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婚姻》是纪伯伦《先知》中的第二篇和第三篇,之所以把两篇放在一起总结,是因为爱和婚姻有它们的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对比来写更明了。
经常看到大家讲不在相信爱情了,或是已经失去了爱人的勇气,那么我们如何对待爱呢,纪伯伦写到
“当爱向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
虽然他的路程艰险而陡峻。
当他的翅膀围卷你们的时候,屈服于他,
虽然那藏在羽翮(he)中间的剑刃也许会伤毁你们。
当他对你们说话的时候,信从他,
虽然他的声音也许会把你们的梦魂击碎,如同北风吹荒了林园。”
简而言之,就是不要怂,爱情来了就接着,哪怕有很多担忧。 恋爱后发现,爱是你,恨也是你。就如同纪伯伦讲的,
“爱虽给你加冠,他也要将你钉在十字架上。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他虽升你到高处,扶惜你再日中颤动的枝叶,
他虽要降到你的根下,摇动你紧握住泥土的根柢。”
可能,爱本来就是自私的,往往出于利己的角度,“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 ”。
同时,爱有它的两面性。所以要做好接受的准备,重要的是心态,我们对对待爱的态度,
“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
爱不被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
爱不是占有或被占有,我们在爱中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也帮助对方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当然,这并不表示在爱中没有黏着度,即散发爱的酸臭味的你侬我侬。可是爱的过程中,小摩擦不断,当如何呢?先冷静下来想一想,
“日中静息,默念爱的浓欢。
晚潮退时,感谢地回家。”
不只是有一个好的心态,爱中还要为ta考虑,即要站在利己的角度考虑,“当你爱的时候,你不要说‘上帝在我的心中’,却要说‘我在上帝的心里’。”
总之,这是悲喜交织,却又磨炼我们心性的过程,
“他春打你使你赤裸,
他筛分你使你脱壳。
他磨炼你直至洁白。
他揉搓你直至柔韧。”
最后,爱升华,至于是走向灭亡,还是步入婚姻,大约都会经过慎重考虑。
—————《婚姻》———————
步入婚姻后,两人的相处更多地是要给对方留有空间,大约也是日日相看,两相厌的原因?但同时,两人却是已然结为一体。
“你们一块儿出世,也要永远合一。”
除去血缘关系,第二可靠的是法律关系,因为有着法律的契约,便会成为一体。
可,面对每天见面的人,会不会视觉疲劳?随着朝夕相处,更深层的缺点暴露无遗,两人是否能彼此包容?所以,在婚姻中,纪伯伦教我们保持的观念是,
“彼此相爱,但不要做成爱的系链:
只让他在你们灵魂的沙岸中间,做一个流动的海。
彼此斟满了酒,却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
彼此递增着面包,却不要在同一块上取食。
快乐地一处舞唱,却仍让彼此静独。”
纪伯伦做的比喻是,将婚姻比做钢琴,夫妻比作琴上的弦(当然,可能他选的琴是两根弦😁)“连琴上的那些弦子也是单独的,虽然他们在同一音调中颤动。”纪伯伦还采用了其它类比,
“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密迩:
因为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两旁,
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荫中生产。”
《婚姻》整篇在辨立思考独处与密迩,那为了彼此经济独立、情感独立,就要对彼此有所保留嘛?不,不,不,“彼此赠献你们的心,却不要互相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