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生图系列】基础篇-变分推理(数学推导)


此篇博文主要介绍什么是变分推理(Variational Inference , VI),以及它的数学推导公式。变分推理,是机器学习中一种流行的方式,使用优化的技术估计复杂概率密度。变分推理的工作原理: 首先选择一系列概率密度函数,然后采用KL散度作为优化度量找到最接近于概率密度的函数。引入evidence lower bound的方法更容易计算近似概率。

KL散度

KL散度是两个分布之间的相对熵,量化概率分布 P ( X ) P \left( X \right) P(X)与候选分布 Q ( X ) Q\left( X \right) Q(X)的相似程度。对于一个离散的随机变量 X X X,概率分布 P P P和分布 Q Q Q之间的KL散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H ( P ) = − Σ x ∈ X P ( x ) l o g P ( x ) \mathbb{H}\left( P \right) = -\Sigma_{x \in X} P \left( x \right)log P \left( x \right) H(P)=ΣxXP(x)logP(x)是分布 P P P的熵, H ( P ) = − Σ x ∈ X P ( x ) l o g Q ( x ) \mathbb{H}\left( P \right) = -\Sigma_{x \in X} P\left( x \right)logQ\left( x \right) H(P)=ΣxXP(x)logQ(x)是分布 P P P和分布 Q Q Q的交叉熵。

KL散度具有如下性质:1. 非负性;2. 非对称性;3. 当KL散度的取值位于 ( 0 , ∞ ) (0,\infty) (0,),越接近于0,说明分布 P P P和分布 Q Q Q越匹配。

此外,概率分布 P P P和分布 Q Q Q之间的KL散度还可以表示为两个概率密度函数 p p p q q q之间对数差的期望。假设随机变量 x x x为概率分布函数 P P P的一个概率值, E \mathbb{E} E为期望,那么KL公式还可如下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向 vs 反向 KL

KL散度是非对称的,那也就是说 D K L ( P ∥ Q ) ≠ D K L ( Q ∥ P ) D_{KL} \left( P \| Q \right) \neq D_{KL} \left( Q \| P \right) DKL(PQ)=DKL(QP),因此根据分布 P P P和分布 Q Q Q的位置,可分为前向KL和后向KL。

前向KL

前向KL的公式定义如下。只要近似值不能够覆盖实际概率分布,KL散度将会变得很大,用公式表示就是 lim ⁡ q ( x ) → 0 p ( x ) q ( x ) → ∞ , p ( x ) > 0 \lim_{q\left(x\right) \to 0} \frac{p\left(x\right)}{q\left(x\right)} \rightarrow \infty , p\left(x\right) > 0 limq(x)0q(x)p(x),p(x)>0,当 p ( x ) > 0 , q ( x ) → 0 p\left(x\right) > 0, q\left(x\right) \to 0 p(x)>0,q(x)0时, p ( x ) q ( x ) \frac{p\left(x\right)}{q\left(x\right)} q(x)p(x)的极限值将为 ∞ \infty 。因此,当 p ( x ) > 0 p\left(x\right) > 0 p(x)>0时,必须选择一个概率密度确保 q ( x ) > 0 q \left(x\right) > 0 q(x)>0。这种特殊的情况被称为"zero avoiding",直观理解就是 q q q高估 p p 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反向KL

反向KL的公式定义如下,其中 lim ⁡ p ( x ) → 0 q ( x ) p ( x ) → ∞ , q ( x ) > 0 \lim_{p \left(x\right) \to 0} \frac{q\left(x\right)}{p\left(x\right)} \rightarrow \infty , q\left(x\right) > 0 limp(x)0p(x)q(x),q(x)>0,当 p ( x ) = 0 p \left(x\right) = 0 p(x)=0时,迫使 q ( x ) = 0 q \left(x\right) = 0 q(x)=0,不然KL散度值将会很大。这种被称为“zero forcing”,直观理解就是 q q q低估 p p 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视化

下图展示了双峰分布上的正向和反向KL散度。蓝色轮廓表示实际概率密度 p p p,红色轮廓表示单峰近似 q q q。左一显示正向KL散度最小化, q q q倾向于覆盖 p p p。中间和右一显示了反向KL散度最小化, q q q倾向于锁定到两种模式中的其中一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有两个随机变量 X X X Z Z Z,其中 X X X为观测变量, Z Z Z为潜在变量。 X X X Z Z Z的关系如上图所示,观测变量 X X X依赖于潜在变量 Z Z Z,从 Z Z Z X X X的箭头表示条件概率密度 p ( X ∣ Z ) p\left( X | Z \right) p(XZ)。依据贝叶斯公式,可计算后验概率密度 p ( Z ∣ X ) p\left( Z| X \right) p(ZX)

p ( Z ∣ X ) = p ( X ∣ Z ) p ( Z ) p ( X ) p\left( Z| X \right) = \frac{p\left(X|Z\right)p\left( Z \right)}{p\left(X\right)} p(ZX)=p(X)p(XZ)p(Z)

其中,分母 p ( X ) p\left( X \right) p(X)的计算公式为 p ( X ) = ∫ z ∈ Z p ( Z ∣ z ) p ( z ) d z p\left( X \right) = \int_{z \in Z} p \left( Z | z \right) p\left( z \right)dz p(X)=zZp(Zz)p(z)dz z z z为样本空间 Z Z Z中的一个实例。 p ( Z ) p\left( Z \right) p(Z)为先验,它捕获了 Z Z Z的先验信息。

