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保证实时的动态内存分配

本文探讨了动态内存分配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资源有限的嵌入式系统。文章介绍了TLSF(Two-Level Segregate Fit)内存分配算法,这是一种兼顾实时性、速度和高利用率的解决方案。TLSF通过两层细分来减少内存碎片,确保在最坏情况下,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时间复杂度为O(1)。此外,文章还对比了伙伴算法和slab机制,解释了TLSF如何改进它们的不足。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五一在家没有出门,研究了一下 TLSF 动态内存分配算法。

缘起

要说清楚TLSF,得从动态内存分配开始说起。动态内存分配是所有系统中都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从学C语言开始就知道用的malloc函数就是用来申请动态内存的。其基本原理就是malloc时系统从堆中拿出一块内存分配给你用,用完之后通过free再还回去。

这个过程有点像借钱,比如最近疫情手头紧,没钱吃饭了,于是找朋友malloc点钱去吃饭,比如说10块吧,等我打工挣了钱再free给朋友,这就是动态分配,而朋友就是那个拥有很多钱(内存)的壕。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朋友是个壕,必然有很多钱,我去malloc 10块钱的时候,他可能没有零钱,都是100的,于是他直接扔给了我100,我拿着这100也不敢都花了,毕竟现在疫情紧张能有饭吃就不错了,标准都是10块,所以其实还有90块给我是浪费掉了,明明这90块还可以再去帮助9个像我这样的,于是资源利用效率就降低了。朋友虽然壕,但架不住我这样的人多啊,资源慢慢就被耗尽,还利用率低,系统就开始卡了。

这就是现在嵌入式系统经常遇到的问题:资源有限。物联网的发展带火了嵌入式系统,因为价格便宜,但同时也导致资源有限,不好好用有可能就跑不动了,换高端的又要多花钱,所以需要研究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动态内存分配就是用来管理分配内存资源的。

如何来管理分配内存呢?其实这就是我的朋友壕怎么管钱的问题。壕的钱太多,所以借钱的人也多,为了记住谁借了多少,壕就要记账,于是他就会有一个账本。比如我之前找他借10块,他给了我100,于是他就会在账本上记上这100已经借出了。借钱的人一多,可能每个人要借的钱有多有少,有的借10000,有的借200,有的借42,各种各样的需求都有。朋友开始一笔一笔按顺序记,后来慢慢发现有不少人每次都借10000,这个人借了10000还回来,那个人正好来借10000,于是不用把这10000放回去了,直接借给那个人更方便,方便了自己管理。于是朋友壕想到了一个办法,规定了借钱的规格,比如借钱只能借10、100、1000、10000,其他的数量都不借,他自己只需要把钱按这个规格提前分好,然后用几个链表来管理就可以了。这就是一种动态分配内存的方法。

碎片

前面说的朋友的这个方法好不好呢?比一笔一笔的顺序记肯定要好多了。但是会有个问题:比如我要借20,按朋友的规格,没有20的,我只能借100,其实浪费了80,这80我也不用,朋友想用却用不上,这就是内部碎片。可以想象,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因为每个人的需求各种各样,内部碎片可能会越来越多,造成了整体利用率下降。

前面说了那80是内部碎片,既然有内部碎片,就肯定有外部碎片。外部碎片不太好用钱来举例,因为它涉及到了内存连续的问题。我们知道系统中没有碎片的时候内存都是连续的,假设有三个进程分别申请了相连的1,2,3三块内存,而进程2因为执行完毕,把内存2释放了,此时1和3之间就空出了一块内存,如果这块空出的区域无法满足其他进程申请的需要,那它就只能一直在这空着,造成了浪费,这就是外部碎片

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越来越碎片化,那这些碎片怎么解决呢?

对于内部碎片,一个很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把借钱的规格分得更细,比如规格可以有1,2,3,4,…,10000,这样借钱的数量只要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只考虑借整数元的情况),就不会有内部碎片产生。但是这个代价就是原本只要几个链表就可以管理的,现在需要10000个链表,朋友壕觉得太累了。于是考虑折中的方法,不要分那么多规格,就分一些常用的规格,比如总有人借42块,就定一个42的规格,于是链表数量也不会那么多。但是总有不符合规格的,所以也还是会有碎片,只是碎片不会那么多。这就是Linux内核中slab机制所采取的办法。

对于外部碎片,可以用著名的伙伴算法。其思想是把分配的规格定为2的幂次,即1,2,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这样链表的数量不多。用的时候,若要分配内存,就给能满足要求的最小的,比如申请42,就给64,若没有64的,就找128的,拆成2个64的,给一个,留一个;若128的也没有,就继续往上找,以此类推。若找到头若还找不到,则分配失败。释放内存的时候,则看紧邻的内存块是否空闲,若为空闲,则进行合并。因为小块都是大块2分出来的,所以紧邻的一定有一块跟它一样大,就等着合并那一块,合并成一块大的之后还可以再看紧邻的是否空闲,若是可以再合并,以此类推。这就是为什么规格要为2的幂次。这样就不会产生外部碎片了。Linux内核中就采取了这个办法。很明显,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完全避免外部碎片的产生,但却产生了内部碎片。所以Linux内核才用了slab机制来优化。

实时

动态内存分配的另一个问题是实时性。比如前面讲的伙伴算法,若是最坏的情况,申请1可能要一直找到2048去,然后要不断拆出来。当然这种情况很少见,所以平均来说效率还不错。对于Linux这种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系统来说,也就一直用着了。

但对于一起实时嵌入式系统来说,实时性的要求就高得多,举个没那么恰当的例子,比如刹车系统平均响应时间是0.1s,但最坏情况下可能要2s,这种刹车你敢用吗?实时系统需要有可预期的时间保证,必须要保证在最坏的情况下多少时间内操作要完成。我们要说的TLSF就可以保证其最坏执行(分配、释放)时间是 O ( 1 ) O(1) O(1) 的。

TLSF (Two-Level Segregate Fit)

终于说到TLSF了。TLSF号称实现了三大目标:实时性(可预期的时间保证)、执行速度快、利用率高(碎片少)。怎么实现的呢?结合下图来说。

tlsf

在划分的规格上,TLSF改进了伙伴算法,它分了两层,第一层(图中First Level)跟伙伴算法一样,也是采用2的幂次,但这样很容易产生很多内部碎片,所以TLSF进行了第二层(图中Second Level)划分,比如64这一级规格,再细分为8个区间,64-71,72-79,80-87,88-95,96-103,104-111,112-119,120-127,这样虽然不能完全没有碎片,但碎片可以尽量小,同时也尽量不会浪费内存,保证了内存的利用率。

为了方便管理,对每一层都用位图来表示相应的规格是否有空闲块,每种规格的空闲块都用一个链表来管理。相关结构体代码如下,其中fl_bitmap和sl_bitmap分别是第一层和第二层位图,matrix是所有规格的链表。

typedef struct TLSF_struct {
   
    /* the TLSF's structure signature */
    u32_t tlsf_signature;

#if TLSF_USE_LOCKS
    TLSF_MLOCK_T lock;
#endif

#if TLSF_STATISTIC
    /* These can not be calculated outside tlsf because we
     * do not know the sizes when freeing/reallocing memory. */
    size_t used_size;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