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纵观从旧石器时代到后现代主义几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上,西方美术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展现着人类的智慧和创新。作为一个艺术深度爱好者,以下内容是本人梳理的西方美术发展简史。
一、史前时期(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洞穴绘画
- 西班牙坎塔布里亚(Cantabria)萨尔瓦多卡斯蒂略洞穴
洞穴绘画(Cave painting)是指发现在洞穴的墙壁和天花上、史前起源的绘画,这样的艺术在欧洲最早可以追溯到奥瑞纳时期(Aurignacian)[1],约至少4.08万年前,西班牙坎塔布里亚(Cantabria)萨尔瓦多卡斯蒂略洞穴中发现,[2]详见图1&图2。
图1:萨尔瓦多卡斯蒂略洞穴壁画1
图2:萨尔瓦多卡斯蒂略洞穴壁画2
- 法国多尔多涅(Dordogne)拉斯科洞穴
法国多尔多涅(Dordogne)拉斯科洞穴位于法国韦泽尔峡谷,1940年9月,被4名少年偶然发现。
洞穴中的壁画为旧石器时期所作,距今已有1.5万至1.7万年历史,其精美程度有“史前卢浮宫”之称,详见图3。[3]
图3:拉斯科洞穴壁画
2、雕刻&巨石建筑
- 奥地利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Venus of Willendorf)
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是一座约11厘米高的女性小雕塑,雕刻于公元前2.2万至2.4万年,1908年由考古学家约瑟夫·松鲍蒂(Josef Szombathy)在奥地利维伦多尔夫附近一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
雕像由一块非本地的、带有红赭色彩的鲕(er,二声)粒石灰石(oolitic limestone)[4]雕刻而成,详见图4。[5]
图4: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
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元前5~6世纪)
1、古希腊
- 建筑
- 雅典卫城,详见图5。
图5:雅典卫城鸟瞰
- 巴特农神庙,详见图6。
图6:巴特农神庙透视
- 雕塑
《米洛斯的维纳斯》,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详见图7。[6]
图7:米洛斯的维纳斯,阿历山德罗斯,古希腊
《掷铁饼者》,古希腊雕刻家米隆,约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铜雕塑,原作已丢失,复制品现收藏于罗马国立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详见图8。[7]
图8:掷铁饼者,米隆,古希腊
《拉奥孔》又名《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The Laocoon and his Sons),是公元前1世纪中叶古希腊罗得岛的雕塑家阿格桑德罗斯(Agesandros)和他的儿子波利多罗斯(Polydoros)和阿典诺多罗斯(Athanodoros)三人集体创作的一组大理石群雕,该群雕高约184厘米,现收藏于位于梵蒂冈城的梵蒂冈美术馆,详见图9。[8]
图9:拉奥孔,阿格桑德罗斯&波利多罗斯&阿典诺多罗斯,古希腊罗得岛
2、古罗马
- 建筑
其建于公元72~79年,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作劳役,用工8年完成。整个建筑占地约2万平方米,周长约527米,可容纳9万观众。
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为纪念皇帝威斯巴西安的丰功伟绩而建,甚至一直影响着现代大型体育场的建筑。详见图10&图11。[9]
图10:罗马角斗场鸟瞰
图11:罗马角斗场透视
三、中世纪时期(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
1、拜占庭风格
-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有近1500年的历史,因巨大的穹顶而闻名于世,是拜占庭建筑代表、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
大教堂是集中式,东西长约77米,南北长约71米,高约55米。
它是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的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公元537年完工。
1453年后被土耳其人占领,改建成为清真寺。1935年改为博物馆,198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详见图12&图13。[10]
图12:圣索非亚大教堂透视
图13:圣索非亚大教堂室内
2、哥特式风格
- 法国巴黎沙特尔主教座堂
沙特尔主教座堂(Chartres Cathedral),位于法国巴黎西南约70公里处的沙特尔市。
据传圣母马利亚曾在此显灵,并保存了圣母的头颅骨,沙特尔因此成为西欧重要的朝圣地之一,详见图14&图15。[11]
图14:沙特尔主教座堂透视
图15:沙特尔主教座堂室内
- 法国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城区,地处塞纳河中央西堤岛上,与巴黎市政厅和卢浮宫隔河相望,为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
始建于1163年,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主教座堂、巴黎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之一、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法国及欧洲文学文化地标建筑。
建筑平面为拉丁十字形制,总长约127米,总宽约48米,总高约96米 ,总建筑面积约5500平,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 ;
西立面设有两座钟塔,高约69米;东侧是圣坛,后为半圆形外墙;圣坛外有标志性尖塔,高约96米。
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建筑的雕刻和绘画艺术及堂内珍藏的大量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蜚声中外的世界声誉,既是法国巴黎的象征,又是基督教圣地。
1862年,巴黎圣母院被法国历史古迹委员会列入法国遗产纪念碑清单。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黎圣母院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详见图16&图17。[12]
图16:巴黎圣母院透视
图17:巴黎圣母院室内
四、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中期~16世纪)
1、文艺复兴概念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邦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
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3]
2、文艺复兴盛期的著名画家及作品
- 文艺复兴后三杰
-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后三杰”(又称“美术三杰”)[14]。
他在绘画中创新性地开创技法,将自己对解剖、植物学、光学及物理学的精微知识运用于绘画上;将人物的心理深度通过形式表现于画作中,代表作详见图18&图19。[15] [16]
图18:最后的晚餐,达·芬奇,1494~1498,910X420CM(长X宽),非传统湿壁画+蛋彩画+油画,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图19:蒙娜丽莎,达·芬奇,1503~1517,53X77CM(长X宽),油画,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桑西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17]
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认为人体代表了上帝意志,有着最完美的比例。他强调由人体结构与动态演发出的动感与激情。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其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代表作详见图20&图21。[18] [19]
图20:哀悼基督,米开朗基罗,1498,175CM(高),大理石人物雕塑,意大利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图21:创世纪,米开朗基罗,1508~1512,38.5X14㎡,壁画,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 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ti),1483~1520
拉斐尔·桑西
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20]
他的作品表现出对完美与和谐的色彩及造型的追求, 展现和谐、柔美、明净的人物性格特征。他作品中“理想美”的趋向,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追奉的“美的标准”,代表作详见图22&图23。[21] [22]
图22:雅典学院,拉斐尔,1510~1511,6.172X2.794M(长X宽),壁画,梵蒂冈博物馆
图23:西斯廷圣母,拉斐尔,1513~1514,196X265CM(长X宽),油画,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
延展:威尼斯画派
- 威尼斯画派概念及特点
威尼斯画派是16世纪以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为代表的绘画形式;他们吸收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精华,并大胆在色彩上创新,使画作更为生动明快,同时人物背景的风景比例更大。[23]
- 威尼斯画派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乔尔乔内(Giorgione),1477~1510
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他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架上画的先行者,也是威尼斯画派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详见图24。[24] [25]
图24:暴风雨,乔尔乔内,1505,73X82CM(长X宽),油画,意大利威尼斯学院画廊
- 提香·韦切利奥 (Tiziano Vecelli),约 1488/1490~1576
提香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卡多列。
10岁时随兄长到威尼斯,在乔凡尼·贝利尼的画室学画,与画家乔尔乔内是同学。在提香所处的时代,他被称为“群星中的太阳”,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画家之一,兼工肖像、风景及神话、宗教主题绘画。
他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影响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更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详见图25。[26] [27]
图25:圣母升天,提香,1516~1518,360X690CM(长X宽),教堂壁画,意大利威尼斯弗拉里荣耀的圣母堂
五、17、18世纪
1、巴洛克时期(17世纪初~18世纪前半期;欧洲)
- 巴洛克艺术概念
“巴洛克”是1600年至1750年间在欧洲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产生在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发展于欧洲信奉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区,之后随着天主教的传播,其影响远及拉美和亚洲国家。
巴洛克作为一种在时间、空间上影响都颇为深远的艺术风格,其兴起与当时的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28]
- 巴洛克绘画特点
(1)、充分表现形体、体积与纵深感;
(2)、艺术家审美发生改变,打破和谐,不要理想化,追求真实自然的美;
(3)、绘画题材有很大扩展,包含景物画、动物画、风景画;
(4)、画面光线明确,加强对光的表现。
- 巴洛克时期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1598~1680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
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贝尼尼主要的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另外,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代表作详见图26。[29] [30]
图26:阿波罗和达芙妮,贝尼尼,1622~1623年(或1622~1625年),2.43M(高),大理石人物雕塑,意大利罗马博而盖塞博物馆