观察的边缘概率密度(marginal probability density) p ( X ) p\left( X \right) p(X)被成为evidence,对于很多模型,evidence的积分依赖于所选模型,要么在闭合形式下不可用,要么需要指数时间计算。

变分推理的目的是为潜在变量的统计推断提供后验概率密度 p ( Z ∣ X ) p\left( Z| X \right) p(ZX)的近似解析,它从可处理的概率密度族中选择潜在变量 Z Z Z的概率密度函数 q q q解决近似问题。变分推理能够有效地计算边缘概率密度(或者evidence)的下界,其基本思想是:一个更高的边缘相似性指示所选统计模型更好地拟合观察到的数据。

变分推理

变分推理VI的目的是从可处理的概率密度族 Q \mathcal{Q} Q中选择一个近似的概率密度 q q q。潜在变量 Z Z Z的每一个在 Q \mathcal{Q} Q中的概率密度 q ( Z ) ∈ Q q\left( Z \right) \in \mathcal{Q} q(Z)Q都是后验的一个近似候选,VI的目的就是从这些候选中选择最优的那一个。依据KL散度的性质,两个分布的KL值越小,两个分布越匹配。假设近似概率密度于观测变量于观测变量条件不相关,那么推理问题就可以看作一个优化问题,公式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化上述公式,就可从所选的概率家族中得到后验的最佳近似值 q ∗ ( ⋅ ) q^{*}\left( \cdot \right) q(),优化的复杂性取决于概率密度族的选择。计算上述公式中的KL散度,需要知道后验 P P P,但是后验的计算是棘手的。

一个替代的方案是用反向KL散度,这样后验和近似的平均交叉熵可以通过期望计算。因此上述公式可以重新被定义为如下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而,由于仍然需要知道后验 P P P,优化反向KL仍然是不可行的。但是可以最小化一个等于它的函数直到一个常数,这就是evidence lower bound,ELBO。

ELBO: Evidence Lower Bound

设上述公式中的KL散度为 D D D,依据下述推导可得到ELBO的公式。
D = D K L ( Q ( Z ) ∥ P ( Z ∣ X ) ) = E z ∈ Q ( Z ) l o g q ( z ) p ( z ∣ x ) = E [ l o g q ( z ) ] − E [ l o g p ( z ∣ x ) ]      = E [ l o g q ( z ) ] − E [ l o g p ( z , x ) ] + E [ l o g p ( x ) ]        = E [ l o g q ( z ) ] − E [ l o g q ( z , x ) ] + l o g p ( x ) ⇓ − D + l o g p ( x ) = E [ l o g p ( z , x ) ] − E [ l o g q ( z ) ] = E L B Q ( Q ) \begin{matrix} D &= D_{KL} \left( Q\left( Z \right) \| P \left( Z | X \right)\right) = \mathbb{E}_{z \in Q\left( Z \right) } log \frac{q\left( z \right)}{p \left( z | x \right)}\\ &= \mathbb{E} [ log q \left( z \right)] - \mathbb{E} [ log p \left( z | x \right)] \qquad \qquad \qquad \; \; \\ &= \mathbb{E} [ log q \left( z \right)] - \mathbb{E} [ log p \left( z , x \right)] + \mathbb{E} [ log p \left( x \right)] \; \; \; \\ &= \mathbb{E} [ log q \left( z \right)] - \mathbb{E} [ log q \left( z , x \right)] + log p \left( x \right) \qquad \end{matrix} \\ \Downarrow \\ -D + log p \left( x \right) = \mathbb{E} [ log p \left( z , x \right)] - \mathbb{E} [ log q \left( z \right)] = ELBQ\left( Q \right) D=DKL(Q(Z)P(ZX))=EzQ(Z)logp(zx)q(z)=E[logq(z)]E[logp(zx)]=E[logq(z)]E[logp(z,x)]+E[logp(x)]=E[logq(z)]E[logq(z,x)]+logp(x)D+logp(x)=E[logp(z,x)]E[logq(z)]=ELBQ(Q)

ELBO等于KL散度的负值于常量 l o g ( x ) log\left(x \right) log(x)的和。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最大化ELBO等价于最小化KL散度。依据贝叶斯概率 p ( z , x ) = p ( z ) ⋅ p ( z ∣ x ) = p ( x ) ⋅ p ( x ∣ z ) p\left(z, x \right) = p\left(z \right) \cdot p\left(z | x \right) = p\left(x \right) \cdot p\left(x | z \right) p(z,x)=p(z)p(zx)=p(x)p(xz),ELBO公式又可做如下推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ELBO是数据的对数似然期望与先验和近似后验概率密度的KL散度之和。对数似然期望描述了所选统计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KL散度促使变分概率密度接近于先验,因此,ELBO可看作对数据的正则拟合。

使用Jensen不等式( f ( E [ x ] ) ≥ E [ f ( X ) ] f\left( E[x] \right) \ge E[f\left( X \right)] f(E[x])E[f(X)])可推到出ELBO和 p ( x ) 的关系, p\left( x \right)的关系, p(x)的关系,ELBO值是要低于 l o g p ( x ) log p\left( x\right) logp(x)。问题描述中,我们也提到evidence的积分依赖于所选模型,要么在闭合形式下不可用,要么需要指数时间计算。ELBO和 l o g p ( x ) log p\left( x\right) logp(x)的这种关系,促使研究人员使用变分下界作为模型选择的标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

  1. An Introduction to Variational Inference
  2. Variational Inference
  • 3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3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马鹤宁

谢谢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