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03章摘要总结

3.1产品概念的提出

提出产品概念很简单,要确定五个关键要素
►核心用户: 产品目标用户中最重要的用户是谁,表达为一个抽象的人群。 ►刚性需求: Ta们碰到最痛的痛点是什么。
►典型场景: 这些痛点最常出现在怎样的生活、工作情况下。
►产品概念: 用什么方案解决,用一个词、最多一句话概括你 解决方案。 ►竞争优势: 相对已有方案,有什么突出优势。

3.1.1核心用户

吴晓波频道在2015年旗帜鲜明地表态——反对屌丝文化,服务中产阶级。这种做法,虽然对总用户量有损害,但剩下的用户更纯净。如今的产品,用户与用户之间不再独立,而是彼此有链接。如果用户群体的价值观接近,那么,他们之间更能建立起认同,链接更紧密,对产品的黏性也就更大。

另一方面,这是一个供给充足、市场细分、用户选择很多的时代, 情愿选择让一部分人爱你爱得发疯,另一部分人恨你恨得要死,也不要让所有人都觉得你还OK,你是个好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就是产品的调性、品牌的人格化。
核心用户定义得越精准,产品设计、推广等过程中的目标将越明确。

3.1.2刚性需求

刚性需求要满足下面三个条件:真实、刚需、高频
►真实:需求是真的存在,还是幻想出来的。 我们要对需求的真伪做一个判断。经常听到用户说的可能都是一些伪需求。
►刚需:特指需求是否强烈,不满足能否忍受。
►高频,需求发生的频次是高是低。 这比较容易理解,有的需求发生的频次可能每天都有,比如叫外卖,有的需求发生的频次可能一年 才有一次,比如春运。

3.1.3典型场景

在某种情景下、某时某刻,用户能想到,最好是能第一个想到你的产品。这个时刻就是产品的唤起点 。

3.1.4产品概念

举一个口碑网的案例
产品概念:一个有餐厅列表、可以点评的网站。

我也在做投资相关的事情,所以会和很多创业者交流。当发现这个创业者说来说去都是背景信息,5分钟还讲不清楚他在做什么的时候, 我就会打断他,问这个问题:你为了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需求,做了什么东西?

3.1.5竞争优势

我们做产品时,通常会找一个“竞争标的”,也就是这个产品到底是跟谁对比的。优势是与另外一些解决方案比出来的,“标的”的选择很重要,体现了你的定位与开局思路,视野和格局。
对于竞争优势,“人无我有”是一种,比较容易理解;“人有我优”也是一种,无非“多快好省”,具体地说,包括更多功能、更快搞定问题、 更好的质量、更省钱,等等。

再来几个例子:
叫外卖而不出去吃,是因为想节省外出的时间,或者就是懒。

网上买家用电器,是因为可以把很多型号放在一起对比技术参数和价格。

接客户用更贵的专车而不是快车,是因为车好服务好,可以让客户对我们的印象加分。

你的优势,会成为用户选择的理由。

竞品分析:
相似的产品→能满足同样需求的不同产品(从表层到深层需求) →所有消耗用户时间的产品
1.用同样的产品功能解决同样的用户需求
2.用不同的产品功能解决同样的用户需求
3.用同样的产品功能解决不同的用户需求
4.用同样的产品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3.2概念提出的综合案例

案例:淘宝首页
首先,我们要确定这个产品的核心用户 。
►第一步,做用户细分,列出可能与淘宝首页发生关系的各种用户:买家、卖家、合作伙伴(即服务买卖方的服务商)、淘宝员工、 竞争对手、机器爬虫,等等。

►第二步,判断每种用户的价值,排个优先级。这个例子比较简单,显然是“买家”最重要(整个淘宝谁更重要很难说,但首页一定是买家更重要)。

►第三步,判断“买家”这个用户群体的粒度是否足够细。如果够细,到此为止,如果不够,回到第一步再细分,并循环这三步。

接着,要确定这批核心用户的刚性需求和典型场景 。
►第一步,类似地列出新手买家的各种需求:逛、购物、学习如何 使用淘宝等。举个例子说明一下“逛”,“逛”不等于无目的的购物,而是“我没打算在淘宝买××,但我想来看看商家的底价,以及别人怎么评价这个东西”这类场景。

►第二步,对这些需求做价值判断。这个例子中,我们优先满足“购物”。

►第三步,判断“购物”这个需求场景的粒度是否足够细。如果够细,到此为止,如果不够,回到第一步再细分,并循环这三步。

这个例子里,很难说是先有了淘宝首页,然后淘宝的产品经理们一步步明确了对应的用户需求场景,还是先发现了新手买家网购的痛,再设计的淘宝首页。
所以,问题和解决方案,不一定先有哪个,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它们的匹配
用户分类的方法:
在对目标用户进行分类时务求遵守的原则就是,不同细分用户的“需求场景”差异要尽量大。
第一,如果产品的用户是多边的,先根据不同角色分类。

第二,新人、中间用户和专家。

第三,根据人口统计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地、消费水平等)。
这个方法要慎用,要避免人口统计信息和产品关系不大的情况(比如按照不同职业来区分打车用户,就没什么逻辑),这样划分成的几类用户,需求场景差异往往不是很明显。

第四,根据产品的业务场景。

3.3产品概念的筛选

提出产品概念的几句话以后,如何最快速判断它是否靠谱呢?通常的经验是,先随手找几个人问问,把产品概念讲给他们听,如果你听到大家说“呵呵呵,我好像不需要”、“好奇怪,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那就需要回炉重想,而如果听到“这个你准备卖多少钱”、“有点用,但是不是已经有类似的东西了”这样的问题,就说明这个概念靠谱,大家已经认可你的大方向了。
接下来就要对这些概念进行筛选。

