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建模中移动关节如何建立坐标系_斯坦福机器人导论课程总结-3.2

在课程3.1,介绍了利用Denavit-Hartenberg方法(D-H方法)建立坐标系,并给出连杆

的四元参数组合
,最终通过齐次变换建立末端执行器与基座之间的变换关系。
在课程3.2中,将以Stanford Scheinman Arm为实例完成计算,以加深理解。

5a50668762a5194c65c3a8c18c5a1d33.png

【建立坐标系】

机器人抽象出的多连杆模型如下,图中标出了固定的基座系{0}和最后一个转动关节的坐标系{6},从基座至末端顺次为:转动关节1,转动关节2,移动关节3,转动关节4,转动关节5,转动关节6。

e47e7981db256622e1430084cbac78af.png
多连杆模型

接下来,对连杆建立坐标系并求解D-H参数,具体步骤见斯坦福机器人导论课程总结-3.1。

ab7d650f256a3b410883fd60c6ae5ec4.png
建立坐标系,求解D-H参数

结合建立的坐标系,这里强调一些注意事项:

  1. 的公垂线。如果
    相交时,则规定
    垂直于
    所在的平面,方向可自拟。例如,
    相交,
    垂直于所交平面,方向朝上或者朝下(本例中
    指向下方)。
  2. 一旦坐标系建立,多连杆就抽象为了多个坐标系。这时候可以完全忽略多连杆的结构,直接套每个D-H参数的定义求解四元组
    即可。例如
    时,
    轴线相交,故
    ;从
    旋转至
    角度为90度,故
    沿
    移动至
    距离为常数
    ,故
    ;
    旋转至
    角度为变量
    ,故
  3. 当关节3、4、5、6的轴线相交于同一点,定义该点为坐标系{3}、{4}、{5}、{6}的原点,可以简化运算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关节3、4、5都处于同一平面且与关节6相互垂直,这种耦合设计在工业机器人中十分常见。

【齐次变换】

坐标系{i}变换至坐标系{i-1}的过程,通过旋转矩阵和偏移量构造齐次变换,同时利用旋转矩阵和欧拉角的关系描述姿态信息。

齐次变换见:斯坦福机器人导论课程总结-1

旋转矩阵与欧拉角关系见:斯坦福机器人导论课程总结-2

因此,连杆n相对于基座(连杆0)的位置和姿态信息便可以通过正运动计算得到:

cdbdc2054ecb8b9f9414dfedbe7f23e5.png
正运动计算过程

【位姿向量】

上述

矩阵可以描述为如下形式,其中
为3x1列向量,包含位置信息;
分别为3x1列向量,
包含姿态信息。

f538cb0502fb730c47a4877265a09aa8.png
位置和姿态信息向量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