-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
彼得·保罗·鲁本斯
17世纪佛兰德斯画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节。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画家,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详见图27。[31] [32]
图27:爱之园,鲁本斯,1633,283X198 CM(长X宽),油画,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延伸:荷兰画派
- 荷兰画派概念及特点
1609年的尼德兰革命,终于以荷兰独立、建立起荷兰共和国而胜利结束,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欧洲最富强、最先进的国家。
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那里有比较广泛的言论和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到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至1645年荷兰已有6所著名的大学,在荷兰最早出现定期刊物,报纸也逐渐普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
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它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其特点,很少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荷兰画家们勇敢挣脱了千余年来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而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这是他们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33]
- 荷兰画派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代表作详见图28。[34] [35]
图28:夜巡,伦勃朗,1642,437X363 CM(长X宽),油画,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2、 洛可可时期(18世纪初;欧洲)
- 洛可可艺术概念
洛可可艺术形成于十八世纪初的法国,精致、甜美、幽雅为其主要艺术特色。
十七、十八世纪以后,欧洲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36]
- 洛可可绘画特点
(1)、表现纤巧、柔美;
(2)、展现上流社会的浮华生活;
(3)、追求梦幻效果。
- 洛可可时期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
弗朗索瓦·布歇
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画家。曾任法国美术院院长、皇家首席画师。出版过《千姿百态》画册,代表作详见图29。[37] [38]
图29:蓬巴杜夫人,布歇,1756,44X35CM (长X宽),油画,英国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 让-安托万·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1684~1721
让-安托万·华托
法国洛可可时代代表画家,他开创了雅宴画,即“风雅的游园集会”,特别是户外的活动,主要描绘的是浪漫而又美轮美奂的聚会,那些盛装的男女在户外花园式的环境中随着音乐优雅地嬉戏、调情。
他最著名的雅宴画是《舟发西苔岛》,详见图30。[39] [40]
图30:舟发西苔岛,华托,1717,194X129CM (长X宽),油画,法国巴黎卢浮宫
-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Jean Honore Fragonard),1732~1806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
图31:秋千,弗拉戈纳尔,1766,64X81CM (长X宽),油画,英国华莱士收藏馆
六、19世纪
1、新古典主义时期(18~19世纪;欧洲)
- 新古典主义概念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 ,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繁琐装饰的厌恶,另一方面随着罗马庞贝遗址的发掘,艺术家们产生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为信念。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知晓所模仿的内容。
新古典主义作为一个独立流派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十七世纪中叶欧洲的建筑装饰设计界,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家具设计界。
从法国开始,革新派的设计师们开始对传统作品进行改良简化,运用了许多新材料和工艺,但也保留了古典主义作品典雅端庄的高贵气质。这一风格很快取得了成功,欧洲各地纷纷效仿,新古典主义自此成为欧洲家居文化流派中特色鲜明的重要一支,长盛不衰。[43]
- 新古典主义绘画特点
(1)、以“古典”原则为典范,推崇古希腊、古罗马及以拉斐尔为代表的盛期文艺复兴的美术;
(2)、题材多选取古代历史与象征性事件,强调画面叙事性;
(3)、画面构图严谨、色彩沉稳、突出人物的静态姿势。
- 新古典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雅克·路易·大卫 (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
雅克·路易·大卫
法国著名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雅各宾专政时期,曾任公共教育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的委员。他画风严谨,技法精工;早期作品以历史英雄人物为题材,代表作详见图32。[44] [45]
图32:马拉之死,大卫,1793,128X165CM (长X宽),油画,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馆
-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图33:大宫女,安格尔,1814,162X91CM (长X宽),油画,法国巴黎卢浮宫
- 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1757~1822
安东尼奥·卡诺瓦
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雕塑家,他的作品标志着雕塑从戏剧化的巴洛克时期进入到以复兴古典风格为追求的新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作品详见图34。[48] [49]
图34:拿破仑之母,安东尼奥,1804~1807,145X145CM (长X高),大理石人物雕塑,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2、浪漫主义(18世纪晚期~19世纪前半期;欧洲)
- 浪漫主义概念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晚期至十九世纪初期出现于德国和英国,十九世纪前半期盛行于法国,是一个全欧洲性的内容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但直到20世纪仍余韵不散。
法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刻、小说和戏剧领域;英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于诗歌、历史画和风景画领域;德国浪漫主义则在音乐、诗歌和绘画领域皆有体现。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50]
- 浪漫主义绘画特点
(1)、主张个性、强调个人情感;
(2)、选择惊人事件为题材,情绪激越;
(3)、擅于幻想与夸张。
- 浪漫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泰奥多尔·席里柯(Theodore Sirico),1791~1824
泰奥多尔·席里柯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画家,从师于卡尔·韦尔内(Carl Verne),代表作详见图35。[51] [52]
图35:梅杜萨之筏,席里柯,1818~1819,716X491CM (长X高),油画,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 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
欧仁·德拉克罗瓦
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彼得·保罗·鲁本斯和约翰·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派画家,代表作详见图36&图37。[53] [54] [55]
图36:希奥岛的屠杀,德拉克罗瓦,1824,417X354CM (长X高),油画,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图37: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1830,325X269CM (长X高),油画,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 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
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1794~1798年就学于哥本哈根美术学院;1816年起在德累斯顿学院任教。
其作品常带冷寂虚幻的情味和神秘的宗教气息,代表作品详见图38。[56]
图38:雾海中的漫游,弗里德里希,1818,74.8X94.8CM (长X高),油画,德国汉堡美术馆
-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1746~1828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
他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代表作详见图39。[57] [58]
图39:着衣的玛哈,戈雅,1798,190X95CM (长X高),油画,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3、英国拉斐尔前派(1848~1854;英国)
- 英国拉斐尔前派概念
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由但丁·罗塞蒂、威廉·亨特和约翰·米莱斯成立于1848年,是由诗人、艺术家、艺术批评家组成的英国文化团体。
团体不满僵化的学院艺术,反对以拉斐尔为代表的的文艺复兴艺术家开创的各种法则,提倡到文艺复兴之前的“原始画家”的作品中寻找灵感。拉斐尔前派影响深远,对唯美主义、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等都造成了影响。[59]
- 英国拉斐尔前派绘画特点
(1)、画风严谨,笔法精细,用色清新,光线明亮,风格鲜明;
(2)、在创作题材上多半选择有关道德或宗教方面的内容。
- 英国拉斐尔前派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十九世纪英国画家,是拉斐尔前派的三个创始人中年龄最小、才华最高的一位,其它两位是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和福特·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他以画风细腻著称,代表作品详见图40。[60] [61]
图40:盲女,米莱斯,1856, 61.6X86.6CM (长X高),油画,英国伯明翰市博物馆
4、法国现实主义(19世纪;法国)
- 法国现实主义概念
现实主义(Realism),一般认为现实主义关心现实和实际。
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出准确的描绘和体现。其摒弃理想化的想象,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外表,据实摹写,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它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
一是广义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二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十九世纪起源于法国的现实主义运动。[62]
- 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为题材;
(2)、强调临场感、追求真实的再现;
(3)、以画面真实来映照对“整个世界”的真实表达。
- 法国现实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卡米耶·柯罗(Corot.Camille),1796~1875
卡米耶·柯罗
法国画家。虽属巴比松画派,但居住在巴比仲村的时间并不长,他喜欢旅行,1826~1828年首次到意大利留学。回国后,在枫丹白露、布列塔尼等地旅行,在巴比仲小住,确立了他抒情风景画派的基本风格。其后,他3次赴意大利,画了许多优美的风景,他对光和空气的描绘,通常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先驱者。
