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活动包括哪几类_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提问的类型及优化设计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提问这一手段,可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训练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启幼儿的心灵,增长幼儿的心智,诊断幼儿遇到的学习障碍。教育心理学向我们揭示: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幼儿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因此,提问设计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和幼儿的终身发展。现就语言教学活动的提问类型及优化设计,谈点个人体会: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按提问的问题分类及优化设计

提问可以按照陈述的方式来分类,也可以按照问题本身的明确程度来分类,还可以按照问题的不同顺序来分类。根据心理学原理,我们可把提问划分为三个类型,大体分为记忆性问题、思考性问题、探索性问题三类:

(一)记忆性问题。需要幼儿回忆已有的信息,它是教师最经常提问的一种类型。例如,文本中主要讲了几件事? 某个词、句怎么读?某个词是什么意思?国庆节是几月几日?你的生日是哪年哪月? ……这类提问只需要幼儿凭记忆的信息表达出来,主要为了再现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但思考的水平较低。

(二)思考性问题。需要幼儿运用已有的信息去创造新的信息。幼儿通过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加工而获得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师在教学《盲人摸象》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听完“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后,你知道盲人是如何摸象的?几个盲人在摸象?为什么要摸象?摸得时候都说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把幼儿的思维一下子引向了深层,引向想象。但这类问题往往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理解的浅层次认识上。

(三)探索性问题。指老师提出探究、追究事物、事理原因方面的问题。这种问题可以引导幼儿沿着认知材料提供的思路进行扩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探索性问题往往需要幼儿对已知信息结合原认知体验,通过辩证、选择等综合分析后才能把问题很好地回答出来。例如,教师在教学《盲人摸象》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每个盲人都摸到大象的样子是怎样的?当幼儿认识到真正的大象的样子后,为了引导幼儿从“部分”到“整体”,由“点”到“面”悟出:“看待事物不能以偏概全,要看到事物的全部”的道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五个盲人摸得对吗?说得对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幼儿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综合生活常识和已有的语言经验,结合文本内容去思考。从而达到由“想象”到“现实”,由“文本”到“现实”,再由“现实”到“想像”,由“现实”到“文本”的思维跳跃,明白了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二、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按提问的形式分类及优化设计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里都很清楚,这就像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吃多了也会觉得不好吃一样。语言教学提问的形式在原则上是师问生答,从而控制一节课的节奏。

(一)设问型。就是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幼儿,它的特点是将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幼儿作答,而是自问自答,它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造成幼儿的悬念感。设问还常用于引入新课,其作用是设置悬念,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这种设问,往往把一节课的重点设计,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