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xel的可重构天线阵列1-单元仿真

本文探讨了基于像素的可重构天线阵列的最新进展,包括GTRI和BAE-GTRI合作的ACT阵列,重点介绍了其工作原理、ACT阵列的扫描特性和ACT天线单元的仿真模型。研究者利用低损耗 PCM 开关优化辐射效率,并展示了利用寄生像素层实现的频率、方向图和极化重构。文章还涉及了扫描技术的应用,如单元扫描以抑制栅瓣和扩展波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基于Pixel的可重构天线阵列1-单元仿真

技术背景

GTRI(Georgia Tech Research Institute)的Advanced Concepts Laboratory对这类基于Pixel的可重构天线阵列(如图1所示)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基于Pixel的可重构天线阵列发展1

简单来说,这类天线通过改变电磁辐射体的物理尺寸及电流分布来改变各种辐射特性,改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类开关,开关的种类如图2所示可以分为四类:电子(Electrical)、光学(Optical)、结构(Structure)、材料(Material)。常见的MEMS、PIN和Varactors都属于电子类的开关。

由于开关的插入损耗、耐功率等性能将直接影响天线的辐射效率和发射功率,因此这个领域的前沿研究之一是采用更低损耗、更高截至频率的PCM (phase change material) 开关来实现高频工作的可重构电磁结构。不过到目前为止,公开文献还没有基于这种开关的可重构天线阵列工程实物报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可重构电磁结构1

图3为ACT项目的可重构天线阵列,工作频率可在一个倍频程内重构(4GHz-12GHz),具备带外抑制功能,同时可以实现极化切换(V,H,L,R,D,A极化),在高端频率12GHz布局大于半波长,同时可以实现±45°扫描。


图3 BAE公司和GTRI联合开发的ACT可重构阵列天线2

除了GTRI的研究团队,Daniel Rodrigo与Gurbuz, Ali Cafer等学者同样做出了不错的研究。Daniel Rodrigo的文献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