这一点尤其突出地表现在于阳光的明亮,他一反过去画家把暗部画得很暗的做法,而努力使暗部画得透明、鲜艳,从而使整个画面的亮度大大提高,代表作品详见图41。[63] [64]
图41:戴珍珠项链的女人,柯罗,1868~1870,55X70CM (长X高),油画,法国巴黎卢浮宫
延展:法国现实主义之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是指一群活动于1830至1880年间,在邻近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的法国风景画家们形成的一个非正式的流派。他们不是在画室中创作风景画,而是第一批直接对照自然写生的画家,并以“面向自然,对景写生”为创作原则。巴比松画派以当地风景作为绘画的主要内容,注重客观性,对后来的印象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65]
-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
让·弗朗索瓦·米勒
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一个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代表作品详见图42。[66] [67]
图42:拾穗者,米勒,1857,111X83.5CM (长X高),油画,法国巴黎奥塞美术馆
- 居斯塔夫·库尔贝(Jean Desire Gustave Courbet),1819~1877
居斯塔夫·库尔贝
法国画家,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代表作详见图43。[68] [69]
图43:画室,库尔贝,1854~1855 ,597.5X361.5CM (长X高),油画 ,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5、印象派(19世纪下~20世纪初;法国)
- 印象派概念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70]
- 印象派绘画特点
(1)、注重人对外部一个物体光与影的感觉跟印象,在表现手法上抵制墨守成规,认为其为美学创新;
(2)、在绘画技巧层面上,着重对光和色的探讨,科学研究出用外光描绘对象的方法,并意识到色彩变化是通过复色光所造成的:色彩也随着观察部位、不同的受光状态和环境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3)、侧重描绘自然霎那景色,使一瞬变成永恒不变,并把这类原理应用到绘画中。但其通过观察、直接感受主要表现色彩变动的画风,危害后来当代艺术十分长远。
(4)、初期追求完美光线的描绘,把画架从屋内搬到户外,野外绘画,因而也称为外光派。
(5)、远离对传统文化和宗教的依赖性,艺术家们勇敢放弃了传统式的作品理念和公式计算。艺术大师将聚焦点转移至单纯的视觉效果上,画作具体内容和主题风格不再那么关键,和表现主义主要表现内心世界、忽略描绘对象自身形象不同。
- 印象派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Oscar-Claude Monet),1840~1926
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他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他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代表作详见图44。[71] [72]
图44:日出·印象,莫奈,1872,64X48CM (长X高),油画, 法国巴黎马尔莫丹艺术馆
- 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
爱德华·马奈
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作为艺术史上最重要且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
他具有强烈的革新意识,在创作中吸收古典技法和日本浮世绘元素。他的绘画题材广泛,静物画、风景画、人物画均有涉猎,为人们生动展现了一幅幅现代生活图景,代表作详见图45。[73] [74]
图45:草地上的午餐,马奈,1863,269X213CM (长X高),油画,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印象派重要画家,1841年生于法国Haute-Vienne的小镇里蒙(Limoges),后来随家搬迁到巴黎。印象画派成员之一。以油画著称,亦作雕塑和版画。早年当过徒工,画过陶瓷、扇子、窗帘等。曾从学院派画家格莱尔(Charles Gabriel Gleyre, 1806~1874)学画,后受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影响,对鲁本斯及法国18世纪绘画有较深的研究。在创作上能把传统画法与印象主义方法相结合,以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和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代表作详见图46。[75] [76]
图46:红磨坊的舞会,雷诺阿,1876 ,175X131CM (长X高),油画,法国巴黎奥塞美术馆
延伸:意大利学院艺术
- 学院艺术概念及特点
欧洲的学院艺术首先在意大利形成。
学院艺术的基本主张是:要保持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艺术的永恒性,把这些艺术看成是不可逾越的楷模。比较有影响的第一个学院产生于波伦亚,史称波伦亚学院,它大约建于1590年。学院派艺术是一种在欧洲艺术学院和大学影响下所产生的绘画和雕塑流派。
学院艺术专指那些在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运动中,受法兰西艺术院订立的标准所影响的画家和艺术品,及跟随着这两种运动并试图融合两者作为风格的艺术,通常也常被称为:“学院派”、“华丽艺术”、“折衷主义”。在这个背景下,学院艺术不断吸收新风格,所以一些曾被视为对抗学院艺术的艺术风格,后来也被人们称为学院艺术。[77]
- 学院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法国19世纪学院派最重要人物,代表作详见图47。[78] [79]
图47:年轻的牧羊女,布格罗,1885 ,72.5X157.5CM (长X高),油画,美国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七、20世纪
1、新印象派(19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初;法国)
- 新印象派概念
新印象派,或称新印象主义、点彩派,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
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
他们不用轮廓线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被一些艺术评论家称作“点彩派”。
新印象派的出现和科学的迅猛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光学和色彩学的理论以及实验成果,有力推动着包括绘画在内的造型艺术观念和技术的发展。新印象派画家们吸收了关于色彩对比以及颜色、色调并列所产生混合效果的理论,认识到单纯色彩通过视觉混合比色彩色素混合更有艺术效果。[80]
- 新印象派绘画特点
(1)、比印象派更进一步的运用光色原理,追求外光的表现。
(2)、不描绘物体的轮廓,而运用分割法作画,即采用光学原理,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块的方法,彼此相邻地排列在画布上,以求比在调色板上进行色调混合更高明的亮度;
(3)、主张画面具有稳定和永恒的特点,而不是一瞬间的,所以其作品有几何图形的特色。
(4)、新印象派的画作给人以严谨的秩序感、别有一番情趣和境界,但其主要缺陷就是离开了客观自然,陷人主观化和概念化。新印象派在美术史上只是试验性地存在了一个短时期,在当时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但它对现代绘画却带来了不少影响。
- 新印象派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
乔治·修拉
法国画家。1859年12月2日生于巴黎,受过完整的美术学院教育,曾师从安格尔的学生亨利·莱曼(Henri Lehmann)学习古典主义绘画,后来又研究过巴黎卢浮宫中的大师作品,对光学和色彩理论特别关注并为之做了大量的实验,也许正因为他太过致力于方法和理论研究,他一生所创作的作品不多。
有人认为1891年5月修拉的逝世标志了“新印象主义”的结束,但他的理论和技法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其代表作详见图48。[81] [82]
图48: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修拉,1884~1886年,308X207CM (长X高),油画,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
2、后印象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
- 后印象派概念
后印象派即后印象主义,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
所谓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艺术团体,他们没有宣言,也未举办过作品联展,只不过他们与印象主义有密切联系,但创作倾向又与印象主义不同,后来的艺术家为了将他们与印象主义区别开来,冠之以“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画家们放弃了只追求色彩这一狭隘目标,而追求更富激情的主观表现。他的理论和实践导致欧洲绘画同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决裂,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出现了,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就此得以萌芽。[83]
- 后印象派绘画特点
(1)、反对印象派对光与色的片面追求,又着迷于色彩;
(2)、展现后印象主义的特点,用笔触、线条、色彩等表现情感。
(3)、表达单纯而热烈的情感。
- 后印象派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
保罗·塞尚
他的作品和理念影响了20世纪许多艺术家和艺术运动,尤其是立体派。
在他生前的大多数时间里,他的艺术不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
通过他的坚持,最后对19世纪所有常规绘画价值提出了挑战。塞尚的最大成就是对色彩与明暗具有前所未有的精辟分析,颠覆了以往的视觉透视点,空间构造
被从混色彩的印象里抽掉了,使绘画领域正式出现纯粹的艺术,这是以往任何绘画流派都无法做到的。
因此,他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他认为形状和色彩是不可分离的。用几何的笔触在平面上涂色,逐渐形成画的表面。他主张不要用线条、明暗来表现物体,而是用色彩对比。他采用色的团块表现物象的立体和深度,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造型,用几何元素构造形象,代表作详见图49&图50。[84] [85] [86]
图49:圣维克多山,塞尚,1890,81X65CM (长X高),油画,私人收藏
图50:一篮苹果,塞尚,1890~1894,81X65CM (长X高),油画,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
-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保罗·高更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代表作详见图51。[87] [88]
图51: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高更,1897,375X139CM (长X高),油画,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文森特·威廉·梵高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
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代表作品详见图52&图53。[89] [90] [91]
图52: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梵高,1888,72X91CM (长X高),油画,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
图53:星月夜,梵高,1889,92X73CM (长X高),油画,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延伸:垃圾箱画派(1900~1913;美国)--美国现代主义艺术萌芽
如果说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保罗·塞尚拉开了欧洲绚烂多彩、流派众多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幕布,那罗伯特·亨利成立的垃圾箱画派则是美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
- 垃圾箱画派概念及特点
在20世纪初,纽约市的一群特立独行的画家致力于描绘不断变化、蓬勃发展的大都市的丰富多样的生活。
就像印象派一样,画派的名称最初是评论家的蔑称,具有贬低意味。
