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谱与农业(一)植物叶片的反射、吸收光谱

以下内容主要摘自 R. A. Moss 和 W. E. Loomis 于 1952 年发表的文章 Absorption Spectra of Leaves. I. The Visible Spectrum



一、叶片的漫反射


我们知道计算吸收光强的公式为 A = I - (R + T),其中 I 为发射光强、R 为反射光强、T 为透射光强,若要得到 A 则需要准确计算 R、T。由于植物的反射光存在大量漫反射,准确计算 R、T 需要对植株全方位的收集反射光。这使得在早期植物叶片光谱研究和实际生产应用中主要集中于反射光谱。

Dinger 于 1941(The Absorption of Radiant Energy in Plants)测定了 coleus、pansy 两种植物叶片各角度的光反射、透射强度。结果表明反射光和透射光存在大量漫反射,总反射、透射光强需要通过积分计算得到。其中反射光强比较符合余弦函数,透射光强不太符合余弦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 A. Moss 和 W. E. Loomis 于 1952 年在前人 Seybold 和 Weissweiler(Spektrophotometrische Messungen
an grünen Pflanzen und an Chlorophyll Lösungen)的基础上以 10nm 为测定间隔,研究了不同类型、颜色、处理方式下叶片的反射、吸收光谱,以及通过叶绿体悬浮液、破碎叶绿体上清液研究结构对光吸收的影响。

二、叶片的吸收、反射光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作者研究了 Bean、Spinach、Swiss chard、Tobacco、Ficus、Cabbage 植株叶片的反射和吸收光谱。其中 Bean、Spinach、Swiss chard、Tobacco 的叶片薄,粗线为 4 个物种光谱的平均曲线;Ficus 叶片厚且颜色深。

从上图中可以发现,虽然不同物种间叶片形态、颜色、薄厚等差异也反映在光谱上,如 Ficus 厚叶片相比其他物种的薄叶片光吸收能力更强、反射能力更弱,但光谱曲线的走势基本相似:

  1. 480-500nm 附近叶片光吸收能力大幅降低,反射能力大幅升高;
  2. 540-560nm 附近叶片光吸收能力到达波谷,反射能力到达波峰,之后光吸收不断升高,反射能力不断降低;
  3. 680nm 附近叶片光吸收能力达到波峰,反射能力到达波谷,之后光吸收能力迅速降低,反射能力迅速升高;
  4. 叶片光吸收曲线与反射曲线变化 基本同步,反射升高吸收降低,反之亦然;


三、银白杨叶片上下表面的吸收、反射光谱


white poplar(Populus alba L,银白杨)叶片初两面被白绒毛,后上面脱落,即叶片上表面光滑,下表面被白色绒毛。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下表面光反射能力更强,吸收能力更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不同颜色叶片的吸收、反射光谱


实验测定了叶片绿色、黄色、橙色、红色的反射光谱,可惜的是作者并没有说明不同颜色叶片来自相同物种叶片的不同时期,还是不同物种的相同时期。从实验结果来看,随着叶片颜色从绿色向红色转变,反射光谱的波峰不断向长波长偏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不同处理下叶片的吸收、反射光谱


作者将浸泡在水、乙醚、沸水中一段时间后的叶片与新鲜叶片、叶片提取物(溶剂甲醇)的反射吸收光谱比较。叶片的光反射分为两部分:1. 叶片表面反射;2. 叶组织反射。当叶片 浸泡在水或乙醚溶剂中(Infiltrated Leaf、Ether Dipped Leaf) 时,由于叶绿素并未扩散至溶剂中,所以叶片内细胞结构未被破坏,作者认为浸泡会使叶组织内的空气被替换成溶剂,影响了光在组织内的反射与折射,进而影响了整个叶片的光吸收、反射光谱。作者比较了在乙醚溶剂中不同浸泡时间对叶片吸收、反射光谱的影响,下图 1 中浸泡时间短、图 2 中浸泡时间长,可以发现浸泡时间短,叶片在 500-650nm 区间内的光吸收能力增强,反射能力下降,浸泡时间长则反之,作者无法对这一结果进行解释。

当叶片 浸泡在沸水中(Boiled Leaf) 时,除了组织内空气被替换为水外,叶片细胞内蛋白质会发生变性。比较浸泡过水、沸水的叶片的吸收、反射光谱,可以观察出蛋白质变性对叶片吸收光谱的影响。从下图 2 中可以发现,细胞内蛋白质变性对叶片吸收光谱整体影响不大,但在 580nm-680nm 区间吸收光谱存在少量差异;会加宽反射光谱的波峰。

叶片提取叶中 仅包含叶片中溶于脂的物质,主要目的是提取叶片中的脂溶性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相比叶片,提取液丢失了组织、细胞结构,色素占总溶质的比例升高,其他非色素物质对光吸收、反射的干扰减小,提取叶的吸收光谱更贴合色素的吸收光谱。从 480-560nm 区间的光谱中可以发现,叶片中存在大量的非色素吸光因素,这里的吸光因素既指可以吸光的物质,也指因增加了光在叶片内总路径(光在不同介质界面发生的反射)而促进吸光物质吸光的结构,如叶绿体中堆叠的内囊体结构、细胞间气泡等。

结合叶片脱色处理后呈现白色,可以假设叶片中非色素吸光物质总体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是近乎均匀的。在此假设下我们可以推论出:吸收光谱中波峰、波谷之间的差异是由色素造成的;波谷处的光吸收是由非色素吸光物质造成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不同完整程度下叶片的吸收、反射光谱


作者对叶片进行了三种处理,分别得到叶绿体悬浮液、叶绿体裂解液、叶片提取液。从实验结果来看,随着生物结构完整度的下降,光谱越来越与色素光谱贴合。进一步证明了非色素因素对叶片吸收光谱的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七、总结


以下几点结论仅在 400-700nm 波长区间成立:
  1. 不同种植物叶片的光吸收曲线与反射曲线变化 基本同步,虽然反射光谱的曲线变化幅度远不如吸收光谱明显,但反射光谱的测定更为便捷。同时由于叶片 反射光强近似余弦定理,可以仅测定某特定角度光强进而推测出总反射光强。
  2. 虽然物种间叶片在厚度、下表面是否被毛等问题上存在差异,但吸收光谱与反射光谱在 480-700nm 区间内的变化存在共性。首先叶片吸收能力迅速下降,反射能力迅速上升;在 540-560nm 附近达到波峰波谷后,叶片吸收能力缓慢上升,反射能力缓慢下降;在 680nm 附近达到波峰波谷后,叶片吸收能力迅速下降,反射能力迅速上升。
  3. 叶片中存在大量的非色素吸光因素影响叶片对光的吸收与反射
  4. 虽然沸水叶片与非沸水叶片的吸收光谱差别较小,可能说明蛋白质结构对光吸收影响不大,但由于作者没有在更多的物种叶片上进行实验,所以该结论的具有普遍性有待讨论。
  • 2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