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推荐系统

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到用户心智模型,也就是通过用户模型,来判断用户的认知方式,使用更符合用户认知的设计,让产品的使用丝般柔滑。

 

但是这种设计只关注了一次使用,是一个点状的,瞬时的设计,却没有考虑用户的心里状态是随着时间变化流动的。

 

比如很早以前,我去淘宝或者京东购买婴儿车,购买完成后,系统就会继续给我推荐各种各样的其他婴儿车,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我难道还要购买1000个婴儿车堆在家里吗?

 

这个时候系统应该认知到,我的需求已经被满足了,应该给我推荐的是尿不湿,或者奶粉,水瓶,而不是婴儿车。

 

也就是系统需要认识到,用户作为人,随着时间的变化,心里状态会发生改变。

 

在系统看来,用户是万年不变的,永远都是一个刚刚有宝宝的宝妈。

 

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宝妈的需求从照顾孩子健康,不感冒发烧,打疫苗等等,变化成学习早教知识。

 

这时候是不是应该推一些早教玩具,早教书籍给宝妈?而孩子到了2,3岁,是不是应该就推荐绘本了?再大一些,乐高玩具,电子琴,甚至篮球都是可以推荐的。

 

如果推荐系统不能跟着用户的成长而主动变化,就成了一种机械式的人工智障。

 

除了商品,内容的推荐也是如此

 

比如头条或者抖音,甚至微信朋友圈广告。他们会根据内容标签,给你推相同的东西。(你甚至可以做一些刻意的行为来欺骗它们)。好像这样会形成信息茧房。但其实并不会。因为他们忽略了人是喜新厌旧的。同样的内容,看多了也吐。

 

于是在根据喜好来推荐之余,他们还加上了热门这个人工的推荐系统,也就是大家都喜欢看的,点赞最多,观看量最大的内容。

 

但最大众的内容,永远是以大众最低的审美底线为标准的,反而引起很多人反感(比如抖音的低俗化,知乎的段子化)。

 

在同样的内容看了一段时间后,系统应该主动帮助用户“出圈”,也就是推荐一些符合用户审美水平,但不相同的内容。现在的系统只能推荐你想要的,做不到推荐你想要却不知道的。

 

一个K12的app,首页的都会推荐最新课程,却从来不考虑用户的心流变化。最为一个刚接触这个app的用户,首页推荐的我都会看看,这是在探索。

 

而对于已经对app很熟悉的老用户,来了从来不看首页,直奔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主页,看老师的有没有新的课程推出。

 

那对于这种老用户,首页是不是应该推荐的不是全站最新的课程,而是他喜欢的老师的最新视频,老师在论坛里最新的发言等等

 

美团的推荐算法算是我见过做的最好的了。它会根据购买过,大家都买,最新等等非常多的维度去进行推荐。

 

然而它并没有通过我的购买行为,推断出我是一个比较爱尝鲜的用户,在同样的外卖吃了几次后,会寻找品类完全不同的商品。

 

同样的外卖还是会不断的推荐给我,即使我已经连续吃了5次了,一般人都会腻了。

 

所以我还是要从大的推荐流里一个个的浏览,去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外卖。

 

推荐系统依然是十分被动的,只有用户主动改变选择,推荐系统才会跟着变化。

 

但推荐系统本身存在的价值不就是预测用户可能的喜好,主动推荐,从而减少用户挑选的时间吗?

 

如果什么都是被动的马后炮,不能主动根据时间变化,判断用户的心流变化,不能准确的预测,意义有多大呢。

 

这需要我们不仅要建立静态的用户模型,还要考虑到随着时间变化,用户心流变化的模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