垃圾箱画派的画家们想要创造一种表达真实城市生活的艺术,而不是当时流行的表现资产阶级奢华生活的艺术。他们描绘的对象包括城市的新移民、码头工人、夜总会舞者、轿车老板和拳击手等。[92]
虽然垃圾箱画派并无严密的组织,且创作风格和主题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城市现实主义者,支持亨利的主张--“为生活而艺术”,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在他们创作的油画和插画、版画中,亨利和其领导的画派画家密切关注时事及其时代的社会和政治叙事,着力表现纽约城市生活的活力,并记录了其阴暗的一面。
在风格上,他们受到委拉斯贵支、哈尔斯、戈雅、马奈和德加等人的影响,喜欢用灰暗的色调和明显的笔触。
尽管垃圾箱画派主张反映现实,但由于画家们属于资产阶级,过着较为优渥的生活,因此,其艺术的改革成效和影响力是有限的。[93]
- 垃圾箱画派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第一代画家
- 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1865~1929
罗伯特·亨利
美国画家,画派领导者,代表作品详见图54。[94]
图54:纽约的雪,亨利,1902,65.5X81.3CM (长X高),布面油画,美国国家艺术馆
- 第二代画家
- 乔治·贝洛斯(George Bellows),1882~1925
乔治·贝洛斯
美国现实主义画家、版画家,以满腔热情大胆描绘纽约的大都市生活状况的作品最为出名,画派巅峰时期的代表艺术家,代表作品详见图55。[95]
图55:沙基俱乐部的公鹿,贝洛斯,1909,141X110CM (长X高),布面油画,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2、 野兽派(1905~1908;法国)
- 野兽派概念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905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美术流派。[96]
- 野兽派绘画特点
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 野兽派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
亨利·马蒂斯
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详见图56&图57。[97] [98] [99]
图56:舞蹈,马蒂斯,1910 ,391X260CM (长X高),油画,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图57:戴帽子的妇人,马蒂斯,1905,79.4X59.7 CM (长X高),油画,美国加州旧金山现代美术馆
3、表现主义(20世纪初;欧洲)
- 表现主义概念及特点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描摹,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的扭曲和抽象化,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因此,主题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100]
- 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
爱德华·蒙克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复制匠,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代表作品详见图58&图59。[101] [102] [103]
图58:呐喊,蒙克,1893,73.5X91CM (长X高),蛋彩画+油画+粉彩+纸本,挪威奥斯陆国家美术馆
图59:忧郁,蒙克,1893,129X86CM (长X高),布面油画,挪威蒙克美术馆
延展:重要社团
- 桥社(BR-CKE,1905~1913)
德国表现主义美术第一个社团,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由德累斯顿理工学院建筑专业的学生基希纳、埃里希·黑克尔、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弗里茨·布莱尔发起。这群年轻画家凭着乐观主义的热情和改革社会和艺术的信念,试图建立把生活和创作融合在一起的社团。桥社的画家们早期主要画风景和裸体,用写生直接抒发感情。
桥社画会从宣布成立到解散一共8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为德国的现代绘画以及后来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把城市与自然中那种日益变化的炎凉世象,通过变形夸张的手法予以描绘,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大多带有一种麻木、空虚、郁闷的神态,在纳粹势力的统治下,他们的这种表现被斥为“另类”与“颓废”。但不得不说,正是这所谓的“颓废”艺术,才更使得近现代德国最痛苦、最动荡的年代所带给人们心灵的沉重感觉真实地再现。[104]
4、立体主义(1907~1920;欧洲)
- 立体主义概念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体派,1908年始于法国。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马蒂斯批评勃拉克的画是在描绘立方体。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引用此话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105]
- 立体主义绘画特点
立体主义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理性认识,而主要依靠感性、观念和思维。
- 立体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语:Pablo Picasso),1881~1973
巴勃罗·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代表作品详见图60&图61。[106] [107] [108]
图60:亚威农少女,毕加索,1907,243.9X233.7CM (长X高),布面油画,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图61:哭泣的女人,毕加索,1937,49X60CM (长X高),布面油画,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
-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
乔治·布拉克
法国立体主义绘画大师,1882年生于塞纳河畔的阿让特伊,代表作品详见图62。[109]
图62:吉他和兰姆酒,布拉克,1918,70.3x99.4CM (长X高),布面油画,私人收藏
5、未来主义(1909~1914; 欧美)
- 未来主义概念
未来主义画派(简称未来派)(Futurism),现代文艺思潮之一,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奈缔(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为一个运动而提出和组织的。
马里奈缔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110]
- 未来主义绘画特点
(1)、未来主义主张与传统文艺彻底决裂,“火烧图书馆、水淹博物馆、掩埋遗迹、抛弃一切已有的文明成果”,未来主义对传统艺术的憎恶,超过以往的任何流派,可以说是激进得极端。
(2)、未来主义者认为速度和力量就是美,赞美机械运动。
(3)、未来主义绘画常见题材是机器,包括汽车、有轨电车和火车,也有表现人或动物同时性运动的题材。
- 未来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翁贝托·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
翁贝托·波丘尼
意大利画家和雕刻家,未来派代表艺术家,代表作详见图63。[111]
图63:弹性,波丘尼,1912,100.06X100.06CM (长X高),布面油画,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宫
总概念:抽象主义(1913~1945;欧洲)
- 抽象主义概念及特点
抽象主义(Abstractism),又称抽象艺术(Abstract Art)和非客观绘画(Non Painting),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西方美术中重要的流派之一,以视觉刺激引起的心理联想为通道,把纯绘画语素作为画面构成的主体,充分发挥点、线、面以及颜色的抽象特性,将绘画的“纯粹性”从客观对象中抽离出来,并把它推向极致,展现抽象的和非具象的艺术风格。这类艺术形式更加偏重形式,其观念最为激进、影响最为深远的运动是苏联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抽象主义的产生除了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外,还受到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其产生是对现实主义的补充。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绘画群体与派别,它是指那些远离现实生活,不去表现自然物体的表面形象,而是以经过抽象的色彩、点、线、块面去构成无具体客观形象的美术风格的总称。
这些思潮反映在创作中,则可归纳为两大特征:
(1)、抑制对空间的表现,以平面表现为主;
(2)、抑制具象的物体,以结晶质的几何线形式为主。
在此基础上又构成两个基本原型:
(1)、强调主观因素是为感性的抽象,如德国的青骑士、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等;
(2)、注重客观因素是为理智的抽象,如荷兰的风格派、俄国的至上主义等。
抽象主义艺术家以艺术形式的探索为主,是对写实艺术的补充,但也有些作品表现出逃避现实、社会虚无主义的倾向,而大量的作品则通过高度凝炼的点、线、面、色诉诸人们的感官,给人以深刻的感染。[112]
6、构成主义(1913~1928;苏联)--抽象主义艺术运动中观念最为激进的流派
- 构成主义概念
构成主义是20世纪初抽象主义艺术运动中苏联先锋派潮流之一,发起人为塔特林。构成主义企图反叛现代艺术的自律性,提倡艺术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极大影响了德国包豪斯和荷兰风格派运动,并广泛影响了20世纪建筑、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戏剧、电影、摄影、音乐等诸多艺术门类。[113]
- 构成主义绘画特点
构成主义艺术是人民的,工人阶级的,更是日常生活的。
(1)、艺术家坚信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坚信社会主义和先锋艺术的结合,反对“为了艺术的艺术(art for art's sake)”;构成主义创作是一种全新的视觉交流方式,艺术家希望这种方式可以替代语言而更加直接地与观者交流。他们倾向于图像化的表达--那是“大众的交流(mass communication)”,它能够将艺术融合到新社会中。
(2)、在风格方面,这种新的语言强调动态,它是反重力的、大胆的、刚硬的,似乎脱离于自然界柔美的曲线形体。
(3)、在功用方面,他们将抽象绘画利用到更为实用和日常的家居用品和建筑设计中。艺术家的设计小至文具,布料,家居用品,大至城市建筑和公共纪念碑。
- 构成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
苏联艺术家,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代表作品详见图64。[114]
图64:第三国际纪念碑,塔特林,1919~1920,420X300X80CM,模型(木、铁和玻璃)
7、风格派(1917~1928;荷兰)--抽象主义艺术运动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流派
- 风格派概念
风格派是1917~1928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成员包括画家、设计师、建筑师。他们通过在荷兰莱顿城创建的《风格》杂志来交流各种思想,因此得名。严格地讲,风格派的绘画语言属于立体主义的一个分支,风格派绘画与立体主义一样对对象进行抽象与分析。试图搭建艺术与设计的桥梁,希望能找到更简单、更国际化的术语,企图创造一种新的次序。[115]
- 风格派特点
(1)、风格派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艺术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
(2)、研究基本元素的组合,达到形式美的变化与统一。
(3)、艺术家对非对称性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运用。
(4)、造型上,反复运用几何结构;色彩上,重视基本原色和中性色(黑、白、灰)。
- 风格派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1944
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
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世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代表作品详见图65。[116] [117]
图65:红黄蓝构图,蒙德里安,1922,81.5X82CM (长X高),布面油画,私人收藏
延伸:其他抽象主义流派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至上主义
- 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
