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lam的三维重建_SLAM和三维重建有什么区别?

回答中很多人提SLAM比三维重建多了一个L(location),我想也许可以稍微深入一点。

我们看一下定义:

(1)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定谁的位?相机的位,相机在机器人身上,就是定机器人的位。建谁的地图?相机经过地方的地图。二者结合,才能确定机器人在某个地图中的具体位置,和这个场景(地图)下的连续运动轨迹。

(2)三维重建(SFM):从运动恢复结构。我觉得更像是构建目标的三维模型。

然后,我们看一下流行算法的效果:

SLAM----:蓝色表示运动位置。图1:LSD-SLAM-运动轨迹和稀疏的场景地图,黄色表示位置之间的约束,这是优化问题,不展开。图2:ORBSLAM2-运动轨迹和稠密(Dense)地图

SFM---::图3:KinectFusion-构建目标三维地图图4:ElasticFusion-构建场景地图

我们可以看出,SFM中构建的三维模型是很漂亮的,目标是人,就构建人,目标是物,就构建物,目标是地图,就构建地图的三维模型,所以我更愿意定义SFM:构建目标的三维模型。

SLAM(侧重定位)和SFM(侧重建图)联系很大的,大佬们为什么要把这两个东西分开?既估计出相机的运动轨迹,又把经过所有的地方(整个场景包括人,桌子,椅子)都构建出来,这不是更perfect的方案吗?

因为.....做不到,计算量达不到。

在SLAM中,现有方法可以做到小场景下的“相对”稠密化建图(图2),而在大场景下(图1)是难以实现的。当你的目标是导航,就需要实时性的定位,大场景稠密地图的读取和储存,现有硬件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越稠密的地图才能更好的帮助机器人进行自主定位。所以,现在发展二十年之久的SLAM的遗留问题就有,稀疏地图稠密化(我构建了稀疏地图,但是为了自主导航,这个地图不够用),或者稠密地图的稀疏表达(典型工作octotree)。

SLAM中的M什么时候能变成,真正能用做语义分割和识别的dense mapping,机器人的自主性会得到极大的进步。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