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个人感悟
成为你自己 ,你成为不了别人;
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最拿手的做到极致;
快乐该如何计算?
1、如果快乐普遍的定义: 快乐是个人内在的感受
影响快乐的几个因素:
ps : {健康,饮食,财富/金钱,家庭,基因,美德}
- 财富/金钱: 金钱确实能带来快乐,但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
- 疾病: 会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情不断恶化,或症状让人无力的疼痛,否则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快。
- 家庭和社群: 比金钱和健康,对快乐影响更重要。家庭和社群凝聚力下降,让我们越来越孤独。
ps: 当前(21世纪)人们物质方面生活大大提升后,和之前相比更快乐吗?
- 预期:快乐在于客观条件与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期望膨胀,就算客观条件改善了,我们还是可能不满意。
社会的两大支柱(大众媒体和广告业)很可能不知不觉让全球越来越不开心。
- 遗传生化机制: 快乐程度1~10分。有的人天生开朗,自己的情绪在6~10分来回,稳定在8分附近。
有的人天生忧郁,情绪在3~7分来回,稳定在5分附近。
买车和中奖并不会改变我们的生化机制
对于生化机制天生开朗的人,无论生活在战国,秦朝,都一样快乐。但对那些天生忧郁的人,过去总是抱怨战国,现在也只是抱怨秦朝而已。
所以要操作生化机制,如百忧解,提高血清素的浓度
- 生命有意义: 就算在困境中也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不管任何文化,任何时代的人,对生活经验赋予的意义可能大不相同。关键在于:你对生活整体是否满意。
从纯科学角度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
排除掉人类的主观因素,我们对生活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如果明天整体地球爆炸,而宇宙一直继续运行下去)
本质上都完全相同,没有高下之分,科学家增加了人类的知识,士兵保卫自己的国家,创业者开公司,有人读圣经,他们从中感受的意义,都只是错觉与幻想。
所谓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 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的人的想法达成一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且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
2、快乐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佛教: 快乐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佛教认为,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 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避免不愉悦的感受。
这是大大的误解。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每个瞬间都在改变。
追求这些主观感受耗费心神,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 因此,苦的根源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不在于感觉一切没有意义。
苦真正的根源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
所以,人必须了解自己的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一瞬间的波动,别再追求某种感受(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在于对感受的不断追求)。