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
苏联至上主义倡导者,几何抽象派画家,代表作品详见图66。[118] [119]
图66:白底上的黑色方块,马列维奇,1913,57X66.5CM (长X高),铅笔素描,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博物馆藏
-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
瓦西里·康定斯基
出生于苏联的法国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康定斯基与彼埃·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一起,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但毫无疑问,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他还与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个为时不长但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青骑士”,代表作品详见图67。[120]
图67:构成二,康丁斯基,1909,131.2X97.5CM (长X高),布面油画,美国纽约古金汉博物馆Solomon保管
延伸:重要团体
- 青骑士(Blaue Relter,1911~1914)
“青骑士”(Blaue Relter),是指一个创造了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的一种抽象形式的德国艺术家团体。
该团体1911年由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和弗朗兹·马尔克(Franc Marc)在慕尼黑创立,其成员包括保尔·克利(Paul Klee)和奥古斯特·马克(August Macke)。
“青骑士”是那个时代的先锋艺术运动,与先前的桥社(BR-CKE)一起对现代艺术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121]
8、 达达主义(1916~1923;欧洲)
- 达达主义概念
达达是兴起于“一战”期间的艺术运动。它首先出现于瑞士苏黎世,继而在纽约、巴黎、柏林、科隆等许多城市涌现。达达主义更多地表现为思想态度的共识,而不是统一的风格,在诗歌、音乐与绘画中都有表现。在达达主义者眼里,战争是一场疯狂的集体屠杀。他们认为,这场巨大的灾难与崇尚强权的理性主义思维逻辑有关,只有通过反理性的、无政府的策略和唤醒人们内心直觉的方式才能拯救社会。因此,达达用虚无主义的态度表达对荒谬的感受。[122]
- 达达主义绘画特点
(1)、运用现成品、拼贴、拼接等手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随意组合,创造出荒诞、无意义、无序的图像,挑战传统的美学标准和观念。
(2)、表现出一种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反艺术的精神,拒绝任何形式的规则、体系和逻辑,追求偶然性、自由性和个性化。
(3)、以一种戏谑、讽刺、挑衅的态度,对社会现实和文化价值进行批判和颠覆,展现出一种叛逆、破坏、革命的意识。
- 达达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
马塞尔·杜尚
法国艺术家,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详见图68。[123]
图68:下楼梯的女人, 杜尚, 1912, 88.9X147.3CM (长X高),布面油画,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
9、超现实主义(1924~1936;欧洲)
- 超现实主义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法国兴起的社会思潮和文艺运动,影响波及欧洲各国。涉及文学、美术、戏剧、音乐等各个领域。
它从达达主义中吸收了反传统和自动性创作的观念,但克服了达达主义否定一切的弱点,有比较肯定的信念和纲领,作为美术运动,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传播最广。[124]
- 超现实主义绘画特点
超现实主义的传播跨越了两次世界大战,从1919至1969年。
第一阶段:1919~1924
基本上与达达主义平行,布雷东称这个时期为“直觉的时期”。
第二阶段:1924~1936
即按照自己的原则行动的时期,达达主义已经消亡,布雷东称这个时期为“推理的时期”。
(1)、在绘画风格上,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景,来创造一种不受意识和理性控制的形象,营造出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
(2)、在绘画技巧上,通常采用拼贴(将不同材质和形式的元素拼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画面)、梦幻色彩(运用强烈、梦幻的色彩,营造出幻觉和梦境的效果)、细节描绘(对细节进行精细的描绘,营造出真实和超现实的对比)、 自动绘画(通过自由的笔触和线条,表现艺术家内心自动的想象和情感)。
- 超现实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雷内·玛格利特(René Magritte),1898~1967
雷内·玛格利特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他对波普艺术的影响十分重大,代表作品详见图69。[125]
图69:人类之子,玛格利特,1964, 89X116CM (长X高),布面油画,私人收藏
-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1983
胡安·米罗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代表作品详见图70。[126] [127]
图70:哈里昆的狂欢,米罗,1924~1925,116X 89CM (长X高),布面油画,瑞士苏黎世美术馆
-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1904~1989
萨尔瓦多·达利
普波尔侯爵,是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为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把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代表作品详见图71。[128]
图71:记忆的永恒,达利,1931,33X 24CM (长X高),布面油画,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
10、抽象表现主义(1945~1960;欧美)
- 抽象表现主义概念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是美国的第一个现代艺术运动,如名称所指,这种艺术运动结合了抽象和表现主义这两种艺术流派的主要特征,也被称为纽约画派。它反对制造幻觉的具象绘画和传统艺术的美学逻辑,强调艺术中的自我表现和形式纯粹性,吸取了超现实主义和趋向于抽象的现代艺术学派,比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包豪斯的风格特点。[129]
-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特点
抽象主义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兴创作的。
从绘画技巧上说,抽象派的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强调的无意识、自发性、随机创作等概念,在后世被杰克逊.波洛克随意溅滴在地板上的油彩画作不断运用。
抽象派,能够表达艺术的情感强度,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
- 抽象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行动绘画
-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
杰克逊·波洛克
美国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代表作品详见图72。[130]
图72:五寻的深度,波洛克,1948,243.8X120.9CM (长X高),布面油画
波洛克将颜料滴在画布上的做法被艺术评论家哈罗德·罗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命名为“行动绘画”。行动绘画建立在这样的认识之上:绘画对象是绘画过程的结果,是艺术家身份的直接表达。艺术家们往往会通过在画布上泼溅和滴落颜料的方式创作,他们经常使用大胆而狂野的笔触作画,而不是精细地涂抹颜料。
- 色域绘画
- 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1905~1970
巴尼特·纽曼
美国艺术家,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色域绘画流派的先锋,代表作品详见图73。[131]
图73:英雄与崇高的人,纽曼,1950~1951,548.6X 243.8CM (长X高),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色域绘画”这一术语在1955 年由格林伯格首次提出,用于指代马克·罗斯科、巴内特·纽曼和克莱福德·斯蒂尔(Clyfford Still)的作品。 这些艺术家常在大型画布上平涂纯色,试图通过并不复杂的画面引起观众的沉思。色彩领域的艺术家们力图寻找超越性,富有情感的大片颜色旨在给观众以震撼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并进行精神冥想。
延伸:新现实主义(1945~1950s初)--摄影和电影流派
- 新现实主义概念
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运动的产物,它反映了进步的电影工作者致力于民主改革的要求。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历史,一般从1945年R.罗西里尼拍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算起,然而它的孕育期却早在战争时期便已开始,并且渊源还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
新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132]
11、废品艺术(1950s~1960s;美国、意大利)
- 废品艺术概念及特点
废品艺术是用诸如金属、玻璃、木头等废弃材料进行创作的三维艺术。可追溯到施维特斯(Kurt Schwitters,1887~1948)和立体主义的拼贴作品,20世纪50年代形成潮流。比如:劳申伯格等人用各种破布、日用品做材料创作,影响很大。在欧洲的代表是西班牙的塔皮埃斯和意大利的贫困艺术。[133]
- 废品艺术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1923~2012
安东尼·塔皮埃斯
西班牙艺术家,是继毕加索、米罗、达利之后的又一伟大艺术天才,代表作详见图74。[134]
图74:棕色床,塔皮埃斯,1960,130X 195CM (长X高)
他是综合材料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的先驱者,他的作品采用现成物材料质感和随意性绘画综合的表现手段,通过“物化”的过程,并转化为审美的形式来作为表达思想的方式,而被归入非形式主义画家之列。
塔皮埃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艺术创作中综合材料大胆的、不合常规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形式美的法则,以及人们传统的审美经验,成为后世的楷模。
延伸:贫困艺术(arte povera,1963;意大利)
- 贫困艺术概念及特点
贫穷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兴起的一场前卫艺术运动,也是二战后欧洲最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
贫穷艺术这个词最先由意大利批评家杰勒马诺·切兰(Germano Celant)在1967年提出,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团体。
贫穷艺术以雕塑、装置为主,反对50年代主导欧洲的现代主义抽象绘画和极少主义艺术。
艺术家们运用日常生活中“贫穷的”材料,比如土地、石头、布料、纸张和马上,关注这些平凡材料的材质属性,反抗现代性对历史记忆的消除,反思机械理性主义,倡导回归自然,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唤起工业文明之前的、关于传统的、本土的感知和记忆。[135]
- 贫困艺术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 雅尼斯·库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1936~2017
雅尼斯·库奈里斯
意大利概念著名艺术家,意大利贫困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代表作详见图75。
图75:无题,库奈里斯, 2008, 法国巴黎勒隆画廊
总概念:新达达主义(1960S早期)
- 新达达主义概念及特点
