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研发项目工作总结

2019年即将结束,借此机会想好好总结一下2019年项目研发的成效,看看在项目从无到有,都经历了那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果?踩过哪些坑?一个人、一个研发团队要想有质的飞跃,必须善于反思过去,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精准的定位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个人之所以很优秀,是源于自我成长,而不仅仅是机遇或起点等外部因素。

1、项目背景

我们团队研发的是无人机输电线路巡视管控平台,以架空输电线路杆塔单元为核心,作业计划为总线、巡检工单为载体,集作业计划、数据展示、数据管理、台帐管理、飞行调度、深化分析、系统管理等专项工作管理于一体,以二维、三维GIS平台为基础,对管辖的线路、杆塔等信息和巡检数据进行有机融合与管理。实现从前端数据收集、传输,到后端的数据存储、分析、评估和机巡业务的统一管理,有效规范了XX机巡作业模式,提高了机巡作业的效率和设备运维水平,促进了“机巡+人巡”巡检模式的在无人机电力巡线领域的发展,加快了XX输电线路的精益化运维转变。

我们研发团队从2017年下半年就开始着手机巡业务管理及检测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机巡平台”)的建设工作,2018年初机巡平台投入试运行,当时试运行的周期为三个月,选定了10个管理所,近200人的运行环境,2018年11月开始机巡平台迎来了第一个大的考验,即要向全省推广使用,用户数量直接扩大近10倍,进入爆发期,目前正在艰难的前行。 

2、项目现状

机巡平台是我们在电网行业中第一个真正落地的项目。真正推广到一线电力作业人员,机巡平台准备进入试用期的时候,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就对平台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当时初步设想的是采用“三步走”的推广策略。

序号阶段推广说明
1试点应用以10个管理所(200机巡作业人员)作为试点范围,业务上初步达到机巡业务的实现,具备真实使用状态,可以初步提高机巡作业某方面的效率
2优化总结根据试点单位反馈的情况,实现平台整体功能的优化,通过应用总结,优化业务处理流程,提高平台功能运行的稳定性,夯实机巡业务的试点应用,为向全网推广奠定基础
3全网推广试点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全网109个单位的实施应用,最终达到统一机巡业务模式、统一巡检数据管理,实现全网机巡业务数据无缝对接与流转的目标

根据2019年,机巡平台的成长路线与预期的推广策略有偏差,真实的路线是试点应用——全网推广——优化总结。

结合行业成功的案例,项目处于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时,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应对。一般项目生命周期分为四个典型阶段,分别叫做:试点期、爆发期、平台期、衰退期。

试点期也就是项目正式发布到用户面前的筹备阶段,加上发布之后到开始大力推广之前的预备阶段,验证期的主力军主要是研发人员和项目负责人。

项目验证完成后,常规做法就要开始大面积推广,即进入爆发期。此阶段依然在围绕核心功能进行强化,但用户数会迅速增加,运维工作压力增大。此阶段正确的做法遵循试错和小步快跑的策略,此阶段的主力军依然是研发人员和运维人员,研发人员主要负责新功能的研发和现有功能的优化,此时对运维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

目前,机巡平台在2019年3月份顺利渡过试点应用阶段,即将艰难的渡过爆发阶段,爆发阶段机巡平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以及研发团队、运维团队内部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因素,导致平台推广力度下降用户整体满意度不高、各级领导认可度不高以及后续资源协调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虽然机巡平台及人员队伍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我觉得这是正常的,符合发展规律的。说明我们的机巡平台一直有人在使用、关注它的性能、用户体验等。在经历了两年的摸爬滚打,我们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2.1、数据规模

截止到目前,机巡平台中存储和管理的各类数据统计如下:

数据类型2018全年数据量2019全年数据量
用户数量平台中现有210人平台中现有2219人
巡检计划月度计划7344条,周度计划87条,巡检工单99条生产计划12600条,巡检工单3265条
原始巡检数据管理的可见光图像视频数据有773814条(7.5TB)可见光图片视频数据有1760614条,大约为(27TB)
缺陷数据缺陷数据有3758条缺陷数据有15596条
线路杆塔数据线路2631条,杆塔162232基线路有3257条线路,杆塔及相关设备有1760614基
巡检设备无人机设备有198架无人机设备有786架

如上表所示:2019年机巡平台管理的各类数据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无论是使用平台的用户数还是管理机巡作业产生的各类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都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 

2.2、业务拓扑网

2018年机巡平台作为省级项目,对全省机巡业务相关的数据进行集中式、统一化的管理(例如:机巡平台单独管理全省所有输电设备的台账数据、机构数据、缺陷数据、人员数据),机巡平台是从无到有建设的,平台中基础数据的采集跟一线人员增加了非常大的工作量,同时对数据质量分析、数据清洗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最终完成了全省基础台账数据管控,同时也造成了资产管理系统、机巡平台以及巡检平台各自都管辖台账数据的局面,形成了基础数据又多又散、数据孤岛、基础数据无法融合以及信息共享等问题。

为了尽快打通资产管理系统与机巡平台之间的数据通路,统一全省输电设备台账基础数据的源头以及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经过多方领导的协调,机巡平台如愿实现了与资产管理系统关于计划、台帐、缺陷等数据的对接工作,奠定了全省机巡业务的地位,提升了全网的影响力。同时,机巡平台也实现了与巡检平台关于机巡缺陷数据的对接工作,对机巡缺陷数据的上报及管控进行了统一化管控,减轻了一线人员数据上报的压力。

机巡平台管理全省所有的机巡业务数据,目前,机巡平台具备对各类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与管理的能力,但在数据分析与深入挖掘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据初步估计,平台中只有不到1%的数据经过了初步分析与利用,剩余数据都是静止状态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还远未到普及的程度,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效率则远远落后于数据产生的数据。当前数据分析主要有哪些挑战?

