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论唐诗中的敏捷:(二)中唐:把太监撤了就是敏捷

他不但没罢免裴度,反而把他找来,试探性地问:“裴爱卿,你的伤养好了吗?”


裴度怒目圆睁,趋步下堂,取架上大刀,轮动如飞,把壁上硬弓一连拽折两张,说:“皇上,你说呢?”


“好了好了……”宪宗赶紧说,“您不要再模仿黄忠了,朕的弓都是很贵的……既然养好了伤,朕就派你做宰相,接替武元衡,督统大军,继续进攻淮西!”


这次出征誓师大会在八月举行。长安通化门外,血色红旗招展,三百名仪仗猛士列队阵前,喊声震耳欲聋。


这是一场悲壮的送行。前线的战况很不利,就在不久前,平叛的部队还中了淮西军的埋伏,大败亏输。朝廷上上下下要求停战的压力很大,裴度出征,能不能打赢,完全是未知数。


宪宗皇帝亲自替他送行,以表示支持。百感交集中,皇帝流出了眼泪,紧紧握住了他的手:武元衡已经不在了,这一切,要靠你了!


裴度说:“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灭,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


事后,当我们回望这一次誓师时,会惊讶地发现,居然有无数名人参与其中。


比如出战的队伍中就有我们的老朋友韩愈。他曾经说过,只要朝廷去打军阀,他愿拼了老命第一个攻城。事实证明他没有说谎,这一次,老韩撸起袖子,亲自上阵,担任彰义行军司马,参加了战斗。


还有一个名叫王建的大诗人,居然也在现场。一听说大军誓师,他兴奋地离开了在长安城西的出租屋,踉跄地跑来参加,还写下了新闻通讯名篇《东征行》:


相国刻日波涛清,当朝自请东南征。
舍人为宾侍郎副,晓觉蓬莱欠佩声……


这里的“相国”,就是指裴度。王建还记下了誓师大会的威武场面:


同时赐马并赐衣,御楼看带弓刀发。
马前猛士三百人,金书左右红旗新。


最后,他表示英勇的战士们一定会殊死作战、取得胜利:


男儿生杀在手里,营门老将皆忧死。
曈曈白日当南山,不立功名终不还。


还有一些大诗人,他们没能赶到现场,但也对这一场关乎国运之战无比关注,恨不得自己能够参军杀敌。


比如前面说到的李贺。大军出征这一年,李贺已经病得要死不活,苟延残喘了,人生即将走到尽头。


他作为当时著名的非主流青年,仕途一直不顺,朝廷从没给过他什么好处,他也完全可以不必自作多情,去关心什么国家大事。


然而,李贺却一直默默关注着战况。大军出发平藩,他激动不已,拔掉输液管,从病床上挣扎着爬起来,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万众瞩目之下,大军向淮西开进着。裴度知道,他肩膀上所扛着的,是整个帝国中兴的希望。

这时的淮西前线,又是另一番景象。


仗已经打了好几年了,国家的损耗很大,钱粮都快跟不上了。朝廷完全是勒紧了裤腰带在坚持。打仗需要运输,大牲口都被征用了,有的老百姓已经苦到用驴子耕地。


战场上,官兵和叛兵也都打疲了,他们隔着战壕,每天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双方都无力发动进攻,一天又一天这样耗着。


白居易用诗记录下了这个场景。他说:


淮西有贼讨未平,百万甲兵久屯聚。
官军贼军相守老,食尽兵穷将及汝。


这里的“汝”是指什么呢?是天上的大雁。

白居易的意思是说:大雁啊大雁,现在大军打仗,粮食都消耗光了,我看马上当兵的就要把你射来吃了。


最妙的是这一句:“官军贼军相守老。”平叛的官军和叛乱的贼军,大家互相呆看着,都打不动了,就差说好就这样一起到老了。


裴度来到前线,看到了这里的情况,决定立即采取措施。


他告诉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马上把那些监阵的宦官撤了。


这些宦官都是皇帝派到部队里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军中的情况,监督带兵的将领,防止他们造反。但这些宦官下部队之后,指手画脚,打赢了仗就冒功,打输了仗就推诿责任、欺压将士,搞得乌烟瘴气,部队没法好好打仗。


宪宗皇帝也很爽快,二话不说就把宦官统统撤了回去。从此将领们可以放开手脚指挥军队了。


裴度告诉皇帝的第二件事是:我之前曾经给您推荐过一个人,很会打仗。他的名字叫李愬,您还记得吗,一定要继续重用他啊。这位李愬,资历不深,名位也不高,按理说轮不到他当大将的。但皇帝也答应了:好的,重用!你推荐的人一定没错!


