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C++中,经常会发生数据类型转换,例如整形数据可以赋值给浮点型变量,在赋值之前,先把整形数据转换为浮点型。数据类型转换的前提是,编译器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取舍。
类也是一种数据类型,也可以发生数据类型转换。不过这种转换只有在基类和派生类之间才有意义。
由于派生类包含从基类继承的成员,因此可以将派生类的对象赋值给基类对象。
实际上,对象之间的赋值是成员变量的赋值,成员函数不存在赋值问题。在赋值时,会舍弃派生类自己的成员,如下图
可以发现,即使将派生类对象赋值给基类对象,基类对象也不会包含派生类的成员,所以不同于通过基类对象来访问派生类的成员。
这种转换关系是不可逆的,只能用派生类对象给基类对象赋值,而不能用基类对象给派生类对象赋值。理由是很显然的,基类不包含派生类的成员,无法对派生类的成员变量赋值。同理,同一基类的不同派生类对象之间也不能赋值。
请看完整的例子: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public:
int n;
A(int n) :n(n){}
void display(){ cout << "Class A: n=" << n << endl; }
};
class B : public A{
public:
B(int n) :A(n){}
void display(){ cout << "Class B: n=" << n << endl; }
};
class C : public A{
public:
C(int n) :A(n){}
void display(){ cout << "Class C: n=" << n << endl; }
};
int main(){
A a(1);
B b(2);
C c(3);
a.display();
a = b;
b.n = 100;
a.display();
a = c;
a.display();
return 0;
}
执行结果:
本例中,将 b 对象赋值给 a 对象,等价于 a.n = b.n,赋值完成后 a.n 的值为 2,然后调用 a.display() 函数,输出结果就是”Class A: n=2“。将 c 对象赋值给 a 对象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基类对象和派生类对象之间的赋值仅仅是对应的成员变量的赋值,不会影响成员函数,不会影响 this 指针。
总结:可以通过派生类对象访问派生类的成员,但无论如何,也不能通过基类对象访问派生类成员。
【扩展】指向对象的指针
对上例 main 函数中的代码做如下更改: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public:
int n;
A(int n) :n(n){}
void display(){ cout << "Class A: n=" << n << endl; }
};
class B : public A{
public:
B(int n) :A(n){}
void display(){ cout << "Class B: n=" << n << endl; }
};
class C : public A{
public:
C(int n) :A(n){}
void display(){ cout << "Class C: n=" << n << endl; }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A *p = new A(1);
p->display();
p = new B(2);
p->n = 100;
p->display();
p = new C(3);
p->n = 200;
p->display();
return 0;
}
输出:
本例定义了一个指针,使它指向不同的对象。与上例不同的是,本例中并没有发生对象的赋值,仅仅是改变了指针的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