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问题浅析(这是笔者参加城市水利工作的一些观点)

 

自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的存在一直离不开自然,更重要的是人类还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创造自己的文明。从穴居到宅居,从逐水草而居到定居,从分散的农村聚居到更为集中的城市聚居,现在城市已成为人口的中心、经济的中心和国家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水问题的提出

1.       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水利保障——城市发展的外部要求

《管子》记: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足用,下勿近水而沟防者…”,一语道破水利和城市之间的利害关系——水资源保障和防洪安全保障是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形成了城市化的强大拉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但是,城市在迅猛发展中表现出其两面性:一方面带来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麻烦,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丛生。社会的现实需要给一系列以城市为对象的学科提供了蓬勃发展的无限动力。城市水利科学的不断完善必将对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水环境整治和保护、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及城市防洪保安发挥其无可替代的理论指导作用。

2.       开展城市水利碰到了不少问题,形势紧迫——自身要求发展

由于的历史原因,我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之中,即使到现在也还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过渡进程中。长期以来,受社会经济环境和认识水平所限,水利科学研究领域主要局限于江河湖流域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对城市这一独特的区域类型切入深度有限,在水利事业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原有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可以说现有的城市水利理论还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另一方面,在当前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原有的水利运行管理体制并不能完全顺应日新月异的要求,同时也有不少观念有待突破,长此以往必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其紧迫性不言而喻。为此,只有水利科学体系自身的不断完善,发现和总结城市发展的规律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水的自觉性。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水利工作转向城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未来二十年中国发展的目标,如果没有一个持续发展、稳定发展的环境,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是难以想象的;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如果不能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也是不可想象的。

为此,亟待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这样才能有利于借鉴先进的成功经验,规避失败的教训和走过的弯路,有利于吸收先进的技术、成果,减少发展成本、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新问题的研究上,充分体现后发优势。

有鉴于此,我们不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城市水利学术问题作一些思考。

    、从微观角度看城市水问题

谈到城市水利,不能不从地理学方面加以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特点不同,南方降水充沛,北方干旱少雨;且平原、丘陵、山区、高原兼而有之。但总的说来,中国平原地区的城市多于低山丘陵地区,中山、高山地区数量极少:滨临江河湖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平原城市比比皆是;选择两种地形过渡或交接的部位形成城市并发展的也非常普遍;丘陵、山地区的城市往往多趋于河谷。可以说临水是城市的普遍要求,身处流域之中是城市的普遍地理要求

在地理学的系统与区域二分法中,城市地理属于区域地理的范畴。首先,城市是兼有经济、行政和自然性质的一种综合性的区域,只是在空间尺度上有所不同;第二,城市作为地球表面的一种地理现象,无能从其位置和分布的特征还是城市内部地域差异的特征,它们都是区域的一部分,区域的缩影或焦点。

而流域则一般属于系统的范畴,城市只能算是其中的部分,甚至是点与面之间的区别。受这样的空间关系决定,一方面流域的相关水问题必然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布局;另一方面,城市的水问题又必然反馈到流域的整个水系统中,往往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相比较流域水利问题,城市水文过程、供水、排水、保水、净水等一系列城市水问题必然存在其独特的微观机理需要去研究。

1.       城市水文

城市水文相对来说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宏观的问题。由于水文现象的区域相似性,可以说城市水分运行机制与所在流域或区域在一个较大尺度上还是基本相似的,仍然存在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水分划分类型;仍然存在降水、下渗、蒸发、散发、产流、径流等等宏观运行机制。

但是,由于城市的下垫面的人工因素的影响,降雨后的下渗、蒸发、散发的微观机理已经大不相同。城市的下垫面中处于自然状态的已经少之又少了,大多是沥青、混凝土等低渗透性的人工垫面,绝大部分下渗的水分立即产流;此外蒸发、散发究竟对水文过程有多大作用也有待研究,从而影响了最终产汇流结果。所以在城市,水文特点可以归结为“产流快、汇流迅速”,现有水文模型已经不再适用。

另外,由于城市的区域性,需要物质、能量的不断输入,才能支撑起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所以在诸如流域的大系统内的水量循环机制置放到城市,其表现已不那么明显;水量平衡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量平衡。放到城市这一狭小的区域,水资源就不再是再生资源了,水量平衡也只是水质恶化了的平衡,这也就是水资源成为稀缺资源的原因之所在。

2.       城市给排水

以前城市供水,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用水需要,预测城镇用水量;如何对本地区水文、水文地质、气候等作充分调查,综合比较,选择水源,并能够满足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如何建设供水管网;净水、配水;如何开展城市供水工程设计和建设。应该说,目前相关技术的理论研究比较成熟和完整。城市排水则主要研究如何由排水管网承担,负责雨水和污水和收集和输送的任务。

然而这里所讲的给排水与城市现有的概念上有所区别,含义上已有了进一步拓展。如果放到更大尺度上来考虑,河道在城市给排水中的地位如何;河道如何收纳城市弃水和不可利用水,承载力如何;城市与隶属流域的供水矛盾和弃水外排矛盾如何协调;城市水如何进行最优化的控制运用调度;如何为景观用水提供水源保证等等都亟待研究。

3.       城市水质

作为水资源保护职能的两大方面之一,应该说,目前对城市水点源污染技术性问题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环境科学在污染的机理上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释和研究,例如污染物类型、来源、特点等等,并且制定出了衡量和评价水中污染物程度的标准,也研究了不少治理污染的可行性方法。然而,在城市水体自净能力如何、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有效监测、控制和防治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特别是在城市,为最有效的保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既要充分发挥城市水的自净能力、降低活水工程和水污染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又要充分利用资源、提供水资源利用率,还要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提供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及景观环境,成为当前城市水质问题的重中之重。

