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职场到创业,什么样的公司能够留住人才

主要是最近接到蛮多这种,职场转创业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收入还挺高的,作为过来人,给大家科普一下。第一部分《打工为什么不开心,如何从职场过渡到创业》。

先说我身边的,分为两种人。一毕业就没打过工的,这是极少数。另外绝大部分还是会去打工的。这个是父母辈的积累,略有差异,这个没得选择。然后是地域的差异,偏北方一些的偏向学术安稳,创业的思维比较淡一些,大多是让子女去找个工作给人打工,或者是做老师,做公务员这种铁饭碗。偏南方一些,那就是要做大老板,要光宗耀祖。所以,南方的创业比例会略高一些。这么多年祖祖辈辈的传承,也造成了地区文化的不同,相比南方你说要创业,开公司,父母亲戚虽然会劝几句,但很少会拦着你,甚至还有的会给你钱去闯一闯。打工在南方一些地区,比如浙江温州,福建一类,感觉就是去跟人学习。从来不会当做一辈子的事情。以前我的父辈的父辈,就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做学徒,然后有朝一日自立门户。

然后我们来说一说,打工为什么会不开心。主要有几点:1.你打工的时候,多半是比较年轻的,涉世未深,所以选择上也比较从众,别人干什么你也干什么,就像我一开始干的是设计,后面我发现设计其实不好玩,又累,我就转行了。这个也涉及到性格的问题,如果你很外向一个人,绝对是坐不住办公室的。没有说工种的好坏,只要你自己真正能不能安得住,你让一些内向的人,去做业务员,他也觉得很累到处跑。不开心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性格和工作错位了。那有一些不能自主思考的,就被绑架了,觉得要调整自己,但又不去换工作,跳槽改善一下,这些人群呢很多就是怕事,结果一忍再忍,工作不开心,也就浑浑噩噩过了。

我相信大家在上班的过程中也比较多看到这些人群的存在,明明公司很烂,他居然干了好多年,其实说到底就是无能。再说回来,其实市面上很多公司,其实算不上公司,老板也算不上老板,也就是几个人集资就搞个公司,什么都不完善,大多数三年内倒闭,折腾一下年轻人。但多数年轻人吧,又奴性,又不敢闯,就导致到这些破公司之间不断周转来周转去,就认命了。然后是大公司了,其实大公司爬上去的还真不是业务能力提别厉害的,而是关系啊,能力啊,机会啊,都恰到好处的。真的会干事的其实很容易外流,尤其现在的90后00后,真不缺什么工作机会。不像以前,老板把你开了,你会很慌,而现在工作机会太多了。

2.不管多好的工作,其实都存在甜蜜期。怎么说呢,打工你做什么职位,最多一年也就厌倦了,这是人之常情。如果没有很好的上升通路,年年都一个样,人就很容易厌倦。也就不开心了,外加组织内各种变动,经常大材小用,庸人上位。一个公司可能很好,但上司很蠢,就把下面的人给整走了。所以,年轻人其实在大公司得到的锻炼会比较多,因为大,所以多少有些机会上去,各项酬劳也不会缺,视野也好。但大公司也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待久了,什么都很好,就下不了决心创业了。有很多年入百万的,他舍不得。

3.行业的发展停滞,末端化没有什么作为。比如一些老的行业,其实格局很稳定了,年轻人进去就是很稳定的朝九晚五,想做创新吧也不被允许。行业不增长了,自然收入也不增长,甚至没有年终奖。,你说能开心么?有句名言叫作,如果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呆了十年,还不去创业,多半是能力和野心不够。除非他在这家公司拿到股份了,不然早走了。所以你看那些忠心耿耿的高管,如果把他们股份拿掉,立马跑路信不信。他们干的开心,干的长久,是因为大部分利益和他们有关。而底层,中层,流动是最大的,高层很少流动,除非这家公司走下坡路了。

4.年纪一天天大了,房子,车子,票子,孩子,都不能靠工作来维持。其实很多干的不开心,又不敢辞职下海的,多半是买房子了,要还月供。年轻时候的决策其实很重要,如果你年轻时候不敢,后面的成本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敢了。好像我们的教育里面,读书,就业,买房,结婚,都被安排的天经地义。所以大部分人走着这条路,不敢逾越半点,这个其实是教育的问题了。你不能说他有问题,只能说他把每一个人都一样的方式培养,结果就是思维都一样,一样就意味着同质化。

再说为什么有些人群,一定要去创业呢?是因为创业是这个时代,唯一财富重新分配的机会。机会越大,风险越大。当然这个风险,是大众思维里面的风险了。其实打工没风险吗?照样有,去年的裁员潮,LOOK一下吧。这个社会并不是老老实实干活,就有对应的结果的。即便打工,也是一场竞争,争不赢一样下岗。与其这样和别人争,还不如自己给自己制造机会,那就是去创业了。我说下我为什么去创业吧,我早年也上过班,也遇见过各种奇葩老板,干了一段时间,就觉得不对了,因为看得到头。按照这么算下去,一年五万块,整整卖身一年,太不划算了。比如你月薪五千,一年也就六万块钱。我那时候就在想,我要是一个月能赚六万是不是可以休息一年,什么都不干了。所以就各种去折腾收入,也自己去创业了,栽了各种跟头。

