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摘要
行为与身体生理紧密同步。身体的内部需求驱动行为选择,而最佳行为表现需要协调的生理反应。内部状态由神经系统动态呈现,以影响情绪和情感,身体-大脑信号也直接对外部感官线索作出反应,使生物体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适应和追求其目标。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研究了大脑-身体连接的解剖学和功能,这些连接体现在局部、反射和中枢调节水平上。我们在免疫系统的背景下探索这些层次循环,特别是通过免疫感受的视角,并讨论其失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引言
随着我们对生物体生理学的理解不断加深,我们显然遗漏了这一难题的一个重要部分。生物体并非只是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总和,相反,当我们将生物体视为一个整体时,就会出现新的特性。其中存在着一种惊人的同步性——每个器官都会与其他生理系统协调其功能,并贡献其独特的输入和需求,而大脑和神经系统则负责协调整个交响乐。
大脑与身体的沟通是双向的。一方面,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唤起可能满足生理需求的行为来响应生理需求。例如,当生物体体温下降时,它可能会寻求温暖,或者当营养素缺乏时,它会渴望特定的食物。另一方面,生理必须适应心理和行为需求,使生物体能够有效地实现其目标,例如在躲避捕食者袭击时心率增加。正如巴甫洛夫首次描述的那样,即使是相信即将进餐也会触发大脑与身体的信号,让消化系统做好进食的准备。
在现代医学中,心理和生理状态之间的联系体现在压力水平升高与疾病出现之间的流行病学相关性或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生理状态改善。针对大脑与身体联系的干预措施,如呼吸练习、冥想和放松技巧以及锻炼,得到了大量相关证据的支持,有助于治疗患者的情绪、心理和认知需求。然而,我们并不了解这些疗法是如何起作用的,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即揭示健康和疾病中大脑与身体沟通的潜在机制。
现代医学将大脑和身体区分开来,这种做法已逐渐成为主流,其动机是需要了解生理现象的因果机制。它需要单独剖析每个生理系统的基础,才能详细了解其组成部分。这与东方医学实践形成鲜明对比,东方医学实践受身心整合感知的支配。然而,现代科学和医学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平,即免疫学、生殖、心血管疾病、微生物学等领域的新证据凸显了这些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在寻求重新统一我们对大脑和身体的理解时,科学已经为神经系统和其他生理系统在多个相互作用层面上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证据。我们将这些相互作用定义为一组分层循环:局部、反射和中心(图 1)。这种概念上的分离虽然是人为的,但将使我们能够讨论每个循环及其各自的参数集和特定调节,并定义它们如何在大脑-身体整合的总体方案中同步。最后,我们将举例说明这些概念如何应用于大脑与一个重要外周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免疫感受概念的相互作用。
图1. 神经系统通过多个相互连接的层次与身体的每个生理系统进行通信。这些层次形成控制回路,较高层次调节较低层次以实现自适应身体控制。顶部:中枢、自适应调节和免疫感知涉及高级大脑结构,将内感受信息与外部感官数据、过去经验、动机驱动和情绪整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表征。这种整合允许在不同环境和时间尺度上自适应地调节内部生理状态(包括免疫系统),从而实现前瞻性和目标导向的生理调节。这种调节包括调整稳态设定点,并通过调整动机和行为直接和间接地调节身体生理。自适应控制由皮质区域(深蓝色)引导,例如 aIC、ACC、vmPFC 和 OFC,而皮质下区域(浅蓝色)如 CeA、BNST、下丘脑、VS、PAG 和 PBN 实施生理、动机和行为的综合调整。中间:反射控制是一种快速的反应系统,它在皮层下部位(绿色)整合,例如下丘脑或脑干中的 NTS 和 AP。在这里,当前的身体状态信息与预先定义的稳态设定点进行比较,如果感觉到偏差,硬连线反应会调节生理以返回其设定点,例如在炎症期间。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支,传递来自大脑的指令并对炎症产生不同的影响。底部:局部调节以双向方式发生在支配外周部位的感觉神经元和局部细胞(包括免疫细胞)之间。这些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或神经肽的分泌来影响炎症(右侧)。aIC,前岛叶皮质;ACC,前扣带皮层;vmPFC,腹内侧前额皮质;OFC,眶额皮质;CeA,杏仁核中央核;BNST,终纹床核;VS,腹侧纹状体;PAG,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BN,副臂核;NTS,孤束核
3. 神经系统的输入
神经系统不断感知和评估身体的生理状况。大脑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接收信息:到达脑室周围器官 (CVO) 和其他脑边界的可溶性分子(见框 1)和感觉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是来自身体的直接信息高速公路(图 2)。感觉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为腹部和胸部器官提供主要神经支配,以及来自背根神经节 (DRG) 的脊神经。
图2. 左图:内部感觉信息通过主要体液和神经通路(传入通路)到达大脑。
右图:自主神经系统大致分为两个主要程序: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传出通路)。
所有这些通路在身体中都是双侧存在的,并根据人体解剖学进行图示。左图显示了传入通路,由迷走神经(左)和脊髓(右)传入神经组成。迷走神经传入神经元是结状神经节或颈静脉神经节(图中的迷走神经节)中的假单极感觉神经元。这些感觉神经元发出一个外周分支来支配器官,并发出一个中央分支到脑干。结状神经元在 NTS 中突触,有时在 AP 中突触,而颈静脉神经元在 SPV 中突触。然后,这种内部感觉信息从这些脑干部位传输到更高级的神经元。脊髓传入神经元是背根神经节 (DRG) 中的假单极神经元。DRG 神经元延伸一个外周分支来支配器官,并延伸一个中央分支到脊髓背角,有时到脑干的 DCN。这些感觉信息随后被传递到更高级的神经元。右图显示了传出通路——副交感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下行神经元信号到达脑干的区域,例如 DMV 和 nAmb,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就位于这些区域。这些神经元通过迷走神经的运动臂向周围发送投射。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与位于靠近或位于目标器官内的神经节中的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节前神经元释放 ACh 与节后神经元进行交流,而节后神经元则分泌乙酰胆碱或其他分子来调节目标器官的功能。中枢输出到达脊髓中的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这些节前神经元发送短轴突与椎旁或椎前交感神经节中的节后神经元进行突触。交感节前神经元群直接投射到肾上腺髓质。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之间的通讯由乙酰胆碱介导。节后神经元将轴突延伸到靶器官,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来调节生理功能。肾上腺髓质内的肾上腺嗜铬细胞将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到血液循环中。NTS,孤束核;AP,后区;SPV,脊髓三叉神经核;DCN,背柱核;DMV,迷走神经背运动核;nAmb,疑核;ACh,乙酰胆碱。
框 1:脑室周围器官:检测大脑中的激素和细胞因子
大脑几乎是坚不可摧的,受到血脑屏障的严密保护。血源性细胞和大分子被有意排除在大脑之外,以保护大脑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