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都拥有这七个习惯,可以反过来说,这个七个习惯产生高效能。如果我们能够遵守这七个习惯,那么我们也可以拥有高效能。 本书的主要思想:强调以几个基本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那么什么是效能 ? 效能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效能包括两个因素:
* 产出,即金蛋
* 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
在生活中“重蛋轻鹅” 的人,最终连产金蛋的资产也保不住。反之,“重鹅轻蛋” 的人最终会被自己活活饿死,更不用说鹅了。所以,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对人力资本而言,产出与产能的平衡更为重要。如果不能持续投资以增进自己的产能,眼光就会收到局限,只能在现有的职位上踏步,这样无法被称之为效能。
对亲子关系而言,还在年幼时,父母很容易忽略对产能的培养,比如教育、沟通和聆听,只知道利用地位优势来操控子女,来实现自己的期望。有的父母会一味的迁就子女,借此获得爱戴与好感,即金蛋,结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毫无标准,缺乏自律能力和责任感。这种金蛋心态忽略了产金蛋的那只鹅,即子女的责任感、自律能力和自信心,而这些在若干年后对他们面对重大抉择和实现重要目标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唯有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虽然我们常常会因此面临两难选择,但这正是效能原则的精髓所在。他是短期利益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
成长与改变的原则
依赖--独立--互赖
情感上不能独立的人,其价值观和安全感都来自他人的看法,一旦无法取悦他人便会极度的沮丧,情感上独立的人信心十足,能自我管理,不因他人好恶而影响自我价值评价。情感上互赖的人,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但也知道爱心、关怀以及付出的必要性。现在有这样一种人,行尸走肉般生活,没有自知之明,他们了解的只是别人期望中的自己。他们的沟通能力、真诚的笑容乃至痛苦的感受都已经被言之无物、伪装的笑容和无聊的绝望所取代。他们已经丧失了天性和个性,并且无可救药。
习惯一 积极主动 —— 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任何情况下,你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因此,你都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构词法来理解责任感(Response-able ),即选择回应的能力。在接收到外界的刺激后,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来给出回应。
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战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到 “关注圈” , 以区别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意理会的东西。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 “影响圈” 。
积极的人专注于 “影响圈” , 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和成长。
消极的人专注于 “关注圈” , 紧盯他人的弱点、环境问题和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外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
习惯二 以终为始—— 自我领导的原则
我们务必固守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基础原则:
- “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的。”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第一次创建,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创造。
- 自我领导,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的创造。管理关注的是 “怎么才能把事情做好,正确的做事” , 领导关注的是 “我想成就什么事业,做正确的事。
习惯三 要事第一 —— 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管理是把握重点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以终为始的领导力决定方向,确定重点,依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他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然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凭借毅力克服心理障碍。克服这种心理目标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使命,要有以终为始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内心要有燃烧的激情,让自己对所有其他不相关的事情说 “不” 。 克服这种心理还要有独立意志,能够在特定时刻坚定自己的价值观,不屈服于一时的冲动和欲望。
时间管理的理论演进,由于社会的进化(原始、农业、工业、资讯):
- 第一代强调便利贴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 第二代强调日程表,时间管理规划未来的重要性。
- 第三代讲究优先顺序,订立短、中、长期目标,并据此确定每日工作。
- 第四代理论,从根本上否定 “时间管理” 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中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紧急 | 不紧急 | |
---|---|---|
重要 | Ⅰ 危机 迫切问题 在限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
| Ⅱ 预防型措施、培育产能的活动 建立关系 明确新的发展机会 制定计划和休闲 |
不重要 | Ⅲ 电话 会议 事迫切要解决的事务 公共活动 | Ⅳ 琐碎的工作 消磨时间的活动 令人愉快的活动 |
重要性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
有些人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第一象限,整日在处理危机、问题,疲于奔命,因此剩下的时间只能借助第四类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来逃避现实。这样的危害是压力大、被危机牵着鼻子走、忙于收拾残局。
还有些人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紧急但不重要第三象限的事情上,却以为在致力于第一象限的事务。他们整天忙于处理自认为十分紧急的重要事务,却不知道紧急之事只是别人的要事,对别人重要,对自己就不一定了。这样往往容易轻视目标与计划,被危机牵着鼻子走,容易急功近利。
要想成为高效能人士,就应该尽量避免第三、第四象限的事务,因为不论是否紧急,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还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第二象限的事务,来减少第一象限事务的数量。第二象限的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编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这些事情往往由于未迫在眉睫,所以大家反而避重就轻。
高效能人士的脑袋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是思维方式时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大预防与未然。只能要能确定第二象限的工作,并且即知即行,就可事半功倍。在时间管理领域的帕累托原则:20% 的活动,取得 80% 的成果。
具体操作方案如下:
- 确认角色:写出自己的关键角色(家庭与工作以及独立个体),列举每个角色中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一些事情。
- 选择目标: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个任务栏下你最想要做的事情(包括一两件第二象限的要事)
- 安排进度: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实施时间。
- 每日调整:使用这种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根据突发时间、人家关系的意外发展和每日的要务进行适当调整。
规划长期目标: 个人奋斗目标 ——》 职责 ——》具体任务
规划每周目标: 职责——》任务 ——》 计划
习惯四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人际关系的本质:所谓情感账户,存储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 “信赖” ,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 “安全感” 。
成熟 这是作为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信念的时候同时又能谅解他人不同的想法与感受的能力。” 双赢模式要求你不但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做到这些,在敢作敢当与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
习惯五 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然后让对方了解自己。先理解别人,做到移情聆听,当我能够像你一样解释你的观点后,再集中精力阐明我自己的观点,让你也能够理解我的观点。
习惯六 综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即使处于不利境地,也不应该追求放弃综合综效。不要在意别人的无礼行径,避开那些消极力量,发现并利用别人的优势,提高自己的认识,扩展自己的视野。你应该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勇敢而坦率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经历,借此鼓励他人同样的坦诚相待。
习惯七 持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从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产能。对自己投资,对我们用来处世而做贡献的唯一工具进行投资,使我们在一生中做出的最有效的投资。每天 “磨刀” 一小时,身体力行,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