流中的高次谐波,从而降低轴电压。

   - 适当降低载波频率,减少高频成分对轴电压的影响。

   - 在变频器输出端添加输出滤波器或电抗器,抑制高次谐波,减少轴电压。

2. **改善电机设计与工艺**:

   - 提高电机定子与转子的制造精度,减小磁路不对称性。

   - 加强转子轴和轴承座的绝缘处理,减小轴电压传导的可能性。

   - 如果条件允许,改进电机内部结构,减少轴电压的感应。

3. **改进接地系统**:

   - 确保电机壳体、轴承座、电机底座等接地良好,减小轴电压累积的可能性。

   - 对于某些重要场合,可在电机轴上安装轴接地碳刷或轴电流泄放器,将轴电压直接导入大地。

4. **外部电源干扰抑制**:

   - 规范布线,避免电源线与其他接地部件交叉或直接接触电机轴。

   - 使用屏蔽电缆,降低外部电磁场对电机轴的影响。

5. **安装轴电压抑制装置**:

   - 在电机轴承附近安装轴电压抑制器或轴电流滤波器,专门针对轴电压进行抑制和泄放。

6. **定期维护与检查**:

   - 定期检查电机轴承的磨损状况,及时更换磨损轴承,避免轴电流通道的形成。

   - 检查并清理轴承附近的油污和杂质,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电机轴电压,减少轴电流的产生,从而延长电机轴承寿命,提高电机运行可靠性。

四、共模电压与轴电压

共模电压和轴电压在电机驱动系统中是相互关联的,尤其是在使用变频器供电的电机系统中。

**共模电压**:
共模电压是指在电机驱动系统的三相电源线与地线(或参考地)之间的平均电压,它是所有三相电源线相对于地线的相同电压变化部分。在逆变器供电的电机中,由于逆变器内部开关动作产生的快速电压变化和高频谐波,以及长线缆传输中的分布电容和电感效应,会在电机与变频器之间的连接电缆上感应出共模电压。

**轴电压**:
轴电压则是指电机轴与轴承座或电机外壳之间的电压差,通常是在电机内部电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在使用变频器驱动的电机中,共模电压是轴电压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电机的非对称结构、定子绕组与转子之间存在的分布电容以及PWM逆变器产生的高频电压,共模电压通过电机内部的寄生电容耦合到电机轴上,形成了轴电压。

一旦轴电压达到一定程度,且轴与轴承之间存在良好的导电路径(如润滑剂中的金属颗粒、水分等),就会形成轴电流,轴电流流经轴承时,可能导致轴承电蚀、高温和早期失效等问题。

因此,在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中,往往需要采取措施抑制共模电压,从而减少轴电压的产生,以保护电机轴承和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常见的抑制措施包括使用共模滤波器、合理布置电缆、优化变频器输出波形以及加强电机轴承的绝缘设计等。

五、降低共模电压

降低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共模电压可以通过调制策略的改进来实现,具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Space Vector PWM, SVPWM)**:
   - SVPWM通过构造一组能覆盖整个电压空间矢量的六边形扇区,精确控制逆变器各开关的状态,从而使输出电压更接近正弦波形,减少了高频成分,从而间接降低共模电压的产生。
   - 通过合理选择电压矢量的切换顺序和时间,可以设计出特定的调制策略,降低输出的共模电压分量。

2. **不对称调制**:
   - 采用不对称调制策略,比如在每个调制周期内,根据逆变器的不同工作区间,选择能够有效抑制共模电压的开关状态组合。例如,在某些扇区使用特定的电压矢量,使共模电压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趋近于零。

3. **扇区分裂调制**:
   - 对于多电平逆变器,可以采用扇区分裂调制技术,将传统扇区进一步细分,优化电压矢量的选取和切换时机,从而降低共模电压。

4. **载波移相调制**:
   - 通过载波移相PWM (Carrier-Based Phase Shifted PWM, CPS-PWM),调整各相载波的相位,以减少输出电压中与地线相关的共模分量。

5. **混合调制**:
   - 结合不同的PWM调制方式,例如将SVPWM与特殊的抑制共模电压的调制策略混合使用,以兼顾输出电压质量和共模电压抑制的需求。

6. **共模电压前馈控制**:
   - 实时监测共模电压,然后将测量值作为反馈信号,调整PWM调制策略,以主动抑制共模电压的增长。

通过以上调制策略的优化,可以在源头上减少共模电压的产生,进而减轻共模电压对电机和系统其它部件的影响。不过,除了调制策略的优化外,还应结合电路设计、滤波器配置等硬件措施,才能更全面有效地解决共模电压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初心不忘产学研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