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 超验_冯契智慧讲坛活动回顾 | 胡塞尔的先验性与超验性

 胡塞尔的先验性与超验性

——兼论transzendental和transzendent的汉译 

11月13日上午十点,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做客冯契智慧讲坛,作以“胡塞尔的先验性与超验性——兼论transzendental和transzendent的汉译”为题的学术讲座。来自多个院系的师生们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

afd9808222bc595f1c17ef56ffd99bd9.png

韩水法教授(左)和应奇教授(右)

韩教授先简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近来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其与人类智能的比较研究使得回顾以往经典的意识研究成为必要,胡塞尔现象学便是其一。讲座以胡塞尔先验现象学时期文本为依据,参照《逻辑研究》试图厘清胡塞尔的先验性-超越性这组重要概念,商榷学界“超越论的/超越的”译名。韩教授从超验性的形成、还原与超验的双向回路、“超越论的”译名的失据三方面作了深入阐述。

一、超验性如何形成?

96cae6b2bf1237660b90ecdf66fd33d1.png

韩教授指出,德语中的transzentent 一词最早由康德引入,但其在胡塞尔处因方法之区别产生了同康德不甚相同的内涵。胡塞尔着力区分自然态度与现象学态度,通过悬隔以回到绝对的主体性与纯粹意识。在这一语境下,当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需要对科学有所言说时,超验性作为一严重哲学问题也就浮现而出,而在前还原的自然态度之下,“内在-超越”本不存在平滑的界分而处于一种混淆态。

另外,绝对且纯粹的主体也意味着主体的无人称性——现象学还原同样驱除了经验的人及其肉身的一切因素,从而超验性问题又有了主体间性的维度:无人称绝对主体同个别的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问题。

4834f50e4b3409724f9bf42504044fea.png af98a0c92679b9d305e72ab742650e8f.png

二、还原与超验的双向回路

b34238191eb537fd2ef7efb00ff9c2bc.png

在这一部分,韩教授向大家揭示了现象学还原过程中产生的双向回路:由自然态度向现象学态度转变过程中向绝对主体性的返回,以及绝对主体性向外部世界的回归。他指出,胡塞尔后期的“生活世界”运思即旨在处理这一回归。在这个双向回路中,胡塞尔向读者呈现出四重视域(Horizont),即分别在自然态度与现象学态度之下回看外在世界和经验意识。超验性便发生于以现象学态度看待外在经验世界之指向中,是以意识中构成的绝对意识活动来指称经验意识及空间中的物理物的行为的性质。不同于康德,胡塞尔摒除感性的直接接受性以还原纯粹意识,隔断了纯粹意识与外在世界的最后通道,从而超验性成为一绝对困境——胡塞尔终究没能真正超出内在领域真正复归外部世界,终究只是在意识中的对外在物的“构造”意义上谈“超验”。

韩教授接着梳理了先验性。胡塞尔保留了康德哲学中先验-经验,超验-内在的基本对子,但也有所区别。首先,先验是胡塞尔先验现象学时期提出的,始终和绝对主体性、纯粹意识联系在一起;其次,先验现象学关乎先天东西,研究纯粹意识中一切先天因素,分析能在直接直观中呈现的先天,“先验”、“先天”在此皆作名词;此外,虽然胡塞尔未成体系,但他对意识之结构层次的分析亦试图建构某种体系;同时,先验现象学也是认识理论;再次,先验的即构成的——与康德一致——胡塞尔的大量分析皆指向意识之综合活动,例如著名的noema/noesis;最后,在先验现象学时期,说“先验的”就等于说“现象学的”,换言之,现象学之可能性即在其先验性。

三、失据的“超越论的”

027425c7d52b999e301ce40f79312853.png

韩教授接下来就transzendental的译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同倪梁康教授、王庆节教授的不同意见。他从译名来源、概念源流以及理论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了自己为何认为“超越论的”这一译名是失据的。

译名来源方面,韩教授表示,由于中日学术语境剧烈变化,现代日本学者的汉译已不像十九世纪那样具有参考性,不足以成为“超越论的”译名的根据;在概念源流和理论特征方面,韩教授认为,不能就单个字义指斥“先验的”译名的不合理。考虑到胡塞尔对科学奠基的追求和他对绝对主体行为结构的全面反思,通过分析康德哲学以及援引耿宁的观点,韩教授认为无论对康德还是胡塞尔,“先验”的内在、主体特征都十分明显,从而 “超越论的”译名对现象学及康德思想的误解也基本显明。

61f5c154019d6145a755853813c6789b.png 365c4a458aaf26d3cd132be49d478a12.png 566bd53f9a70edfa1484edf5c111c2bc.gif

小结

最后,来自不同院系的四位同学踊跃提问,韩教授同他们就科学与哲学方法之关系、康德与胡塞尔工作之异同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

文字 | 万思哲

图片丨陈嘉林

图文编辑丨庄子妍

c7a2466934ea19ce3c8248e03b6e8189.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