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作者
埃尔菲•科恩,美国知名育儿作家、教育学者,已出版9部深具影响力的育儿著作,包括《奖励的惩罚》(Punished by Rewards)及《真正的学校》(The School Our Children Deserve),其提出的某些育儿观念在国内外儿童教育界极富影响力。
二、核心观点
父母觉得自己无条件爱子女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子女感受到是被无条件的爱着的 ;
ps : 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这种长远眼光去看待现在我们的教育方式会更有意义
但归根结底,养育孩子这事儿,可不是懦夫能够胜任的。媳妇曾说:这可以考验人应对未知和混乱局面的能力。面对这种考验,你无从准备,也永远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
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而无条件的爱在孩子难带的时候最重要。
PS: 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讨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思路
三、有条件养育的伤害有多深
- 爱的撤回。你这么不听话,我等会儿就把你卖给人贩子。(威胁式惩罚).
- 过度管制。有的母亲会因为孩子迟到五分钟而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打得他站不起来
- 惩罚。棍棒教育
- 过度介入。父母很容易干涉孩子的成绩,会让孩子追求分数,而非能力
这也许就是社会上很多人对孩子的最高要求:只需表现乖乖。
- 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有在居高临下地称赞他们,因为他达到了你的标准,没有辜负你的期望。理想的状况是时刻都在提供认可、鼓励和关注。
- 对他们的帮助,是引导他们关注对事物本身的兴趣,而非成功或者超越他人的兴趣,不是关注自己做的好不好,而是乐趣和爱
四、“无条件养育”的13点原则
书中也详细的给出了关于“无条件养育”的13点原则:
1.深思熟虑;好的家长勇于反思自己,并且在自己错误时向孩子道歉
2.重新考虑你的要求: 帮助孩子各方面分析问题与解决方法
3.专注长远目标:"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鲁道夫•史坦纳 无条件的爱在孩子难带的时候最重要。
4. 将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
5.不仅改变行为,而且改变视角:孩子的真实感受是什么?他需要的是什么?
6.尊重、尊重、尊重:自己去体会孩子的内心,去寻求亲子之间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甚于懒于去尊重孩子
7.真实可信;和孩子互动中,你真诚吗?说出自己真实感受了吗
8.少说,多问;倾听孩子的看法与观点
9.记住孩子的年龄;
10.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
11.不说没必要的“不”;
12.不要那么死板;
13.不要匆匆忙忙。给孩子留出时间,让孩子有时间思考,自己做出最终选择
五、实际例子——自己家孩子把别人家孩子弄哭了
badcase:
大部分家长会因为自己家孩子把别人家孩子弄哭了,自己孩子还推了别的孩子一把,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会马上拉着孩子跟别人的孩子道歉,如果孩子不愿意道歉,大部分家长也会碍于面子,强迫孩子跟别人家小朋友道歉,殊不知强迫性道歉只会训练孩子心口不一,为以后说谎也埋下了伏笔.
goodcase:
- 自己先跟对方小朋友道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也蒙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蹲下来安抚对方小朋友的情绪,跟他道歉:"对不起,我们做的不对,不应该推你的,弄疼了吗?"如果那个小朋友还在哭,我们要进一步安抚:"是不是有点疼?阿姨给你揉揉,很抱歉,我们太着急了。"
我们在第一时间给到对方小朋友安抚,一方面安抚被推小朋友的情绪,让孩子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的处理原则是是什么,另一方面给孩子做好正确的示范,当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而我们又不在时,他会逐渐知道处理事情的方式。 - 不要着急数落孩子,问问他发生了什么。 "孩子,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 帮助他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妈妈理解你很想玩那个玩具,很着急,但是玩具是他的,他有权利决定是不是能给你玩,对吗?"
等待他的回答,在这一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玩具的归属性问题,是别人的,还是我们的,还是公共的玩具,处理方式不一样。
通过他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是否能够理解玩具归属的问题,再跟他确认。
"玩具不是我们的,对吗?"
"是别人的玩具,我们就要征求别人的意见,看看能不能玩,对吗?"
等待孩子的回答,不要着急,慢慢来。 - 进一步描述事实,协助孩子对事情的结果做出行动。"妈妈看到你推了他,他没站住倒在地上哭了,他是不是很伤心,因为他不想分享玩具然后还被推了?"
等待孩子回答,让他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培养他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你把他弄疼了,你去安慰下他,再跟他道歉,他肯定觉得心里会好受很多的。"
等待孩子的回答,同样不要强迫,如果孩子碍于面子不想去道歉,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走到对方小朋友那里,我会再次进行安抚道歉,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看到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事后与孩子进行沟通,共同反思很重
"我们要尊重每个小朋友的想法,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他不愿意给你玩玩具就是他的想法,你要尊重他的想法。"
等待孩子回答,听听他的想法。
"我们可以用沟通的方式跟他交流,你可以说'能给我玩一下吗?' 或者'你玩好了,能给我玩一下吗'或者用东西跟他交换也可以。"
等待孩子回答,听听他的想法。
"如果他到最后还是不愿意跟你换,我们就接受这样的事实,不可以推别人,知道了吗?"
等待孩子回答,听听他的想法。
"你推别人是不对的行为,妈妈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但妈妈还是爱你的,这次是妈妈代替你去安慰别的小朋友并且和别的小朋友道歉,妈妈希望下次你能够勇敢去处理问题,好吗?"
等待孩子回答,听听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