(1960S早期)继承了20世纪初的达达主义精神,反对20世纪50年代主导美国艺术界的抽象表现主义。新达达艺术家以其对大众媒体和现成物的使用,以及对行为表演的偏好而闻名。通过引入日常主题和强调行为的作用,新达达艺术家促进了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经历的变革,为波普艺术、极少主义和观念艺术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由艺术史家兼批评家芭芭拉·罗斯(Barbara Rose)提出,用于形容包括罗伯特·劳申伯格和贾斯伯·琼斯等人的构成集合(Combines and assemblages)艺术、偶发艺术(行为艺术之一)、激浪派(行为艺术之一)、波普艺术、废品艺术(Junk Art)、新现实主义艺术以及其他实验艺术形式。
新达达主义的共同点,在于它回顾了达达主义的讽刺意味,并让现成物和寻常物成了社会和审美批判的工具。 [136]
12、波普艺术(1950s初期~1960s后期;英美)
- 波普艺术概念
波普艺术(Pop Art)是一种主要源于商业美术形式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表现大众文化的一些细节,比如将连环画、快餐及印有商标的包装进行放大复制。
波普艺术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萌发于英国,后传于美国。
60年代中期,波普艺术代替了抽象表现主义,成为美国主流的前卫艺术。
在60年代后期,波普艺术开始让位于极少主义艺术和硬边绘画(Hard-Edge Painting)。[137]
- 波普艺术特点
波普艺术以波普文化为基础,扎根于现代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反映现实生活,把那些最常见、最流行、最为人熟知的物品搬进画面中来,并且以最通俗、最平淡、最为人熟知的方式来加以表现。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最求大众化、通俗化的趣味,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采用具有强烈对比的色彩进行处理。这些设计都具有游戏色彩和一种青少年玩世不恭的心理特点,好似流行歌曲,以其灵活性与可消费性迈出英国国门,进而成为一场世界性的美术运动。
(2)、从设计上说,波普艺术的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的风格,而是各种风格的混搭,它追求大众化下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3)追求新颖、追求古怪、追求稀奇,“波普艺术”的风格特征变化无常,难以确定统一的风格。可以说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折中主义的特点,它被认为是极具形式主义的。
- 波普艺术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贾斯伯·琼斯(Jasper Johns),1930~
贾斯伯·琼斯
美国当代艺术家,主要媒介为油画和版画。美国波普艺术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重新构想了美国国旗等标志性图像,代表作详见图76。[138]
图76:旗帜,琼斯,1954~1955
- 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Rauschenberg),1925~2008
罗伯特·劳森伯格
192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是战后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
他以抽象表现主义风格试验摄影设计与绘画,逐渐发展出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融合绘画(CombinePainting);这是一种美术拼贴技法,利用生活上的实物与新闻图片组成抽象的画板画,代表作详见图77。
图77:床,劳森伯格,1955,191.1x80x20.3CM
- 拉里·里弗斯(Larry Rivers),1923~2002(未见确定照片)
美国艺术家、音乐家、临时演员兼电影制片人 ,波普艺术的开拓者。
他的具象绘画结合了松动、趣味、充满闪光点的流线型风格,其标志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艺术史、商业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代表作品详见图78。
图78:我喜欢黑脸奥林匹亚,里弗斯,1970,182×194×100CM,油彩+木材+塑化帆布+塑料+有机玻璃,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现代美术馆
在里弗斯的艺术生涯中,擅使用喷枪、制版、版画等组合成多种艺术形式,还与不同的艺术家跨界合作,包括设计、诗歌、雕塑和音乐。他对于爵士的兴趣与热爱是影响他极具律动感的画面构图的最大因素。
13、极少主义(Minimalism,1960s后期;欧美)
- 极少主义概念及特点
极少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个艺术运动。极少主义艺术作品通常是三维空间的雕塑或装置,没有主题,色彩、造型等形式因素也被精简到最少。极少主义者强调艺术的客观性、实在性和可触性,把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降至最低,反对任何再现或象征的意义。[139]
- 极少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 硬边
- 约瑟夫·艾伯斯(Josef. Albers),1888~1976
约瑟夫·艾伯斯
德国艺术家,理论家和设计师,毕业于包豪斯设计院。
艾伯斯的作品贯追求有系统、有秩序、实验性、简洁的构成,呈现色彩与直线间的精确呼应关系,以"硬边艺术"风格著称,代表作品详见图79。
图79:绿色网格,艾伯斯,1921,30.2x33.4CM (长X高),玻璃+铁质格子+铜线
艾伯斯在颜色的理论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在欧洲和美国,20世纪,艾伯斯在欧普艺术形成的基础上具有最有影响力和深远的艺术教育计划。
- 几何
- 阿德·莱因哈特(Ad Reinhardt),1913~1967
阿德·莱因哈特
美国纽约抽象画家,他是抽象表现主义的早期支持者,即潜意识中色彩和形状的运用,他的早期作品包括几何形式和其他传统技术。
在30年代末就开始用几何形和矩形作构图试验。
40年代,他以拼贴画为载体,开始超出立体主义的图案和空间,使用一种自由的图案。这些图案把个人的笔法、含意和传统构图的运用减到最低限,使作品独立于它的作者而有了新的生命。
50年代初,他用单一的色彩绘画,如红色和非常深的、近似于黑色的绿色。
60年代,他多用蓝色。之后,在单色块中出现一些内在的形象,以明度或调子微妙不同的色彩组成更小的矩形,正方形,或者正十字形,极少主义代表作品详见图80。
图80:无题,艾德·莱因哈特,1940年
莱因哈特抛弃了他认为是非艺术的一切,同时也抛弃了他认为是非精神的一切。他的思想很明显带有一些东方意蕴,他曾在布鲁克和享特学院从事过东方艺术的教学,是一位东方艺术的学者。他的观点影响了极少主义及之后的一些艺术流派,同时也为概念艺术家提供了一种灵感的源泉。
- 色域
- 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1905~1970
详见抽象表现主义中色域绘画的代表艺术家。
14、欧普艺术(Op Art,1960s~1970s;欧美)
- 欧普艺术概念
欧普艺术风格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OP”是“Optical”的缩写形式,意思是视觉上的光学,即视觉效应。
正式使用这一名称是在1965年,那时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眼睛的反应画展,展览会上陈列出大量经过精心设计,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波纹或几何形画面,造成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使视神经在与画面图形的接触中产生眩晕的光效应现象和视觉的幻觉。[140]
- 欧普艺术特点
欧普艺术在形式表现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般都是抽象的几何图像,画面中艺术家既要避免作品表面的趣味以及笔触和纹理的变换,同时还要有几何和硬边外形的特点。
(2)、强调点、线、面元素成为唯一语言要素。
艺术家将点线面元素重新排列组合,归类计算后,创作出一种全新的空间关系。无论是空间旋转与叠压、流动与发射、闪烁与跳跃等,观者都会感受到作品中所有要素的运动与碰撞。
它是发生在光所产生的视觉系统中的一种不断变形的效果,从而使欧普艺术在同时期区别于其它具有抽象形式的现代绘画,达到一种“虚隐”、“显现”的运动表现,使画面更加富有灵活性和空间感。
因此,欧普艺术又被称为“视觉效应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
- 欧普艺术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维克托·瓦萨雷里(Victor Vasarely),1908~1997
维克托·瓦萨雷里
匈牙利艺术家,是光效应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欧普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欧普艺术之父",代表作品详见图81。[141]
图81:斑马,瓦萨雷里,1937
15、行为艺术(1950s~1970s;欧美)
- 行为艺术概念及特点
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是“二战”后兴起的表达观念的前卫艺术表演。不同于一般表演艺术,它不以取悦观众为目的,相反具有挑衅性。
行为艺术家主要以自己的身体为创作媒介,用反常规的、即兴式的表演与观众互动,使艺术“活”起来,努力冲破制的束缚,揭露传统艺术制造的心理幻觉,展现反叛和自由的力量。行为艺术通常具有强烈的社会批评性,与种族、阶级和性别等问题联系在一起。[142]
- 行为艺术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 激浪派
“激浪”(Fluxus)这个词的拉丁文原意为流动和改变。在英文中,它代表冲击、变革和汹涌澎湃的激情。
激浪派具有强烈的达达主义态度,他们提倡自由、变革,反对体制的压迫,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希望介人社会。激浪派艺术家们把他们的作品称为“事件"或者“行动"。他们挑战所有艺术的定义,把各种可以找到的现成材料,包括废弃物,拼贴集合起来用于创作。他们还走出画廊,在街头表演。
美国艺术家约翰·米尔顿·凯奇是激浪艺术运动的发起者,他把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前卫艺术家联合起来,推动了前卫艺术的国际化。激浪艺术流行于20世纪60~70年代,代表艺术家包括白南准、小野洋子、博伊斯等。[143]
- 约翰·米尔顿·凯奇(John Milton CageJr.)1912~1992
- 偶发艺术
偶发艺术(Happenings)脱胎于20世纪初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现场表演,主要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这个术语来自艾伦·卡普罗1959年的作品《6个部分的18个偶发》。
偶发艺术是行为艺术的先驱,只是前者更注重观众的参与,而后者聚焦于艺术家的个人表达。
代表艺术家包括艾伦·卡普罗、约翰·米尔顿·凯奇、乔治·布莱希特等。[145]
偶发艺术和激浪派有很多交集。艾伦·卡普罗和乔治·布莱希特便与这两个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名称的“偶发艺术”是有组织的团体的某一组成部分,也不是一场运动的名称,而是指代某些作品。
- 乔治·布莱希特(George Brecht),1926~2008
乔治·布莱希特
出生于美国纽约,是美国的概念主义艺术家和前卫作曲家,还是化学专家,代表作品详见图82。
图82:为“方位”所作的样图,乔治·麦素纳斯&乔治·布莱希特,1964,7.2x7.2CM (长X高),墨水+铅笔+纸,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维也纳行动派
维也纳行动派是二十世纪最激进的艺术运动之一,即使在当下仍具争议性。
在60年代初,它的主要领导君特·布鲁斯(Gunter Brus)等人,用身体的实际行动跨越了绘画的界限。
他们的目标是用多维的感官和心理现实,来引导人们直面那些悲惨的、难以忍受的和禁忌的社会现实,用艺术的表达方式强化人们对此的反应。这些艺术家激进而不愿妥协的诉求在艺术史上独树一帜,他们的作品引起公众哗然与丑闻,但同时激发了关于社会禁忌的讨论。
赫尔曼·尼特西(Hermann Nitsch),1938~2022
赫尔曼·尼特西
奥地利艺术家,维也纳行动派先驱,代表作品详见图83。
图83:行动绘画,赫尔曼·尼特西,1984,290x190CM (长X高),粗麻布上丙烯,侨福当代美术馆
16、大地艺术(Land Art,1960s末;欧美)
- 大地艺术概念及特点
大地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一种,也称环境艺术,是一种存在于建筑和雕塑之间的艺术形式,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
当时,以罗伯特·史密森为代表的艺术家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造自然景观的作品,让大众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大型的自然景观改造,如造出一座堤坝,包围一座岛屿,到使用几片树叶,踩出几个脚印,大地艺术的形式十分多样。
许多大地艺术是“为场地特制的”(site-specific)艺术作品,艺术家利用自然界的生态条件,比如:土地、岩石、沙丘等创作大型项目。这种创作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重,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工业污染的问题,更加积极地保护自然资源。[146]
- 大地艺术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 迈克尔·海泽(Michael Heizer),1944~