于是,元和十二年,中国战争史上的一部精彩大戏就此上演。这部戏,就叫作《李愬雪夜入蔡州》。总制片人——宪宗皇帝,总导演——宰相裴度,男主角——大将李愬。


当时,朝廷平叛的北路军猛攻吴元济,使他被迫把主力部队调到北边,造成老巢蔡州城空虚,只有一些老弱部队留守。作为西路军的主将李愬看到了机会。


在一个大雪之夜,他带领九千精兵,突然向蔡州进发。为了保密,将士们一开始都不知道目的地,等到半路李愬才宣布:我们要突袭蔡州,活捉吴元济。


将士们脸都吓白了。李愬鼓励他们:这一次,我们要么死无葬身之地,要么立下奇功,拿奥斯卡,扬名千古。


他们冒着大雪强行军七十里,一路上不断有人马冻死,但李愬军令如山,谁都不敢退缩。等杀到蔡州城时,吴元济还在睡大觉,等外面喊杀声震天了,才穿着底裤爬起来作战。


仅仅几小时后,这个敢质问宪宗皇帝“你瞅啥”的军阀被活捉,送往长安。三大战役中的“淮西之战”就此胜利结束。

就在这一伙人为韩碑闹来闹去的时候,我们的大功臣裴度又在做什么呢?


他正在锻炼身体,准备继续带兵上前线,去平定李师道呢。


临行前,有一个青年学生给他写了一封信。名字很直白,就叫作“劝宰相您不要去前线的一封信”。里面说了这样几段话:


“听说您刚讨平了吴元济不久,现在又要出征了。我很担心您。自秦朝、汉朝以来,立了大功却不知道及时收手的人,没有一个最后有好下场的,您不了解这一点吗?


“现在几路大将都在打李师道,人人都在争功。您现在带着两三个书生幕僚跑去,说起来是所谓的靠前指挥,您让他们怎么想?您这是要去和他们争功吗?”


接着,这位书生说出了最让裴度深思的一句话:


“夺人之功,不可一也;功高不赏,不可二也;兵者危道,万一旬月不即如志,是坐弃前劳,不可三也。”


看完信,裴度陷入了沉思。第二天,他告诉家人说:


“把我的行李收起来吧。我不去前线啦。”


裴度的晚年,过得很悠哉。《新唐书·裴度传》有一段记载,描写了裴度的晚年生活。我觉得自己写不出更美的文字了,就原文引在这里吧:


度不复有经济意,乃治第东都集贤里,沼石林丛,岑缭幽胜。午桥作别墅,具燠馆凉台,号“绿野堂”,激波其下。度野服萧散,与白居易、刘禹锡为文章、把酒,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


如果翻译成现代流行歌曲,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一句话:


让我醉也好,让我睡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


有人说,裴度的晚年不该这样混日子,应该继续发光发热、为国分忧才对。那时宦官的势力不断坐大,朝政一天比一天黑暗,你裴度老爷子有威望、有能力,朝廷正是需要你的时候,你怎么能这样退隐呢。


但是我们也不能苛责裴度。他有他的理由:


我为国家,已经尽到了义务。我参与平定强藩,打赢“三大战役”,对大唐王朝堪称是一次续命,让它又延续了一个世纪。不然,唐朝很有可能不会坚持到907年才灭亡。


我对皇帝,尽到了责任。在我的辅佐下,宪宗皇帝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新唐书》里说,“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宪宗已然站在与成就“贞观之治”的太宗、成就“开元盛世”的玄宗同等的地位。


所以,就让裴度去“野服萧散”,不问人间事吧,我们已不能要求这个老人做更多。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