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ASE1000-T1的PHY协议学习

PHY概述

后面要开始搞车载以太相关的开发工作,之前对这方面没什么了解,在这里整理一下学习笔记


1. PHY 是什么

1.1 协议层下的PHY

图片出处是IEEE 802.3 (2022)Clause97。 PHY是以太网协议物理层协议,并经由MII(or GMII等一系列MII接口向上与数据链路层MAC通讯。个人理解,以太网协议下,物理接口的改变只影响到PHY协议,再上面的MAC协议则不再受电气接口影响(不确定)。但PHY协议以下规定了若干不同物理接口以适配相应,最常见的有物理层接口即RJ45网口,千兆车载也有使用一对双绞线的接口等。
1000BASE-T1 PHY在OSI中的示意图,ref to IEEE802.3 2022 Clause 97

1.2从硬件角度看PHY

为实现以太网功能,硬件层面一般由CPU,MAC和PHY三部分组成。主流方案是CPU中集成MAC芯片,同时PHY单独做一个芯片。MAC是全数字器件,但是PHY同时有模拟和数字两部分(对外输出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这个地方目前不是很理解,mark一下)。
PHY的上行接口通过MII/GMII与MAC层面通讯,MII即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下行接口则是MDI media dependent interface, 两个词放一起可以更好理解MAC的接口是独立于物理连接条件的,而下行的MDI就是具体的物理接口(如RJ45)所以是Dependen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话说GTX_CLK是不是MII的TX_CLK? 根据22.2.2.1 看 TX_CLK也是sourced by PHY所以箭头方向反了啊。
* 另外上图没有略了CRS和COL两个信号:
* CRS(22.2.2.11):carrier sense, asserted by PHY when either the TX or RX medium is nonidle. shall be deasserted when both TX and RX are idle, PHY shall ensure CRS remains asserted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a collision condition
* COL(22.2.2.12): collision detected, shall be asserted by PHY upon detection of a collision on the medium

2. MAC和PHY的接口MII

2.1 构成

粗略可以理解成 TX, RX 和 Management 三部分,细节先略,TX RX主要应该就一些相关状态信号,主要注意MGMT这里通讯对象是PHY的单独的一个management,这个部分是可以直接对接PCS和PMA两部分的,而TX RX是只对PCS的(个人目前对PCS的理解就是在PMA和(G)MII接口之间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这个在后面章节再细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的先略,细节协议里比较清楚参考IEEE802.3 2022:

  1. Clause 22(MII),
  2. Clause 35(GMII)
  3. Clause 22.2.4 (Management functions)
  4. Clause 45 (MDIO interface, 感觉意义不大)

2.2 TX, RX 略

2.3 Management Functions

2.3.1 Management Interface

这部分被叫做 MII Management Interface。 一根时钟线(MDC)和一根数据线(MDIO)。

2.3.2 Management registers

这个interface操作的对象就是相应的management registers。MII中最基本的组成就是 Control reg和 Status reg, 总共有16个寄存器是协议固定的,然后reg16-31是各厂商自行定义的。(然后这些寄存器的物理位置应该就是上图“PHY management 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Control re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keywords: loopback,AN, collision test,这都还完全没概念,后面学习。
  2. Status regist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apping:

3. PCS

PHY层总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set functions 和 operating functions( sync & async TX RX)

3.1 PCS TX

GMII_TX -> PCS_TX -> PMA -> MDI (PAM3 signal)
1. data mode(PMA_TXMODE == SEND_N)
2. training mode (PMA_TXMODE == SEND_T)
3. loopback mode (MDIO loopback bit is set)
4.

3.2 PCS RX 后面补充

3.3 PCS Management

通过 MDIO Interface 操作。
ref to IEEE 802.3 2022 Clause 97.3.7

3.4 PCS Loopback

此模式下PMA->PCS的路是不通的,PCS直接将接受的GMII传来的数据传回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5 PCS OAM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目的是monitoring link opeartion such as exchanging PHY link health status and message exchange。 交互对象 “between two 1000BASE-T1 PHYs on the physical layer and their associated management entities if present" 。
OAM 不是必要的,但EEE情况下至少要用OAM exchange the link partner health status

4. PM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MA包含的function比较多,一个reset和五个sync&async operating functions。

  1. PHY control
  2. PMA TX
  3. PMA RX
  4. Link Monitor
  5. Clock Recovery

1 PHY Control function

总结

主要先简要介绍一下PHY的基本信息,个人对于过于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太困难,感觉只有这样具象的讲起来才好理解。后面计划先学习PCS和PMA的内容,再看看EEE低功耗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在100BASE-T1中,PCS(Physical Coding Sublayer)是物理编码子层,位于物理层的下面,主要负责将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以便在物理层进行传输。PCS的主要功能包括发送、接收、编码和解码。 1. 发送功能:发送功能是将数据从MAC层传输到PCS层,进行编码和整形处理,转化为物理层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并输出给PMA层进行发送。在发送数据时,PCS需要进行数据整形、编码和差分发送等操作,以便使数据能够在物理介质上传输。 2. 接收功能:接收功能是将从物理层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PCS层,进行解码和去整形处理,以便将数据传递给MAC层进行处理。在接收数据时,PCS需要进行解码、去整形处理、解码等操作,以便将数字信号传递给MAC层进行进一步处理。 3. 编码功能:编码功能是将原始数据进行编码,转化为符合PHY层规范的数字信号。在100BASE-T1中,使用了8B/10B编码技术,将每8位数据编码成10位,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解码功能:解码功能是将从物理层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解码,还原为原始数据。在100BASE-T1中,使用了8B/10B编码技术,将每10位数据解码成8位,以便将数据传递给MAC层进行进一步处理。 总之,PCS是100BASE-T1物理层编码子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将传输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以便在物理层进行传输。PCS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例如编码和解码技术、数据整形和差分发送等,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