3.3.1内部因素:能力

先看内部因素的“能力”,它又分为人、财、物三个方面。

人:团队是否与要做的事情匹配。

财:各种资本、资金的支持是不是到位。

物:行业资源与业务能力。

3.3.2内部因素:意愿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不可能因为有几个研发工程师空着,就去接外包项目。跟初心有关的事情,往往更容易成功,如果是为了追风口,为了公司的战略需要,失败的概率就会很大。个人觉得,2013年底阿里做“来往”的想法,就是过于在意“公司需要”而不是“用户需要”。反而从中孵化出的“钉钉”,有着帮助阿里客户沟通、协同的初衷,在意愿上就胜出很多。
当然,意愿也不是某一天突然产生的,而是长时间的思考、沉淀的产物。对公司、对个人都一样,有了明确的意愿,做起事来才会有方向感、目标感。

3.3.3外部因素:价值

宏观:天花板
对天花板的分析,就是对某个行业宏观价值的思考。对于新手产品经理来说,平时不太接触这事儿,因为老板都已经分析好了。天花板的意思,具体点说,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扩大到一个行业,整体有多大?增速怎样?现在是高速增长期还是成熟期,甚至已经是衰退期?

所以,可以列出这样一个等式:
潜在用户 × 单用户可挖掘价值 = 行业天花板。

微观:身边人
“你自己需要这个产品么?”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问的。要做一个产品,最好自己就是典型用户,最好身边再有一群受这个问题困扰很深的 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更加感同身受,找到的切入点才会更加准确。

从身边起步还有两个特殊优势:一是为身边人,甚至为自己做产品,能减小“误以为自己懂用户”的错误概率 ;
二是找第一批精准用户更加容易,简化了项目启动过程。

我们把这些身边人叫作“种子用户”。

种子用户是受你要解决的那个问题困扰最深的一小群人 ,最早的一批用户,通常是某种意义上的熟人,你很清楚每个个体姓甚名谁,他 们也常被叫作“天使用户”、“铁粉”、“用户顾问”。从产品概念的验证开始,一直到需求采集阶段,很需要找到并维护好这群人。
他们对产品的帮助很大。
►愿意配合 。因为他们受困扰很深,所以有人来帮助解决,自然高兴。如果你的产品找不到几个很愿意尝试、积极配合的人,那只能说,你的产品概念有问题,几乎没有解决任何人的痛点
►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去了解他们现在是怎么做的,让他们谈谈对新产品的想法,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所以,种子用户也 叫“用户顾问”。
►可以忍受缺陷 。种子用户们虽然很想解决问题,但往往因为资源的缺乏,有想法但没能做出很好的解决方案,难免饥不择食。这时候,只要有方案出现,他们极有可能愿意忍受其缺陷。而这种不完美的产品,才是真正的迭代产物。你要做的是,在功能列表里筛选出MVP ,做出来后推给他们。有时候,他们发现Bug后不仅不生气,还会热心提交反馈,这一特征实在太有价值了。
►可以成为义务推销员 。如果他们满意了,一定会帮你宣传。所以,在选择种子用户时,找到某些细分领域的意见领袖很重要。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在内测(或叫封测)阶段,会充分利 用“种子用户”,并且尽量放大这个过程的营销作用,比如小米早期的路 由器,以及一些高端的特色餐饮店。

3.3.4外部因素:成本

宏观:大环境 宏观环境是指不太受企业掌控的大环境,比如2016年国家有过好几次关于私家车用作专车、顺风车的政策变化,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显然 有很大影响。当然,如果你的公司足够大,也可以反向推动政策的改变。

有一个模板,叫作PESTEL(是下面这些英文单词的缩写),可供参考。
►政治因素(Political)
►经济因素(Economic)
►社会因素(Social)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法律因素(Legal)

对于大环境,我们更多的是顺势而为,仅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在中国的法律面前,你就没有办法做某些与性、大麻有关的产品;在经济不景气时,娱乐行业的市场规模反而会提升,出现所谓的“口红效应”;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下,很多产品都必须本地化,如淘宝的旺旺迎合的是喜欢讨价还价的习惯,支付宝迎合的是信用体系缺失的环境,这些都是本地化的产物。

微观:行业环境
微观指行业环境,如波特五力模型 已经总结得很好了,让我们来依次对号入座。
对于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能力,其主要指标为市场成熟度和竞争激烈程度。 对于不成熟的早期市场,竞争对手少,但用户教育成本 高,要避免做“帮后来者教育用户”的事情,而竞争激烈时期,可以考虑 的策略是往行业上游走。比如,几年前团购流行时上演了“千团大战”, 你就可以考虑做团购网站的导航、做团购商品的供应商。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代表行业门槛高低。一些依托“黑科技”创业的领域,门槛相对高,而商业模式创新则门槛相对低。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机音视频功能对MP3、MP4市场的颠覆,可谓“毁灭你,与你何干”。对于这点,我们要保持对变化的敏感,与其被别人干掉,不如自己先拥抱变化。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其实是一个店大欺客的问题。如果你的上游供应商过于集中,就很可能对你强势,设法分散是个解决方案。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其实是一个客大欺店的问题。如果你只有一个客户,可想而知,他提任何条件,你都只能答应,所以也是要设法分摊风险。

此外,你的供应商或购买者,也就是产业链的上下游,如果过于强大,往往会倾向于控制产业链上的更多环节,也就是很可能跨界到你的领域来直接竞争。打个比方,一家给餐馆提供食材的供应商,业务跑顺了以后,很可能会自己开几个餐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