迈克尔·海泽
出生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地艺术的先驱者之一。以其作品的巨大规模和创新材料而闻名。
在1960、70年代晚期,他在雕塑的场所、材料和规模等方面进行的大胆尝试,为传统雕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对雕塑的话语形式提出了重要的质疑,代表作品详见图84。
图84:悬浮巨石,迈克尔·海泽,2012,装置,美国洛杉矶艺术博物馆
17、观念艺术(1960s末期)
- 观念艺术概念及特点
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观念艺术家确信艺术出自观念,他们把观念、思想当作艺术作品本身,拒绝绘画、雕塑这类传统的艺术形式,反对把艺术品当作商品。
艺术家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1928~2007)在1967年宣称:“艺术的观念和概念最为重要,艺术作品看上去像什么并不重要。”
观念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一种。尽管常以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但这种呈现是为表达观念服务的。观念艺术虽然没有内在的经济价值,但可以传递有力的信息,成为进行社会和政治评论的工具。
与此同时,观念艺术对传统的“艺术品”应该是精心制作的独特物品的定义提出了挑战。
事实上,一些观念艺术家认为艺术是由观众创造的,而不是由艺术家或艺术品本身创造的。
此外,由于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重合性,许多艺术家都涉及这三种类型的艺术表达方式。[147]
- 观念艺术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 约瑟夫·科索斯(Joseph Kosuth),1945~
约瑟夫·科索斯
美国艺术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概念艺术家之一,代表作品详见图85。[148]
图85:一把椅子和三把椅子,约瑟夫·科索斯,1965
18、新表现主义(1970s末~1880s初;德国)
- 德国新表现主义概念及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于1945年熄灭之后,世界被一分为二。两大对立的阵营在政治、经济领域出现对弈格局。德国作为战争的肇事者在战败后,成了分割和对立的标本,东、西德国被人为地拉向两个方向。与此同时,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却在战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华盛顿作为政治强势极点的同时,纽约成为战后世界艺术的中心。美国人在战后的40年里,始终把文化艺术作为有力的冷战武器,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身的文化强势,在意识形态领域施加影响。
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以一个有活力的现代主义流派的荣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政府以经济为手段的强力推动下,它的影响力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艺术的主流。然而这种美国艺术风格的源头却来自德国。
战后,德国影响力和荣誉地位的丧失,使德国人产生的失落心理是容易理解的。另一方面,德国文化传统使德国艺术家对美国文化的浅显和波普化倾向的抵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社会雕塑”观念正是以一种充满历史和社会关怀的德国方式对美国文化进行了有效地对抗。在绘画领域,一批艺术家创造的“德国新表现主义”潮流所获得的世界影响力成功地恢复和加强了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文化地位。
尽管很多艺术家试图复兴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画风,但表现主义最著名的回归是由乔治·巴塞利兹于20世纪70年代于德国发起的。到了80年代,作为对情感冷漠和形式简单的极少主义和观念艺术等艺术形式的反叛,这场被称作“新表现主义”的运动已经成为国际具象艺术回归潮流的一部分。[149]
- 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1938~
乔治·巴塞利兹
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发展出一种颇具表现性的人物画风格,重现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代表作品详见图86。
图86:橙食者6,巴塞利兹, 1981,114X146CM (长X高),布面油画
巴塞利兹对绘画的纯粹图像因素感兴趣,有意忽视叙事性和象征性。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巴塞利兹尝试用一种“形象倒置”的方法创作绘画。
在这样的画作中,上下倒置的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颠倒,强烈的色彩和宽大而粗犷的笔触渲染出独特的画面形象。[150]
延伸:意大利超前卫艺术(1970s末~1880S;意大利)
- 意大利超前卫艺术概念及特点
意大利出现的新表现主义艺术群体被称为超前卫。
这个词由意大利批评家奥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a,1939~)定义,超前卫艺术家反对极少主义和意大利“贫穷艺术"在艺术语言上的贫瘠,从意大利艺术传统人手,但不乏尖锐的讽刺性。
超前卫艺术兴盛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主要阵地为意大利和一些西欧其他国家。“Transavanguardia”这个词由意大利艺术评论家阿奇勒·博尼托·奥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a)首创,1979年出现在奥利瓦策划的“房间”展(Le Stanze)的目录中。
这项艺术运动是对各种表现形式的观念艺术的回应,它重新强调了具象绘画和情感的价值。
超前卫绘画通常包含大量神话和符号元素,除此之外,艺术家还从其他文明的传统文化、文学和宗教,以及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
从技术层面来看,画家们还常使用传统的绘画材料与技巧。[151]
- 意大利超前卫艺术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弗朗西斯科·克莱门特( Francesco Clemente),1952年~
弗朗西斯科·克莱门特
意大利当代著名超现实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画家,意大利画坛70年代“超前卫艺术”(rarisaval‘IgLIardia)的代表,被认为是过去40年里最具象征意义的当代艺术家,意大利超前卫派三C之一,代表作品详见图87。
图87:地球,克莱门特,2006,45.7X61CM (长X高),18块木版手工印制的二十二色浮世绘木刻
- 桑德罗·基亚(Sandro Chia),1946~
桑德罗·基亚
意大利当代画家、雕塑家,意大利超前卫派三C之一,代表作品详见图88。[152]
图88:旅人,桑德罗·基亚,2017,130x162CM (长X高),布面油画
- 恩佐·库奇(Enzo Cucchi),1949~
恩佐·库奇
意大利画家、雕塑家。意大利超前卫艺术代表人物,意大利超前卫派三C之一,新表现主义主要代表人之一,新达达主义成员,激浪派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详见图89。
图89:冰…博连特,恩佐·库奇,2015,30X30CM (长X高),布面油画
19、超级写实主义(Hyperrealism,2000s早;欧美)
- 超级写实主义概念
超写实主义是绘画和雕塑的一个流派,又称高度写实主义,其风格类似高分辨率的照片。
超级写实主义可以看作是照相写实主义(Photorealism)的发展。自2000年代早期以来,该术语在美国和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运动和艺术风格发展起来。
然而,20世纪末期,超级写实主义和传统的照相写实主义处理方式形成对比。[153]
- 超级写实主义特点
超级写实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使用照片作为参考,创造一个更加明确和详细的渲染的作品,不像照相写实主义,往往直接的叙述和描写。
(1)、超级写实主义作品更多地关注细节和对象。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和雕塑作品并不是照片的严格诠释,也不是某一个场景或主题的文字插图。相反,它们利用其他的,往往是微妙的绘画元素来创造实际上不存在或者人的眼睛不能看到的现实幻觉。此外,它们可能包括情感、社会、文化和政治主题要素作为视觉错觉的扩展,与照相写实主义有所不同。
(2)、超级写实主义画家和雕塑家使用一些机械方式使图像转移到画布或者模具上,包括预描或打底和制模。幻灯片投影仪或者多媒体投影仪将图片投射到画布,网格等基本技术也被应用来确保精确性。雕塑采用聚酯直接应用到人体或模具。超级写实主义需要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技巧来模拟一个虚假的现实。
(3)、超级写实主义的绘画和雕塑通过微妙的灯光和阴影效果,创造出有形固态和实际存在感觉。超级写实主义的绘画作品往往是原始参考照片的10倍或者20倍,但保留了极高的色彩分辨率,精确度和细节。许多作品通过喷笔实现,用丙烯酸树脂、油或两者兼而有之。
- 超级写实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加特佛列德·郝文(Gottfried Helnwein),1948~
加特佛列德·郝文
出生于维也纳,是奥地利、爱尔兰混血儿,艺术领域涵盖绘画、摄影和舞台表演,代表作品详见图90。[154]
图90:孩子,加特佛列德·郝文,2004
1969~1973,他在维也纳的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吸收了日常生活中比如:漫画、广告、电影的美学元素,
在这段时间创作了部分超现实主义画作。
他是个概念性艺术家,作品主题着重在呈现精神和社会焦虑,及历史和政治话题。这让他获得“令人震惊的艺术家”、“煽动者”等称号。
延伸:照相写实主义(1960s末~1970s;欧美)
- 照相写实主义概念及特点
照相写实主义(Photorealism),是在波普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风格,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它以大众传媒中的现成图像为题材,力求再现真实的视觉。
照相写实主义指那些依赖照片创作的画家的艺术实践。他们经常把照片投射到画布上,以便精确地复制图像。在精确复制图像的过程中,喷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照相写实主义出现在观念艺术、波普艺术和极少主义盛行的时代,它更多地关注现实主义,而并非抽象和理想主义。
流派的很多男性艺术家表现出对机械和工业制品的兴趣,比如:卡车、摩托车、汽车等;而画派最为知名的女性艺术家奥黛丽·弗拉克,则在作品中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照相现实主义成功地吸引了大批观众,但大部分艺术史家并不将其视为一种前卫艺术形式。[155]
- 照相写实主义代表艺术家及代表作
- 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1940~2021
查克·克洛斯
美国人物肖像画家,照相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详见图91。[156]
图91:大自画像,查克·克洛斯,1967~1968
- 奥黛丽·弗拉克(Audrey Flack),1931~
奥黛丽·弗拉克
美国摄影现实主义画家、版画家和雕塑家,照相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详见图92。
图92:莱昂纳多的夫人,奥黛丽·弗拉克,1974,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总结:
自现代主义后期起,西方艺术流派变得目不暇接起来,很多流派几乎是同时发展和穿插,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也变得丰富起来,可能一位艺术家同时是几个流派或团体的代表人物。
我已尽可能按照时间轴线对各主要艺术流派和复杂关系进行梳理。
通常认为波普艺术是实际意义上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开始,也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艺术以一种更包容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
“跨界”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绘画各流派的融合;绘画各工具和各画种的融合;绘画和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的融合......未来可能有更多圈层与艺术的融合,我们拭目以待。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文章©归本人所有,不得擅自转载、出版及商业使用,不得擅自用于各种论文及发表。
勤劳的分割线~~
断断续续写了一个多月,终于写完了。西方的艺术大师实在太多,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写了下,管窥一斑吧。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网上自行搜索下。希望这篇文章大家能喜欢!
