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资料,90%都是片面的(2)

前情提要:作为专精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企业,安尼梅森认为企业应真正从效率、成本、品质、周期和满意度上给客户带来什么东西,我们不是为了单独做一个项目,也不是单独为了做一个绿色制造或者向国家体现一份智能制造的政绩,而是真真正正让我们自身在整个的市场体制下有一个巨大的飞跃,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字化转型中使用的技术和平台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用什么技术和平台,这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在这个方面,安尼梅森的宋红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宋红峰:安尼梅森副总裁兼智能制造事业部总经理,理工大学工业工程硕士;清华MBA客座讲师;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制定专家成员,生产制造领域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专家,曾任职京东方等著名制造企业;曾为多加制造企业制作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并成功实施;项目管理实践经验丰富,曾主导多个大型生产管理项目成功上线。

在这之前,我们仍然是先从宏观来看,所谓企业数字化转型所使用的技术和平台,他们根植于什么?

了解数字化转型的朋友如果也接触过一些智能制造理论的话,一定会听过振聋发聩的三个词:数据、算力、算法。前段时间的数字经济学也在强调这个问题,可见这三者在经济领域是何等的重要。尽管如此,当改造任务必不可免要接触具体的流程即落地到确定的企业时,流程的重要性不比其中任何一个词的优先级低,所以说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四个基石是:数据、流程、算力、算法。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数据是什么数据?我们现场的5M数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机、料、法、还,这里边也包括因为自动化、AI技术和不断衍生的更多传感器的数据,总的来说就是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人的组成,构成了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构成了一个社会组织,同样任何企业都有相对应的社会行为产生,这个社会行为对于企业而言就是流程。在我们数字化转型中这个模式需要及时搭建起来。

然后就是算法和算力,这两块作为核心应用支撑整个数字化转型。要保证所有的业务很合理的搭建起来,数字孪生需要很强的算法和算力去支撑,这是构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所以说,首先明确数据、流程、算力、算法去怎么构建,在此基础上再比较运用公有云或私有云,抑或混合云技术。

以当下来说,办公环境pc端转向了移动端,未来可能会有5G技术加入,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最终真正给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仍然要提醒企业的是,数字化转型到底有没有真正起到价值,不在于技术上花了多少钱,引用了多少新理念,而在于是否解决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那么,怎样清晰的进行把握呢?

你可以问自己自己五个问题,宋红峰副总裁直言:

第一,描述,数字化转型有没有非常清晰的描述了企业;

第二,分析,针对描述环境下的企业,有没有很好的分析机制;

第三,诊断,能不能产生自动的诊断模型,出了问题能不能快速诊断,就像中医一样通过号脉就能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第四,预测,基于诊断的模型能不能对未来进行快速预测,就是基于现在预测未来;

第五,管控,通过这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是否对整个企业形成了有效的管控。

我们相信当这五个问题一旦清洗有效的问完之后,数字化转型是否有效而成功,一定是心中有数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描述、分析、诊断、预测、管控,五个问题,清晰的问给自己,或者问给企业,或者问给董事,或者问给你的上层,或者问给你的下层,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现在这个社会总是要强调产业和供应,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从供应端、从制造端、从客户端要实现一种协同供应端的精准供应,在这里强调一下,制造端一定要强调它从流程到指标建立现场识别的合理循环模型,直到最终的绩效(PDIT)建立起这样的一个运转模型,以最终实现客户的快速稳定、透明柔性。

只有在这样的生态完整搭建下,才可以说数字赋能企业,助力整个产业协同。

对于搞明白这些事情要做哪些具体的应用,从MES端的、从设备端、从品质端、从仓库端、从运营端、从深度集成端的等等,限于篇幅有限,小编就不做过多阐述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兴趣或者有需求的小伙伴可以私信小编,或在下边留言,小编再为您带来更多相关资讯。

如上所述,企业相应的完善的运营就可以做下来了。提到完善的企业运营,那么到底应该去做具体的哪些,对企业来说,其实不用过度深究某个具体的一个功能,要强调这个功能一定是针对于企业人和设备运营,完整且深度集成,避免人为干预,才可以去做。每家企业最终要实现的一定是基于这样的数字化转型图谱,最终需要反映出来的,把我们真正的物理世界的运行去无缝的反映到我们数字世界的,其实就是这句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软硬件结合做数字化转型
从(1)讲到(2),不知道有没有人思考过一个问题,我们只是在讲数字化转型软体层面的东西,未来需要我们做万物融合,是需要和ATV需要和这些自动装备、和这些机器人进行深度整合的,那个时候我们是怎样的一个做法,即使是深度整合,也必须是一个单纯的左手软件右手硬件这样的一个碰撞吗?

中国未来的数字化软件真的需要这样吗?

以中国近些年所提最核心的两化融合举例,两化融合真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碰撞吗?

我们通过减少人工去实现横向的系统互联,通过流程化的运营去实现纵向的系统互联,从而最终达到智能分析、自我优化等等。但是我们认为,未来数字化转型的新革命应该一定是这样的一个路线:

在第一个环节里,我们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目标——实现我们的数字孪生,把我们的物理世界去完美的映射到数字世界,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达到完美的映射。

第二个环节是万物融合。通过底层集成的一些技术来实现信息世界和装备世界的万物融合,所谓融合并不是软硬件相碰撞那么简单,而是没有人为干预的融合。在这个环节里,我们将重点讨论相应的技术手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应如何实现万物融合,又如何实现精益分析、流程优化,小编将在《你看过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资料,90%都是片面的(3)》中为您继续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给小编留言,关注更多BigAI创新大学的公开课内容,和大咖面对面。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