其实把,创业这个是你很个人的选择,真上路了,和别人一毛线关系也没有。创业是孤独的,你能搞到什么样的程度全靠你自己,朋友再多也未必帮得上忙。所以,你最好做好,你是帮别人的那个角色。创业到后面,成成败败多年,偶尔遇上了一些机会,一个月就赚六万,一天就赚十几万的,一下子视野就打开了。原来,这个根本不像那些说的那样。你说,赚过这个数的人,还会回去打工吗?不可能了。为什么做业务的很容易去单干呢,因为他们见过大钱啊,而后勤就少了,能月入一万就要笑翻天了。职场创业,最多的还是业务岗,营销岗,乃至是财务岗,因为离钱近。即便我以后去打工,也绝不做后勤,只干业务岗和营销岗,回血快,外加可以真刀真枪的赚钱,你能赚钱回来,老板也不会这么刁难你。但后勤就惨了,实行的是KPI制度,各种评比,其实挺不公众的。外加现在互联网的成熟,其实一个人死磕一个点,利润超过一家公司的比比皆是。

至少多数人吧,他没这个胆。大家可能觉得我执行力很好,胆子很大,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能做到屡败屡创,是因为我想好了,自己没有后路。我已经知道了,打工给不了我要的生活,哪怕百度年薪百万请我去,我也不会去。因为你无法驾驭那些东西,去了也是一场误会,比如李叫兽,但他算是赚到的。我天生不爱干老二,要干就干老大。再说年岁这个事,20岁时候,其实你的精力是很好的,什么都能干。但到了30岁你的精力会明显下降很多,包括体力。所以这个阶段你就必须上到一定的层次,学会用人。如果到了35岁还在干基层就很危险了,不被廉价的大学生排挤掉,也会被自己跟不上排挤掉。老话说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些爬不上去的人就会受到惩罚啊。我是比较早懂这些了,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一定要去创业,关乎自己的命运啊。那也有很多人说了,都去创业,谁去打工。这个就是笨蛋问题,非洲吃不起饭了,你怎么还吃?你想干什么就去干,自然有人补上来,不差你一个。这个社会上,有80%的人是被思维绑架了的。

其实能够创业的,多半两种人。1.不得已。2.有资格。什么叫不得已呢,就是你家很穷,穷到叮当响了,你爹娘欠了一堆债,高的你都没办法打工了。其实这个50年代比比皆是,下海啊,为了养活家人和自己,你看哪个年代的企业家不都是被逼的。再说现在的人,其实也有一部分,如果你的收入不够。等你结婚了,生孩子,赡养老人,这些开销堆起来,你再拿一个平均工资就是致命的。那些勤俭持家,在这个社会完全不够的。有的人逼一下就下海干了,去摆地摊,去拉业务,或者上网开店等等。随意哪有什么没有项目,是你还没穷够。那些很穷没有翻身起来的,只能说一句,没有决心外加懒。创业哪有什么计划,桌子一拍,干!就开始去卖。我一开始卖抱枕,40℃的天,骑自行车去工厂拿货。最简陋的就搞起,别管别人笑话不笑话你,开干了最重要。

第二种是有资格,说白了就是家里都是经商的,不上班都饿不死。但是这个也有压力啊,表弟开公司今年赚了五百万,你爸脸上也挂不住。就像王思聪,那么有钱了干嘛还开公司啊,虎父无犬子,王健林不让,他也不会认怂。再说了,现在创业机会多得很,自媒体,微商,培训,多的跟米一样。只是那些不学的人,哪里知道这些。你既然创业了,就别去关心那些职场的话题了,从此和你无关。你要关注的,只要搞钱的方法,学引流,学成交,学销售,招募团队,做老大。专注了,你也就能够静下来了。根本不会在意什么成败,圈子也就干净了。

补充一句圈子吧。我觉得圈子这个就是互惠互利的,如果你不行,进什么圈子都没用。你牛逼了,圈子自己会来。什么人能创业啊,就是想创业的呗,哪那么多评估。我最早的时候,我老板说我离开他赚不到2500呢,我同事说,你打工都干不好,还去创业呢。别人怎么看你,其实你都别信。你的时间也就那么多,听别人有啥用呢?能给你口袋填满吗?所以我一直挂着一句名言,你的时间有限,听信别人的他们只不过付出一句话的成本,而你是去了所有可能,当你成功过的时候他们会消失,当你失败的时候他们会说,你看早不听我的。然后再说,什么样的公司能够留住,我觉得就是分钱分到位的。少谈什么情怀,你这个公司有钱,员工赚得到钱,再苦他都会干下去,跑了你一样能够招的到人。所以一个老板,要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不盈利的公司就是犯罪。(分享完)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