参考
- ^奥瑞纳时期概念详见百度知道 奥瑞纳文化开始于什么时期?_百度知道
- ^洞穴绘画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Cave painting_百度百科
- ^拉斯科洞穴概况参见百度百科 拉斯科洞穴_百度百科
- ^鲕粒石灰石概念详见百度百科 鲕状石灰岩_百度百科
- ^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参见百度百科 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_百度百科
- ^《米洛斯的维纳斯》参见百度百科 米洛斯的维纳斯_百度百科
- ^《掷铁饼者》参见百度百科 掷铁饼者_百度百科
- ^《拉奥孔》参加百度百科 百度安全验证
- ^罗马角斗场参见百度百科 角斗场_百度百科
- ^圣索菲亚大教堂参见百度百科 圣索菲亚大教堂_百度百科
- ^沙特尔主教座堂参见百度百科 沙特尔主教座堂_百度百科
- ^巴黎圣母院参见百度百科 巴黎圣母院(欧洲文学文化地标建筑、世界文化遗产)_百度百科
- ^文艺复兴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文艺复兴(14到16世纪的西欧思想解放文化运动)_百度百科
- ^列奥纳多·达·芬奇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达·芬奇(意大利博学家,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_百度百科
- ^《最后的晚餐》详见百度百科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画作)_百度百科
- ^《蒙娜丽莎》详见百度百科 蒙娜丽莎(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油画)_百度百科
-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之一)_百度百科
- ^《哀悼基督》详见百度百科 哀悼基督(米开朗基罗雕像作品)_百度百科
- ^《创世纪》详见百度百科 创世纪(米开朗基罗著名壁画)_百度百科
- ^拉斐尔·桑西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拉斐尔·桑西_百度百科
- ^《雅典学院》详见百度百科 雅典学院_百度百科
- ^《西斯廷圣母》详见百科百度 西斯廷圣母_百度百科
- ^威尼斯画派概念和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威尼斯画派_百度百科
- ^乔尔乔内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乔尔乔内_百度百科
- ^《暴风雨》详见百度百科 暴风雨(乔尔乔内创作绘画)_百度百科
- ^提香·韦切利奥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提香·韦切利奥_百度百科
- ^《圣母升天》详见百度百科 圣母升天(提香创作油画)_百度百科
- ^巴洛克艺术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_百度百科
-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_百度百科
- ^《阿波罗和达芙妮》详见百度百科 阿波罗和达芙妮_百度百科
- ^彼得·保罗·鲁本斯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彼得·保罗·鲁本斯_百度百科
- ^《爱之园》详见百度百科 百度安全验证
- ^荷兰画派概念及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荷兰画派_百度百科
-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_百度百科
- ^《夜巡》详见百度百科 夜巡(伦勃朗创作油画)_百度百科
- ^洛可可艺术概念 洛可可时期_百度百科
- ^弗朗索瓦·布歇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弗朗索瓦·布歇_百度百科
- ^《蓬巴杜夫人》详见百度百科 蓬巴杜夫人_百度百科
- ^让-安托万·华托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让-安托万·华托_百度百科
- ^《舟发西苔岛》详见百度百科 舟发西苔岛_百度百科
-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_百度百科
- ^《秋千》详见百度百科 秋千(弗拉戈纳尔代表作)_百度百科
- ^新古典主义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文化)_百度百科
- ^雅克·路易·大卫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雅克-路易·大卫_百度百科
- ^《马拉之死》详见百度百科 马拉之死(雅克·路易·大卫1793年创作的画布油画)_百度百科
- ^安格尔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_百度百科
- ^《大宫女》详见百度百科 大宫女(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创作油画)_百度百科
- ^安东尼奥·卡诺瓦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安东尼奥·卡诺瓦_百度百科
- ^《拿破仑之母》详见百度百科 拿破仑之母_百度百科
- ^法国浪漫主义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法国浪漫主义_百度百科
- ^泰奥多尔·席里柯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泰奥多尔·席里柯_百度百科
- ^《梅杜萨之筏》详见百度百科
- ^欧仁·德拉克罗瓦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欧仁·德拉克罗瓦_百度百科
- ^《希奥岛的屠杀》详见百度百科 希奥岛的屠杀_百度百科
- ^《自由引导人民》详见百度百科 自由引导人民_百度百科
- ^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_百度百科
- ^戈雅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_百度百科
- ^《着衣的玛哈》参见百度百科 着衣的玛哈_百度百科
- ^英国拉斐尔前派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拉斐尔前派(19世纪英国的艺术团体)_百度百科
-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_百度百科
- ^《盲女》详见百度百科 盲女(约翰·埃·密莱于1856年创作的油画作品)_百度百科
- ^现实主义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现实主义_百度百科
- ^卡米耶·柯罗简介百度百科 卡米耶·柯罗_百度百科
- ^《戴珍珠项链的女人》详见百度百科 戴珍珠项链的女人(法国画家柯罗创作画作)_百度百科
- ^巴比松画派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巴比松画派_百度百科
- ^让·弗朗索瓦·米勒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让·弗朗索瓦·米勒_百度百科
- ^《拾穗者》详见百度百科 拾穗者(法国画家米勒代表作)_百度百科
- ^居斯塔夫·库尔贝参见百度百科 居斯塔夫·库尔贝_百度百科
- ^《画室》详见百度百科 画室(法国画家库尔贝创作油画)_百度百科
- ^印象派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印象派(西方绘画艺术流派)_百度百科
-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克劳德·莫奈(法国印象派画家)_百度百科
- ^《日出·印象》详见百度百科 日出·印象_百度百科
- ^爱德华·马奈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爱德华·马奈_百度百科
- ^《草地上的午餐》详见百度百科 草地上的午餐(爱德华·马奈油画作品)_百度百科
-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_百度百科
- ^《红磨坊的舞会》详见百度百科 红磨坊的舞会_百度百科
- ^学院艺术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学院艺术_百度百科
-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_百度百科
- ^《年轻的牧羊女》详见百度百科 年轻的牧羊女_百度百科
- ^新印象派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新印象派_百度百科
- ^乔治·修拉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乔治·修拉_百度百科
-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详见百度百科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_百度百科
- ^后印象派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后印象派(受法国印象主义影响的美术思潮)_百度百科
- ^保罗·塞尚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保罗·塞尚_百度百科
- ^《圣维克多山》详见百度百科 圣维克多山_百度百科
- ^《一篮苹果》详见百度百科 一篮苹果_百度百科
- ^保罗·高更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保罗·高更_百度百科
-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详见百度百科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_百度百科
- ^文森特·威廉·梵高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文森特·梵高_百度百科
- ^《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详见百度百科 向日葵(荷兰1888年文森特·梵高创作的系列油画)_百度百科
- ^《星月夜》详见百度百科 星月夜(荷兰画家梵高创作油画)_百度百科
- ^垃圾箱画派概念及特点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垃圾箱画派_百度百科
- ^垃圾箱画派概念及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垃圾箱画派_百度百科
- ^罗伯特·亨利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罗伯特·亨利_百度百科
- ^乔治·贝洛斯简介参加百度百科 百度安全验证
- ^野兽派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野兽主义_百度百科
- ^亨利·马蒂斯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亨利·马蒂斯(法国画家)_百度百科
- ^《舞蹈》详见百度百科 舞蹈(马蒂斯画作)_百度百科
- ^《戴帽子的妇人》详见百度百科 戴帽子的女人_百度百科
- ^表现主义概念及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表现主义_百度百科
- ^爱德华·蒙克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爱德华·蒙克(挪威表现主义画家)_百度百科
- ^《呐喊》详见百度百科 呐喊(爱德华·蒙克创作绘画)_百度百科
- ^《忧郁》详见百度百科 忧郁(爱德华蒙克创作油画)_百度百科
- ^桥社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桥社_百度百科
- ^立体主义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立体派_百度百科
- ^巴勃罗·毕加索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巴勃罗·毕加索_百度百科
- ^《亚威农少女》详见百度百科 亚威农少女_百度百科
- ^《哭泣的女人》详见百度百科 哭泣的女人(法国1937年巴勃罗·毕加索创作的油画)_百度百科
- ^乔治·布拉克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乔治·布拉克_百度百科
- ^未来主义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未来主义画派_百度百科
- ^翁贝托·波丘尼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翁贝托·波丘尼_百度百科
- ^抽象主义概念及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抽象主义_百度百科
- ^构成主义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构成主义_百度百科
-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_百度百科
- ^风格派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风格派(20世纪几何抽象主义画派)_百度百科
- ^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彼埃·蒙德里安_百度百科
- ^《构图》详见百度百科红、蓝、黄构图 红、蓝、黄构图_百度百科
- ^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_百度百科
-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详见百度百科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_百度百科
- ^瓦西里·康定斯基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瓦西里·康定斯基_百度百科
- ^青骑士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全球领先的中文百科全书
- ^达达主义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达达主义(20世纪初的无政府主义艺术运动)_百度百科
- ^马塞尔·杜尚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马塞尔·杜尚_百度百科
- ^超现实主义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_百度百科
- ^雷内·玛格利特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勒内·马格里特_百度百科
- ^胡安·米罗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胡安·米罗_百度百科
- ^《哈里昆的狂欢》详见百度百科 哈里昆的狂欢_百度百科
- ^萨尔瓦多·达利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百度安全验证
- ^抽象表现主义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抽象表现主义_百度百科
- ^杰克逊·波洛克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杰克逊·波洛克(美国画家)_百度百科
- ^巴尼特·纽曼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巴尼特·纽曼_百度百科
- ^新现实主义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新现实主义(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产物)_百度百科
- ^废品艺术概念及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废品艺术_百度百科
- ^安东尼·塔皮埃斯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塔皮埃斯_百度百科
- ^贫困艺术概念及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贫穷艺术_百度百科
- ^新达达主义概念及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新达达_百度百科
- ^波普艺术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百度安全验证
- ^贾斯伯·琼斯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贾斯培·琼斯(美国波普艺术画家)_百度百科
- ^极少主义概念及特征参见百度百科 极少主义_百度百科
- ^欧普艺术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欧普艺术_百度百科
- ^维克托·瓦萨雷里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维克托·瓦萨雷里_百度百科
- ^行为艺术概念及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行为艺术(以身体为媒介的前卫艺术)_百度百科
- ^激浪派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激浪派(国际性艺术组织)_百度百科
- ^约翰·米尔顿·凯奇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约翰·米尔顿·凯奇_百度百科
- ^偶发艺术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偶发艺术_百度百科
- ^大地艺术概念及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大地艺术_百度百科
- ^观念艺术概念及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观念艺术(当代艺术的一种)_百度百科
- ^约瑟夫·科索斯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约瑟夫·科苏斯_百度百科
- ^德国新表现主义概念及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百度安全验证
- ^乔治·巴塞利兹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乔治·巴塞利玆_百度百科
- ^意大利超前卫艺术概念及特点 超前卫艺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意大利新表现主义流派)_百度百科
- ^桑德罗·基亚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Sandro Chia_百度百科
- ^超级写实主义概念参见百度百科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雕塑的流派)_百度百科
- ^加特佛列德·郝文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郝文(奥地利艺术家)_百度百科
- ^照相写照相写实主义概念及特点参见百度百科 照相写实主义_百度百科
- ^查克·克洛斯简介参见百度百科 查克·克洛斯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