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信号处理实验(一):实验说明及算法简介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四、运行准备

五、算法简介

尾记


一、实验目的

1、编译并理解所提供的心电信号检测程序。

2、能利用MATLAB GUI设计简单GUI程序。

二、实验原理

1、心电信号特点:

心电信号具有近场检测的特点,离开人体表微小的距离,就基本上检测不到信号;心电信号通常比较微弱,至多为mV量级;属低频信号,且能量主要在几百赫兹以下;干扰既来自生物体内,如肌电干扰、呼吸干扰等,也来自生物体外,如工频干扰、信号拾取时因不良接地等引入的其他外来串扰等;干扰信号与心电信号本身频带重叠(如工频干扰等)。

2、工频干扰抑制:

现在使用较多的方法是使用滤波器对工频干扰进行抑制。

3、基线漂移:

基线漂移是因呼吸,肢体活动或运动心电图测试所引起的,故这样使得ECG信号的基准线呈现上下漂移的情况。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编译、理解所提供的程序,具体要求:

1)对关键语句进行中文注释;

2)对每个程序段的作用做出解释;

3)总结出所用到的信号处理算法,画出处理流程图。

2、利用MATLAB GUI平台设计与本题目相关的简单GUI程序。

四、运行准备

心电2文件夹下载地址: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41763753/12566261

如图1所示,心电2文件夹下有两个文件,分别是ECG.mat和peakdetect.m。

图1 心电二文件夹

1、数据文件

ECG.mat是心电图信号的模拟数据文件,如图2所示,文件中包含了①五个心电信号向量,分别为EKG1、EKG2、EKG3、EKG4和EKG5,②五个心电信号的采样频率。

图2 心电图信号模拟数据文件

如图3所示,程序将会以EKG1为例。

图3 EKG1前8行数据浏览

如图4所示,五个模拟心电信号的采样频率分别为250Hz、250Hz、360Hz、360Hz、250Hz。

图4 模拟心电信号的采样频率

2、程序文件

peakdetect.m是Hooman Sedghamiz于2014年编写的一段基于状态机逻辑算法的RST波检测程序,用于教学时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不过不影响算法的整体框架。(原程序入口)

该程序实现的是一种R,S,T波检测仪。利用状态机逻辑算法,确定心电信号中的不同峰值,以检测Q波、R波、S波。同时通过高通滤波消除噪声,低通滤波消除基线漂移,具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

该程序有三个输入变量,分别是ecg、fs和view,变量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输入变量及解释

输入变量

变量说明

ecg

心电信号向量

fs

采样频率

view

信号显示范围

原程序默认输出变量有R_i,R_amp,S_i,S_amp,T_i,T_amp,Heart_rate,Buffer_plot,变量说明如表2所示,我们可以根据后面的使用情况对变量进行增删操作。

表2 输出变量及解释

输出变量

变量说明

R_i,R_amp,S_i,S_amp,T_i,T_amp

QRS波的指数和振幅

Heart_rate

计算出的心率

Buffer_plot

处理过后的信号

在运行程序前,需要在matlab中先加载心电图信号的mat文件,然后调用函数。原程序默认函数为:

[R_i,R_amp,S_i,S_amp,T_i,T_amp,heart_rate,buffer_plot]=peakdetect(ecg,fs,view);

五、算法简介

该程序提出了使用状态机逻辑算法来检测心电图中的R、S、T波。其中R波峰值检测模块使用了类似Pan-Tompkins的算法,其余峰值都是根据R波的位置实时识别。

1、Pan-Tompkins算法简介

Pan-Tompkins法检测R波峰值的具体步骤如下,流程图如图5所示。

1)将信号通过给定的滤波器;

2)对滤波后的信号求一阶导数;

3)对求导之后的信号进行平方运算;

4)将信号通过滑动窗口进行积分;

5)使用阈值法检测经过处理之后的R波峰值。

图5 Pan-Tompkins算法流程图

2、状态机逻辑算法简介

状态机逻辑如表3所示。

表3 状态机逻辑表

状态

模式

流程

0

R波检测

1

R波检测确认

2

S波检测

3

S波检测确认

4

T波检测

5

休眠状态

6

T波检测确认

3、程序整体算法简介

在图6中有程序所使用算法的详细说明。先用带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滑动平均窗对信号进行平均。一旦识别出峰值,系统即进入状态1。如果峰值持续时间超过最小范围,系统将决定峰值是否为R波。接下来的状态是为了识别信号中其余的峰值。算法在识别出与心脏一次跳动相关的一整套R、S和T之后进入休眠状态,以避免识别多个峰值。

图6 状态机逻辑检测RST波算法框图

尾记

该算法是由Hooman Sedghamiz于2014年发表,在任何地方直接或间接使用到该算法都应该标明出处。

程序每一段代码的详细说明,根据该程序设计的matlab gui界面,将会在心电信号处理实验(二)、心电信号处理实验(三)中呈现。

 

  • 8
    点赞
  • 9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4
    评论
在基础神经网络的搭建中,可以使用Python中的numpy和tensorflow等库来实现。下面是一个基础神经网络的搭建过程: 1. 数据预处理:读取心跳信号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归一化等预处理,以提高模型的训练效果。 2. 数据划分:将预处理后的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以便进行模型训练、选择和评估。 3. 网络结构设计:根据任务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以及每层的神经元数和激活函数等。 4. 模型训练:使用训练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更新权重和偏置,最小化损失函数。 5. 模型调参:调节神经网络的参数,如学习率、正则化参数等,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6. 模型评估:使用验证集对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评估,计算预测精度、召回率等指标,以评估模型的性能。 7. 模型应用: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测试,计算不同心跳信号的分类准确率等指标,以完成分类任务。 在BP神经网络的应用中,可以使用sklearn库中的MLPClassifier类来实现。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 导入数据:使用pandas库读取心跳信号传感器数据,并将数据划分为特征和标签两个部分。 2. 数据预处理:使用sklearn库中的StandardScaler类对特征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3. 数据划分:使用sklearn库中的train_test_split函数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4. 模型训练:使用sklearn库中的MLPClassifier类对训练集进行训练,设置相关参数如神经元数、学习率、正则化参数等。 5. 模型预测: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并计算分类准确率等指标。 6. 模型优化:根据模型评估结果,调节相关参数以优化模型性能。 7. 模型应用: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新的心跳信号传感器数据进行分类预测。 以上是基础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搭建和应用过程,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完成提供的心跳信号传感器数据训练模型并完成不同心跳信号的分类任务。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陈路达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