  • 首先是数据分析的数据量正在越来越庞大,海量数据的产生将走向日常化。未来,随着电力行业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分析所面临的压力也会持续增大。
  • 其次,数据分析对于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数据量增长迅速,但是用户对于数据分析实时性的需求更加强烈。
  • 最后则是数据分析对于成本的挑战,由于数据分析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导致成本增加。实时性要求越来越快,使得数据分析所需要的硬件资源、人员投入也更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体拥有成本(TCO)的上升。

机巡数据的价值并不是数据本身,静止的数据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流动的数据才能对机巡业务产生正向的作用。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对业务有影响的信息和知识。为了尽快弥补机巡平台数据分析和处理的短板,根据用户对数据分析的需求,机巡平台实现了对倾斜摄影软件、树障分析软件以及缺陷识别软件等第三方专业数据分析软件的集成与对接,提高机巡平台非结构化数据的利用率。

如下图,2018年机巡平台、资产管理系统、巡检平台都是独立运行的,2019年机巡平台与资产管理系统、巡检平台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各类基础数据快速流转、信息共享,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机巡业务拓扑网,巩固了机巡平台在全省机巡业务的地位。

 3、面临的痛点

作为机巡平台研发团队的负责人,研发团队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15个人,机巡业务正常化后,核心研发人员维持在4人左右。经历了一年的发展,研发团队成员和我个人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无论是个人专业技术能力还是业务沟通协调能力都有了质的变化。但是,再次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很多痛点、有很多迷茫的地方,下面汇总一下主要的痛点和个人迷茫的地方。

3.1研发流程不规范

随着机巡平台试运行工作的逐渐开展,在与用户的工作配合过程中,发现项目需求获取与分析、项目沟通机制、项目干系人管理、需求变更、需求优先级变动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用户项目需求变化频繁,想一出是一出,看到别人有的东西,直接让加;沟通方式多样、随意,导致有些需求存在扯皮的现象。后期我们应规范项目开发流程、沟通渠道流程以及运维工作流程,避免现场开发人员和现场运维人员的被动处境。

现场业务人员获取到用户第一手需求的时候,应询问与分析该需求的作用与必要性,进而引导用户需求;然后再将分析过的、用户认可的需求反馈给开发人员,沟通具体的实现方式。也就是说现场业务人员不能仅仅作为传话筒,而是要结合用户的特点,分析用户需求要解决的痛点是什么?初步评估需求实现的可行性?是否有更简洁、快速的替代方案?只有自身经过对需求的深入挖掘与提炼,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产生更高的业务价值。

在与用户沟通方面,应统一信息出口,开发人员尽量不要直接、单独与用户沟通,不要随意的答应用户提出的一些需求,不要随意讨论项目敏感性的内容(比如:软件外协、费用等内容)。重要的信息应该用正规的渠道(比如:邮件)进行传输,不要使用微信语音,避免日后扯皮现象。

3.2、做项目还是做产品?

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呢?这要先从我们公司的性质说起,我们公司是号称具有央企的头衔,对外声称自己是国企,内部管理类似于科研室性质的管理。我们以前坐那99%的项目或产品那基本上都是验收完了就挂起了,不会使用即使非要使用,那也是有重大领导参观,需要演示,我们的大部队会现场协助,完成演示工作。然后再想办法开拓其他新项目,周而复始的运作着。

而机巡平台算是一个很另类的项目,可以算作初级产品。因为这个项目验收后,竟然得到了试用退关的机会,最后还实现了全网机巡业务全部在平台上运行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对于团队和个人是很蛋疼的事情。

那项目和产品有什么不同呢?我觉得项目是有明确的时间要求的、周期较短,无论做的多么好或多么烂都是项目,都有办法验收,只要验收专家一签字一鼓掌,就完事了;产品则不同,产品的周期较长,是一个不断成长、完善和维护的过程。产品验收后,才是真正考验平台性能的时候,产品必须保证用户需求及后续服务。

既然我们平台现在有这么好的前景,我们就应该以做产品的方式来对待它,精心的打磨平台功能,提升平台整体性能、完善研发流程、沟通机制以及组建正规的运维团队,我们应该做成一个对用户有价值的平台,能够为别人带来价值,自己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3.3、别让低效的努力,毁了你?

 

3.4、敏捷研发起正向作用了吗?

后续专门总结

3.5、你的付出,为什么得不到干系人的认可?

后续专门总结

3.6、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组织、团队和个人应如何面对?

后续专门总结

3.7、研发团队响应用户需求或需求变更的速度是更快还是更慢了?

后续专门总结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