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放大方案
一、介绍
本篇来介绍下comfyUI种几种常见的放大方式,今天主要介绍三中
-
通过模型放大
-
潜在空间放大
-
插件SD放大
通过模型放大
这种放大,只是对结果进行放大,没有再处理图片精度 不会改变图像原本的模样,类似SD那边的附加功能里面的放大。
路径:新建节点-图像-放大-图像通过模型放大
这里我们推荐图像通过模型放大,这里就有用到放大模型,从VAE解码这边右边输出拖出来线,选择好放大模型即可。
默认宽高是512x768,这次放大了四倍了,变成2048x3072了,有人说咦,那我只想放大两倍怎么办,简单啦,后面再加一个按系数缩放,乘以0.5倍就行。
![]() | ![]() |
潜在空间放大
潜在空间放大就类似SD里面的高清修复功能,现在潜在空间放大,也就是对Latent进行缩放,然后对缩放的 Latent 进行重新采样,增加细节从而实现放大的目的,这种操作一般会改变原图结构。
具体流程如下:
在默认的文生图流程里面,K采样器的Latent输出节点,拖出来,可以看到有Latent缩放和Latent按系数缩放这2个。前者是可以具体设置宽高,后者是直接按比例,我比较喜欢按比例的方式。
完整的长这样,通过Latent按系数放大,再链接一个K采样器,采样器设置和前面的采样器一直,这里要注意的是降噪范围推荐在0.5-0.6之间,太小了图片容易糊,太大了图片就变化太大。
插件SD放大
要想使用该插件,需要先在管理节点那边搜索 ultimate 来安装
存放路径:\ComfyUI\models\upscale_models
安装好后重启服务,可以在下面这个路径下找到SD放大放大
其中SD放大和SD不放大对比如如下,一目了然。
一个是细节修复+放大(SD放大),另外一个只有细节修复(SD放大(不放大))。
另外来看看这个SD放大插件,其实不复杂,红线圈中的就是和K采样器的参数一样,绿线的是分快修复的,大部分参数可以不设置直接使用即可。
其中几个参数介绍下:
-
模式类型
-
Liner:直线(默认选择),逐行进行拼接(更快,但是会有几率出现伪影,我们默认使用这个)
-
Chess:棋盘拼接,可以理解成“X”形状的拼接样式(慢一些,出现伪影的几率小)
-
-
模糊:默认8即可,拼接区域的羽化程度,融合不好的话再调高一些
-
接缝修复模式
-
Band Pass:速度最快
-
Half Tile:质量好
-
Half Tile + Intersections:上面二者结合折中
-
![]() | ![]() | ![]() | ![]() |
原图 | 真实空间放大 | 潜在空间放大 | SD插件放大 |
总结
上面介绍的三种方案,已经满足日常的需求了,按模型放大最快但是效果不大行,一般推荐使用潜在空间放大,就类似文生图里面的高清放大,如果想图片变化不大,那就用SD放大插件,这个就有点类似SD那边的tiles Diffusion那个功能,当然我们也可以结合使用,比如潜在空间放大+SD插件放大,只要你电脑显卡够呛,结合使用也是ok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