4.       景观生态用水

当前,城市景观的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水面扩大;内部水域等环境资源锐减;城市建筑急剧膨胀,侵占水域;城市景观的自净能力减弱甚至丧失,等等诸如此类。

如何治理城市环境,提高其景观生态质量,对城市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城市景观的出现已然成为工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现代文明的标志。一般来说,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减少污染;二是提高水域、绿地面积,增强城市景观的自净能力。城市水域、绿地除净化功能外,还能提高城市美学质量,故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水域、绿地的建设举足轻重。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城市建设要想达到高质量景观的目标必然有一个好的规划,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纳入城市水景观作为一项专项规划,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促使发展观念的更新,并且贯彻整体优化、多样性、景观个性、生态关系协调和综合性等原则,已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例如风景区用水规划要特别注意多样性原则、生态关系协调原则的应用,在此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其它原则;大环境绿化及城市绿地系统用水规划首先考虑的是整体优化原则及多样性原则;而名胜古迹和纪念性园林用水规划则应更多地考虑遗留地保护原则、景观个性原则。

5.       经营城市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逐步加强,已经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正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正如上面分析到的,水资源在城市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环境下已经不再是可再生资源,而是一种稀缺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已不再是工程水利意义上的了。自然而然,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成为城市要发展必然解决的问题。诸如水价形成机制、水资源资本化经营、水经济结构优化、水经济宏观政策、水资源配置效率等等都成为必须研究的问题。经营城市、经营城市水应该成为一种理念。

    、从宏观角度看城市水问题

1.       城市的系统动力学特征

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方是城市。城市虽然不能脱离所在地域的地形地貌类型、气候类型、植被土壤类型等地理背景,但是原来的自然环境面貌在城市地域里已经所剩无几、面目全非。大规模的土方填挖和建设已经改造了中小地貌,以水泥、沥青、砖瓦等各种人工下垫面,取代自然下垫面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气候。城市变成了包括了自然环境却又是以人造物和人文景观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

人类对这一部分自然地域的改造影响深远,作用之大,反过来通过影响自然界又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城市实际上市是一种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是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最敏感的地方:城市的人口永远不能在狭小的生存空间维持;城市的复杂功能注定了它要与外界发生十分密切的联系,包括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如粮食、副食品、煤炭,甚至新鲜的空气和水分,都主要靠外界输入;而城市的废弃物也必须输送到系统之外。

可以说,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巨系统。由于它是自然力与人类创造力共同作用的产物,推动城市发展变化的因素,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有来自自然界的和人类自身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工程技术的因素,有来自城市内部的和城市外部的因素,每个城市在共性之下又都形成了各自鲜明的个性。因此,它们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难以预测。

这些系统动力学特征,决定了不能再用旧有的理论来解释新问题。

2.       城市水利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系统

上面阐述的动力学特性决定了城市水利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不仅仅再是以防洪排涝为单一目标的水利问题。

这样一个系统不光包括以工程措施为主的硬件系统,还包括相应的体制、政策、运行机制等非工程措施为主的软件系统;系统内外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每个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在系统结构方面,城市水利本身隶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并且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但是自身又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可以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如各种水功能区划等),甚至还可以再分;在功能方面,城市水利必须及时适应社会经济等外部发展变化要求,及时掌握外部信息,才能完善自我功能。因此,城市水利在除了防洪排涝方面,还将在美化环境、水上旅游、城市生态、水资源经济等方面有所作为,目标综合且多样。

面对这样一个具有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适应性、整体性和目的性的庞杂系统,从认识论的角度,只有充分运用系统论方法,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千头万绪中把握事物本质;从方法论的角度,只有运用现代的各种科学技术和决策技术,通过建立系统模型、模拟试验、电子汁算机仿真等方式,用定性、定量的综合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才能最终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进行决策。更重要的是要把这种决策思维渗透到城市水利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去。

3.       城市水利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

毋庸置疑,城市水利这样一个系统需要经济、社会、人文、管理、地理、生态、水利、建筑等等的各学科密切合作。尽管水利科学也提出了一些一般原理,但如何在城市中应用这些原理还不甚清楚;另一方面,由于实际的城市水利管理需要多部门的协调组织,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急需将传统的水利科学和其他包括设计、规划、管理以及决策等学科紧密联系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市水利科研成果和信息在空间规划、决策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有效性,同时反过来,也有助于提高城市水利科学在评价各种规划和管理政策效果中的作用。诸多方面表明,城市水利已不是一门单一的科学,而是位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连接点上。

    、结语

结合当前的城市水利开展情况,笔者认为:把城市的水土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最大程度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研究城市水利总的发展趋势。

然而轻重缓急之下,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城市水文、水质、水景观、水资源研究,对城市水微观运行机制予以充分了解,从而现实指导水利事业在城市实践中所碰到的规划、设计、施工、控制和管理等具体问题,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抓住城市水利的主要矛盾,解决城市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打破条块分割、明确城市水利职能,并配套相应的管理体制,确保城市水利能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宏观环境之中,真正使水利事业成为水利产业。

 

参考文献

1         谷兆祺主编 中国水资源、水利、水处理与防洪全书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9

2         袁作新主编 流域水文模型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0

3         刘树坤 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 水信息网 2002.10

4         王礼先 生态环境用水的界定和计算方法 中国水利 2002-10

5         李原园、张国良、许新宜、石海峰、李代鑫、庞进武、关业祥 关于21世纪初叶治水思路的思考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 2000年第3期(总第3期)

6         左东启 对新世纪中国水利科学发展研究的几点认识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0,20(2):2-5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